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食蕨三首

和食蕨三首

宋代 廖行之

放箸朝来颇不贫,野盘春蕨正宜人。
玉条缕缕东风软,惭愧山家为荐新。

诗人廖行之的古诗

挽刘宣教孝昌

宋代 廖行之

夙世垂遗训,书林早策勋。
敬诚跻至善,师友富多闻。
棠棣两玉笋,闺门万石君。
九原那可作,惆怅哽飞云。

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

宋代 廖行之

旧游历历记湟川,南下番禺稳可沿。
知有文星冲斗去,遥怜海水绕城边。
而今五岭多宜客,见说群卿賸好贤。
问讯夫君聊吏隐,云胡三月未官迁。

宿田桥驿枕上口占

宋代 廖行之

屋敝漏疎星,魂清梦转惊。
蛙鸣千百辈,鸟语两三声。
意气浑干斗。尘劳未解缨。
平生四方志,安肯效蝇营。

向氏归来园

宋代 廖行之

十亩江头地,今时靖节园。
辋川惭画古,绿野谩名存。
自有菊成径,何须花满原。
是间无俗物,不用闭松门。

鹧鸪天(咏梅菊呈抚州葛守)

宋代 廖行之

九日东篱已泛觞。陇头犹待返魂香。那知此日花神约,得得同登君子堂。
迎腊雪,傲晴霜。西湖风韵接柴桑。寿潭更酌长生水,岁岁和羹入帝乡。

满庭芳(丁未生朝和韵酬表弟武公望)

宋代 廖行之

五甲科名,半生蹭蹬,胸中可谓忘奇。荣华外物,算岂是人为。自有吾身事业,最难得、□养亲时。萱堂好,紫鸾重诰,寿与岳山齐。
世间,欢乐事,争名蜗角,伐性蛾眉。谩须臾变化,苍狗云衣。那似千秋寿母,功名事、分付吾儿。从今去,捧觞戏彩,双绶更相宜。

又次韵三首

宋代 廖行之

一年好景今露萤,试问谁濯沧萤缨。
随时动遭不事谤,洁己自觉太清生。
西风常次乐郊路,好酒不博当朝卿。
浩然十里马蹄疾,未到城门打鼓声。

再次武公望雪梅韵五首

宋代 廖行之

自有天香轧魏姚,何须裂麝与涂椒。
蜡梅卑俗红梅媚,漫与增添本草条。

秋夜读书示谦

宋代 廖行之

常记吾公诲语存,岂唯抚育念深恩。
要将礼义扶门户,常把诗书训子孙。
众耳尚闻垂绝语,尔曹无负起家原。
殷勤事业能无忝,何羡于公驷马门。

水调歌头(寿长兄)

宋代 廖行之

天下伟人物,荆楚号名流。幅员千里,英气磅礴岳南州。雁峤高参翼轸,石鼓下盘朱府,衮衮应公侯。常记生申旦,明日是中秋。
挈明月,翳翔凤,驷飞虬。东南一尉,何事三载漫淹留。谈笑洞庭青草,从此阆风阊阖,高处看鳌头。更种阶庭玉,慈母念方稠。

唁陈颐刚颐大二兄

宋代 廖行之

陈子吾为友,别来今甫春。
孔庭歌坏木,窦树失灵椿。
谁谓有余庆,几成无告民。
天涯一携手,涕出为悲辛。

水调歌头·天下伟人物

宋代 廖行之

天下伟人物,荆楚号名流。幅员千里,英气磅礴岳南州。雁峤高参翼轸,石鼓下盘朱府,衮衮应公侯。常记生申旦,明日是中秋。挈明月,翳翔凤,驷飞虬。东南一尉,何事三载漫淹留。谈笑洞庭青草,从此阆风阊阖,高处看鳌头。更种阶庭玉,慈母念方稠。

江楼雪望

宋代 廖行之

几日凝空雪未阑,江头乘兴一凭栏。
瑶池宫阙连天迥,琼圃山川特地宽。
极目龙沙千里远,倚空冰柱数峰寒。
望中浑觉蟾宫近,便欲乘风寄羽翰。

和松坡刘迂诗四首

宋代 廖行之

新凉凭雨入郊墟,却置诗书困简书。
顾我尘埃随野马,今谁风味忆鲈鱼。
可能三釜从吾好,且放双眉满意舒。
賸买一尊浇礧磈,从他虢虢水鸣除。

和真珠花二首

宋代 廖行之

累累璎珞作新装,万蘤匀开细细香。
好是花时最清绝,月明珠露夜初长。

鹧鸪天(寿邓孺人)

宋代 廖行之

畴昔君王庆诞辰。欢传金母下瑶城。只应仙子陪仙仗,却向人间作寿星。
萧史伴,更和鸣。殷勤好嗣太夫人。直须同饮长生酒,剩看芝兰照谢庭。

和春游三首

宋代 廖行之

骀荡融和二月天,邀朋同是饮天仙。
试将拄杖踏芳草,更看兰舟航野川。
酒兴偿花聊复一,诗篇贾勇或相千。
何妨日日寻春去,醉把赓酬授简传。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其六

宋代 廖行之

藉甚家声杜小冠,公侯衮衮照门阑。培风小作湖山隐,九万扶摇正好看。

挽周守

宋代 廖行之

姓氏标千佛,功名老一麾。
人皆嗟窘步,公不陋居夷。
悃愊尤安静,廉明且惠慈。
穷陬天弗佑,三月逝如斯。

题苏瑑觉斋二首 其二

宋代 廖行之

灭去觚棱性本圆,了除藩蔽物圆然。向来具足顶门眼,尽发卑微瓮里天。

胶扰空花俱是幻,拘挛尘鞅束如编。非予孰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独专。

廖行之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2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