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马茂先净因阁中所题

和马茂先净因阁中所题

宋代 廖行之

纷纷红紫泄天机,已是山城春半时。
顾我逢花须泥饮,高情难许俗人知。

诗人廖行之的古诗

和前韵 其三

宋代 廖行之

诗源渺万顷,衮衮来无穷。定应游戏尔,岂事雕琢工。

三章见囊颖,一读清头风。贫儿获兹富,往往至宝同。

送鲍判官解官归浙西

宋代 廖行之

蚤行吴越得清名,岁久湘中始识君。
人物自堪交仲父,才华端可继参军。
一州从事曾游刃,万里封侯好策勋。
江上今朝话离别,西风吹起楚天云。

丑奴儿(庆邓彦鳞生子)

宋代 廖行之

一春底事多佳气,非雾非云。郁郁氲氲。端为君家诞阿兴。
庆源衮衮由高密,福有多根。百子千孙。此是元侯嫡耳孙。

挽王倅

宋代 廖行之

政最方贤躅,公心得事情。
江湖多抚字,秦蜀佐廉平。
旅处欢群从,乡评叹老成。
西风非宰木,犹记手经营。

玩易斋

宋代 廖行之

三椽函宇宙,一卷肇乾坤。
深味画前意,宁於纸上论。

送陈必强赴宜春理官掾三绝

宋代 廖行之

君向春台好宦游,刑清今已狱无囚。
会闻宽恕求黄霸,肯复公卿慙太丘。

凤栖梧/蝶恋花 其二 寿外舅

宋代 廖行之

破腊先春梅有意。管领年华,总在清香蕊。不逐浮花红与紫。

岁寒来寿仙翁醉。

衮衮诸公名又利。谁似高标,摆却人间事。长对南枝添兴致。

尊前好在三千岁。

送长兄赴调上都次田俊卿韵二首

宋代 廖行之

从今日日听新除,去马加鞭不用徐。
最是好为三釜计,不妨频寄万金书。
君行霄汉无留轫,我得江湖欲纵鱼。
更念起家人底事,百年门户正关渠。

和陈必强韵

宋代 廖行之

三旌之位不足贵,万钟於我其何加。
谁如日欲无骨相,底用眼眩鸠盘茶。
哦诗清籁助萧爽,角壮余子空雄夸。
东洋北若不汝较,望叹自失无津涯。

和益阳赵宰六首 其四

宋代 廖行之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

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

和游归来园韵 其一

宋代 廖行之

咄咄柴桑久卜邻,轩轩少室竟何人。一丘奇兴心犹远,千古论交迹未陈。

奋锸自随天地阔,园林好在岁时新。东风相逐经行处,花草禽鱼不计春。

宋伯华趋朝用川字衫字韵作二诗送之

宋代 廖行之

驰名衮衮甚长川,君独乘风万里船。
得意正看期汗漫,趋时宁肯媚连娟。
升沈百辟方公道,扶植斯文要众贤。
元献景文今棣萼,还须柱石汉中天。

夏夜大雨

宋代 廖行之

西风响树声颾颾,暮云势作蛟龙逃。
玄冥夜半挽银汉,翻写到地奔惊涛。
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栗皆悲号。
吾闻闵民望岁者,辛勤必与丰年遭。
即今麦孕苗欲秀,得失相去悬秋毫。
沛然一雨决丰歉,谁谓天鉴徒高高。

挽刘宣教孝昌

宋代 廖行之

夙世垂遗训,书林早策勋。
敬诚跻至善,师友富多闻。
棠棣两玉笋,闺门万石君。
九原那可作,惆怅哽飞云。

重九后菊未开

宋代 廖行之

灵根何许来,初春首移植。
封培春膏壤,灌溉勤朝夕。
惟知人力胜,可与天工敌。
侵寻度重九,荏苒复旬日。
含芳似悭吝,细蓓犹的历。
得非司花神,不为狥世习。
闭关存清高,后时养介僻。
不然蓐妆灵,护持莫庸释。
未容遽烂熳,留作秋归忆。
胡为倚墙隈,向人殊寂寞。
虽非彭泽长,汝勿余於惜。

水调歌头(寿邓彦鳞)

宋代 廖行之

凉吹起空阔,疏雨敛轻阴。潇湘江上秋色,佳处不胜清。拄笏西山一望,气与千崖高爽,天意属奇英。威凤下瑶阙,丹桂矗云根。
汉元侯,流德厚,在云孙。金昆玉季,曾共接武上青云。堂上瑶池仙姥,庭下芝兰玉树,好事萃于门。剩讲经纶事,早晚自公卿。

食菜作二首

宋代 廖行之

吾儒不羡能方丈,彼相胡为食万钱。
谁识春来有珍味,乐如疏食曲肱眠。
园中菜把勤能致,曹掾莼羹美未专。
便作远谋胜肉食,他年无愧作诗篇。

卜算子(元夜观灯)

宋代 廖行之

云破露新晴,月上输清气。最是江城有底佳,灯火人烟沸。
行乐尽欢娱,眼界尤妍媚。多少江滨解佩人,邂逅无穷意。

次韵酬宋伯潜三首

宋代 廖行之

诗坛得隽敌无强,独立南丰一强香。
我欲句中闻妙法,君应肘后出神方。
陶鎔景色春长好,流转风光物自忙。
珍重三薰更三沐,全胜汤饼试何郎。

上湖南孙漕四首 其三

宋代 廖行之

湘俗湘人百不忧,口无异论只歌讴。皆言此日孙夫子,还是当年郭细侯。

不信民情容易得,可能仁闻镇长流。而今九郡皆膏泽,看取黄云万顷秋。

廖行之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2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