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日杂感,次粤台秋唱韵八首 其八

春日杂感,次粤台秋唱韵八首 其八

清代 林朝崧

驱使毫端草木兵,新从诗界筑兵城。三升酒助飞扬气,五噫吟多激楚声。

山下蘼芜愁妇泪,路旁禾黍故宫情。此身自处无他策,师友当时鲁二生。

诗人林朝崧的古诗

观园中花木杂咏七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离家才三年,故园遂将芜。拨草寻花径,荒葛罥我途。

可怜杨柳树,啼杀旧时乌。

箱根玉帘泷

清代 林朝崧

飞泉千丈落,绝壁一尘无。映日成虹气,随风散唾珠。

垂帘长不捲,好鸟自相呼。小坐林间石,冰心在玉壶。

和太岳韵二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扶桑花发五云中,回望蓬莱思不穷。浮海尽头求大药,升天半路值罡风。

劳劳未悔行藏误,啧啧从教毁誉丛。午夜闻鸡还起舞,欲擎红日出瀛东。

奉赠维新元老板垣伯爵阁下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神州政治局新翻,汗血功名历史存。今日明堂参末议,后生饮水合思源。

无题次邱工部韵八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荡荡青天白日迟,鸳鸯待阙阻佳期。人生得意须年少,天下伤心是别离。

弦绝更谁知法曲,妆成空自赏丰姿。若教倚市甘轻薄,亦有千金却扇时。

甲辰除夕杂咏七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数载黄公垆下游,竹林人物最风流。即今东阁梅花发,知否江南忆陇头?

游仙诗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瑶池非人世,户牖生云霞。中有牖玉女,颜色如桃花。

赠我一丸药,五色有光华。饵药脱尘网,纵情在幽遐。

朝登阆风顶,暮至云娥家。赤足踏天门,只手回日车。

俯望八纮内,蛮触纷喧哗。长啸吸沆瀣,要使寿无涯。

夜坐与仲衡作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一番微雨过池塘,小酌茆斋赏夜凉。残月半规星数点,隔篱风送稻花香。

次绍尧九日寄雾山栎社诸友韵二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满目河山感慨多,叶飞如雨水多波。丹枫白雁生秋兴,紫蟹黄花共醉歌。

头戴南冠长已矣,手遮西日奈愁何。登高能赋知无益,和汝题糕且一哦。

浊水溪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崔嵬石柱布如棋,正值新桥创造时。莫笑黄金掷虚牝,人工能化险为夷。

次韵遥和任公岁暮感怀六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民心犹似草从风,齐望丹霄日风中。仁政喔咻须有术,太平粉饰究何庸!

天寒冻杀山头雀,岁歉饥啼泽畔鸿。安得才人宣室召,频将水旱奏深宫。

再步前韵答槐庭四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交谊蒙庄与惠施,词场个个桂林枝。吟君诗似闻邻笛,思旧山阳无限悲。

效阮公咏怀三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海外有九州,域中非一姓。王风中已颓,霸图日相竞。

报怨吴入越,据要楚取郑。秦强六国惧,晋微五胡盛。

于戈方北伐,玉帛又南聘。纷纷长不已,扰扰宁有竟!

春、陵各养士,苏、张争秉政。君子则不然,龙潜乐天命。

再示仲衡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自别南朝到北朝,小园赋就总无寥。频年泪为亡琴洒,此日愁看玉树消。

塞外韦韝惭阀阅,辽东皂帽溷渔樵。曲肱饮水应吾道,肯厌清贫陋巷瓢。

书痴

清代 林朝崧

误著头巾计已疏,磨穿铁砚习难除。署门力谢崔儦客,弃产惟营李谧书。

身后儒林争一席,老来雪案补三馀。才疏志大真堪笑,合在愚公谷里居。

二叔祖母罗太恭人七十晋一寿诗四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觥觥太守公,我之王父行。一箭取功名,门前旌棨壮。

恭人昔来嫔,薳簉贤声畅。生我孝廉叔,秀出诸昆上。

画戟鹓班执,峨冠雀翎扬。母因子爵荣,翚翟拜天贶。

司徒石窌封,阿杜金钗饷。援古以方今,恩宠何多让?

彩衣舞虽罢,兰芽茁相向。才堪宝田守,孝同洗马养。

华诞逢古稀,徵词耀屏幛。彤管书妇功,女史职久旷。

不才忝诸孙,懿行安敢忘?愿扬圣善风,付与乐人唱。

和仲衡东京苦热之作

清代 林朝崧

热火坑中置此身,西风难避庾公尘。睡王自署头衔好,笑谢东华名利人。

再示仲衡二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只道长无再会因,相逢惊喜各沾巾。客中昔是何年别,灯下今疑隔世人。

黄犬不归悲内史,黑貂已敝感苏秦。横流那有安身地,斟酌家山共隐沦。

子夜歌四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郎如兔丝草,侬似女萝枝。一朝相萦抱,缠绵无已时。

同兄子幼春家园秋日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墙东灶北甘隐沦,拉许排巢俱放诞。道德遥师苦县聃,呻吟时学郑人缓。

尘鞿已脱幸身閒,年矢每催悲日短。烧炼倘无鸿宝术,服食愿求麋角散。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51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