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虎 其一

虎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逐逐耽耽不受鞿,自誇彪炳好鞿衣。临江尾作张帆渡,下岭身疑傅翼飞。

收谷杏林惭服役,听经莲座肯归依。咆哮必久遭神怒,草际须防猎户机。

诗人林朝崧的古诗

籁轩次秋日偶成韵寄怀二首如数奉答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两场欢笑伴春游,眨眼西风又送秋。放鹤相思和靖宅,吟诗何处谢公楼。

凋零荷芰霜前尽,荏苒芙蓉露下留。欲遣岁华摇落恨,算除杯酒更无由。

赠蔡二寿仁翁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楼下鱼鳞屋,窗前牛首山。世家乔木古,高卧主人閒。

撰杖尊乡里,哦诗隐市阛。仲由能负米,老慰舞衣斑。

和留仙女史集句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芙蓉巷里木犀门,霞佩香风缟袂温。何事欲攀尘外契,也容河鼓过天孙。

十二月十五夜咏月

清代 林朝崧

一年有几团圆月,数到今宵岁又残。不恨清辉催我老,转欣长夜耐人看。

横斜影写梅花瘦,潋滟光凝竹叶寒。天上琼楼何处是?高歌水调倚阑干。

咏史五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下邳圯上人,广柳车中客。进履久埋名,卖饼深藏迹。

两贤岂不伟,屈身为贱役。天心何悠悠,英雄例屯厄。

恭祝升三社兄令堂八十晋一

清代 林朝崧

昔年曾卜孟家邻,拜母登堂骨肉亲。十亩躬耕陈仲子,一门奉法郝夫人。

小康身自安荆布,阴德天常报凤麟。百岁桃花源里住,不知东海几扬尘?

赠沧玉次韵

清代 林朝崧

风景依然世界新,飘零君作兔新宾。吟诗南国推名士,结社东林有故人。

少小挥毫师草圣,平生著论薄钱神。文章此日方无用,敝帚千金且自珍。

寄居三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误著缝掖衣,治生失其道。耻为洛阳贾,学种琅琊稻。

地方苦硗确,天灾忧旱涝。岁歉家屡空,亲健贫亦好。

南陔采芳兰,北堂树萱草。差胜潘黄门,母子长相保。

春日游青桐林,次槐庭韵

清代 林朝崧

行尽九曲溪,山鸟邀我吟。如逢故人面,丛桂罗庭阴。

东风扇淑气,春寒散阴森。四山似高岸,寺在盘涡深。

青桐复何有,尽化甘蔗林。当时咏花处,背手绕舍寻。

不闻读书声,唯闻钟梵音。最喜香积厨,有酒洗尘襟。

遥遥望白云,天际写我心。

和绍尧病酒见示原韵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病中无酒怎消寒,酒畔无花兴易殚。寄语速开花酒戒,花娇酒美且加餐。

客中述怀二首

清代 林朝崧

李白千金裘,杜甫三百钱。无论奢与俭,能醉即为贤。

小子不自量,窃亦慕酒仙。常邀同心子,买醉官舍边。

欢呼震四壁,百壶飞蝉联。有时醉红裙,丝管喧绮筵。

东街西街人,谁不谓我颠。我颠我自咎,我颠我自怜。

有家不归去,作客年复年。

魁斗山五妃庙

清代 林朝崧

遥望魁斗山,累累尽荒冢。何处吊贞魂,古庙松楸拱。

惜昔明室亡,金枝落蛮壤。抱衾五丽人,相随依草莽。

残喘延海滨,位号惭虚拥。时节忆中原,对泣目尽肿。

草鸡经三世,澎湖失反掌。东宁霸气沈,䦖

鹤亭招同沧玉、香圃过其岩野草堂,即事赋赠三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君齿长余三岁耳,短长肥瘦颇相同。左家膝下惟娇女,羡尔阶兰茁四丛。

代寄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梦魂先已到郎边,难把春心托彩笺。但写牡丹亭一曲,如花美眷水流年。

暮春养病瑞轩即事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未有青山可隐居,小轩洒扫即吾庐。窗延岚翠当欹枕,室透阳光就曝书。

称药喜多良友至,覆杯誓与酒人疏。焚香细读闲情赋,一笑扬州梦觉初。

琐窗寒 三叠豁轩韵

清代 林朝崧

梦醒春回,房栊寂寂,彩云飞远。罗窗镇掩,懊恼流莺空唤。

记三生钗钿誓盟,此情海水量深浅。到如今赢得檀奴哀什,素屏题遍。

发短,遗簪恋。况等是惊弦,劫馀哀雁。尘缘撒手,恁便玉京先返。

断肠人春心渐灰,旧时月色应照见。纵桃花赚入天台,肯吃胡麻饭?

打鼓港晚泛

清代 林朝崧

一江春水一帆风,两岸楼台夕照红。欲唤桃根倚双桨,樽前为我唱玲珑。

笨港进香词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金宇红旗绣进香,落花风里寿筵张。璇宫不见灵来去,惟见天魔舞一场。

雾峰杂咏十首 三 蓉镜斋

清代 林朝崧

蓉镜斋中花木荣,鸡窗回首十年情。逋仙逝后龟山去,无复琅琅弦诵声。

次韵遥和绍尧、祝澄、剑渔、梅樵诸吟友磺溪唱酬之作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琴弹绿绮曲阳春,麈尾薰炉迥出尘。好会百年能有几,风流数子自相亲。

松云久卧真成癖,城郭犹存敢避人。料得未忘沧海事,莹然白袷泪痕新。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51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