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将由晋江移居沪渎,示海外亲友

将由晋江移居沪渎,示海外亲友

清代 林朝崧

离家不返又移家,薄叶随波讵有涯。好在鲤鱼城小住,熟梅时节看黄花。

诗人林朝崧的古诗

和仲衡留别园亭花木

清代 林朝崧

蕉心雨展三分碧,柳眼春开一缝青。何用园官亲看管,花间小犬系金铃。

哭施氏孙翩翩四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玉京重见外家翁,变尽乡音意却通。扶病早期归有日,盖棺深恨药无功。

九霄鹤去云空白,三月花飞雨尽红。我已七年元已废,不禁老泪溅东风。

次韵和绍尧短歌行

清代 林朝崧

神龟长介族,性灵寿亦长。一朝落人手,桑火来见伤。

蜉蝣虽微细,羽翼善飞扬。朝生暮自死,数尽非人戕。

横目之民亦裸虫,谁云赋命人独丰?君不见汉、魏、六朝好男子,地下长眠呼不起。

又不见神禹九州不长在,大半桑田变成海。滔滔万世迭相送,我今不乐将何待?

书感再次幼春韵六首 其五

清代 林朝崧

鲸吞虎据势纵横,置酒燕台结弟兄。满目旌麾争略地,何时铙吹报收京。

武昌未见来陶侃,河北先传失杲卿。底事闻鸡刘越石?枕戈江上饱吴粳。

绍尧、槐庭同过,次绍尧韵

清代 林朝崧

拥肿俱无用,人间两散人。相怜初禁酒,有梦尚嬉春。

恃健狂成病,耽吟笑杂呻。填词湖海客,应怪负花晨。

次韵遥和任公岁暮感怀六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民心犹似草从风,齐望丹霄日风中。仁政喔咻须有术,太平粉饰究何庸!

天寒冻杀山头雀,岁歉饥啼泽畔鸿。安得才人宣室召,频将水旱奏深宫。

陪谢丈游鸳鸯湖,观邱水部种花处,今已犁为田矣,感而成咏

清代 林朝崧

鸳鸯湖上种花人,一去韩江过十春。陈迹已湮君莫叹,柏庄书籍亦灰尘。

春日闲居,再用倒叠韵

清代 林朝崧

白袷新春卧故山,草堂人已倦游还。一帘花雨摊书冷,半榻茶烟对竹閒。

琴韵涩难调指下,酒悲醒亦在心间。诗成自写东头屋,尽日曾无客扣关。

春日杂感,次粤台秋唱韵八首 其八

清代 林朝崧

驱使毫端草木兵,新从诗界筑兵城。三升酒助飞扬气,五噫吟多激楚声。

山下蘼芜愁妇泪,路旁禾黍故宫情。此身自处无他策,师友当时鲁二生。

元宵追哭亡侄子佩

清代 林朝崧

哭汝未吞声,年华暗中换。搴帷见明月,团圆正月半。

去年当此时,系缆南台岸。箫鼓沸榕城,满街灯彩烂。

与汝访连枝,酒杯乌山畔。骨肉聚他乡,谈心乐且衎。

佳节应候来,旧游如梦幻。江东春物佳,念汝不留盼。

红楼喧管弦,侧听肝肠断。未审长眠人,好景同谁玩?

倘能怀六亲,鬼哭应至旦。

罗蔚村孝廉

清代 林朝崧

忽降文星蓬荜中,积年渴想扫俱空。杜门冯衍才方退,卖赋相如道未通。

身贱逢人多白眼,时危随地有蚕丛。与君一夕谈衷曲,陡觉颜销镜里红。

寿吕缦翁四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笠屐飘然入画图,可人风貌本清癯。邴原北海称龙腹,庞统南州号凤雏。

晚岁手还勤执卷,平生口不解呼卢。时危且喜先畴在,种秫栽粳课仆夫。

效阮公咏怀三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海外有九州,域中非一姓。王风中已颓,霸图日相竞。

报怨吴入越,据要楚取郑。秦强六国惧,晋微五胡盛。

于戈方北伐,玉帛又南聘。纷纷长不已,扰扰宁有竟!

春、陵各养士,苏、张争秉政。君子则不然,龙潜乐天命。

避地泉州作

清代 林朝崧

百口飘零乍定居,刺桐花下理琴书。故人万里无消息,日日临江钓鲤鱼。

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六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霜落空山猿鹤鸣,悲歌击筑四邻惊。狂来痛饮邀车子,兴到清谈对老兵。

正始风流追辅嗣,义熙人物慕泉明。只今汐社多遗逸,贫病相怜太瘦生。

所居洪衙埕即清初洪经略承畴故第,今尚有祠堂在焉

清代 林朝崧

香火荒凉破庙空,广庭灌木自成丛。可怜遗臭真千古,此巷如今尚姓洪。

暮春养病瑞轩即事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荷叶池边草阁新,笔床茶臼寄吟身。久将懒性供多病,暂与名园作主人。

即事琴棋闲有趣,忘机鱼鸟淡相亲。流莺忽报烟花老,无数垂杨欲绊春。

改诗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撚断髭须落尽眉,几番点窜费心思。岂知精益求精处,更苦当初脱稿时。

寿吕缦翁四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四壁图书三径花,筱云庄舍是君家。琅玕屋后千枝竹,鼓吹堂前两部蛙。

劝客中山玄石酒,居乡下泽少游车。白头见惯沧桑事,懒与闲人说梦华。

望月峰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扫开云雾揽清辉,独自狂歌上翠微。眼界一来高处放,争光魑魅悟前非。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51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