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六首 其四

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六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忆昔缨裙沪上游,果然人世有丹丘。吴歌子夜妖姬唱,郢曲阳春上客酬。

回首欢场成梦影,投身荒岛足悲愁。佳期愿待江波绿,更泛五湖三泖舟。

诗人林朝崧的古诗

吴氏吟香园八咏中六首 五 假山消夏

清代 林朝崧

缥缈壶中山,飞入竹林下。前临菡萏池,清绝宜长夏。

九月二十六日小妾举一男,坠地即绝。余年三十有六,尚无子嗣,怆 ...

清代 林朝崧

绣褓银环在,开箱忍见之。啼声犹未试,鬼伯已相追。

东岳魂难返,西河泪敢垂。商瞿晚始获,称说慰闺帷。

次韵幼春归里却寄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莫言为庶尚清门,洒削椎埋世所尊。五亩蓬蒿初谢客,一经耒耜欲传孙。

儒巾侠剑成长物,马磨牛宫在小村。淡泊齑盐吾敢恨?十年前已算牢盆。

夏日田家杂兴三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雨过村落凉,柴门绿槐影。嘒嘒新蝉鸣,黄熟云百顷。

半载岁功成,报速力殊省。命俦腰镰去,陇上日方永。

敢辞挥汗苦,生事依田井。归来茅檐下,月已升东岭。

虽逢禁酿时,无酒劳勤黾。粗粝足疗饥,鼓腹私自幸。

奉赠维新元老板垣伯爵阁下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神州政治局新翻,汗血功名历史存。今日明堂参末议,后生饮水合思源。

会后数日,启运兄至,戏有此赠

清代 林朝崧

莫叹佳期竟后期,小山犹及桂花时。画屏曲处歌桃叶,烛树前头舞柘枝。

爽约不辞金谷酒,当筵高咏玉台诗。伯喈斑鬓垂垂老,文采风流信有之。

青玉案 赠留仙女史

清代 林朝崧

新词解唱黄花瘦,奈团扇秋风后。万里桥西重访旧,容销鸾镜、恨攒蛾岫,憔悴章台柳。

当时误被琴心诱,泪湿向谁剖!但愿多情天不负,药炉经卷、笔床茶臼,早晚知音有。

次韵和绍尧醉歌行

清代 林朝崧

咄哉泾渭久合流,鱼目色喜夜光愁。西施绝代负薪老,嫫母成群衣锦游。

削脯贩脂为世重,龙蟠凤逸无人求。平子四愁空怨叹,左徒九歌枉离忧。

顾此胶胶兼扰扰,径须莫莫与休休。怜君未改书生癖,攒眉长受吟魔役。

诗成珠玉亦奚为,他日空留覆瓿迹。山冰渐解风骚骚,弱柳摇春莺欲歌。

孔融客座酒樽满,谢安故园花树多。佳时不来共作乐,其奈黄鸡白日何!

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六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忆昔缨裙沪上游,果然人世有丹丘。吴歌子夜妖姬唱,郢曲阳春上客酬。

回首欢场成梦影,投身荒岛足悲愁。佳期愿待江波绿,更泛五湖三泖舟。

次韵遥和绍尧、祝澄、剑渔、梅樵诸吟友磺溪唱酬之作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琴弹绿绮曲阳春,麈尾薰炉迥出尘。好会百年能有几,风流数子自相亲。

松云久卧真成癖,城郭犹存敢避人。料得未忘沧海事,莹然白袷泪痕新。

梦蝶园

清代 林朝崧

坏瓦颓垣夕照昏,偶随蝴蝶过荒园。东风草绿城南路,剪纸难招处士魂。

春日出游

清代 林朝崧

春江雨新霁,花柳方明媚。游伴践约来,携手名园去。

到门车马屯,他人已先至。管弦音聒耳,绮罗香扑鼻。

纨裤及裙钗,杂坐无伦次。大会号无遮,相逢免回避。

流连未能归,匆匆日西坠。我生遭世艰,逢场聊作戏。

但竭今日欢,焉知明日事!囊中有酒钱,又向高楼醉。

旗后作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小小旗山对鼓山,夜潮来往两崖间。月斜人语菰蒲岸,知是渔舟港口还。

浊水溪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崔嵬石柱布如棋,正值新桥创造时。莫笑黄金掷虚牝,人工能化险为夷。

马融

清代 林朝崧

据图刎颈笑痴呆,一念贪生是祸胎。老向权门作鹰犬,当时何苦朔方回!

帐中十二金钗列,门下三千弟子来。绝代风流兼尔雅,东京儒者此通才。

戊申正月携妓访槐庭,慰其丧妾

清代 林朝崧

迢迢访旧聚星楼,一路名花共载游。携手定军山色里,青衫红袖两风流。

考槃轩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读书花下一青灯,俗客敲门未暇应。昨日落红三径扫,破工夫为迓诗朋。

鹤亭招同沧玉、香圃过其岩野草堂,即事赋赠三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与子结交兄弟行,今朝拜父一登堂。入门见我泥沾胫,倚杖呼孙速煖汤。

次韵答绍尧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无心用世唯耽酒,有口逢人便说诗。醉不愿醒歌当哭,百年当卖几多痴!

雾峰杂咏十首 十 戏次济若韵

清代 林朝崧

锦字迢遥寄窦滔,香车有梦亦滔遭。情天运厄红羊劫,银海风生白马涛。

蓬岛何时重啖枣,瑶池往日忆偷桃。纤纤好在麻姑爪,莫为他人背痒搔。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51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