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访之怅然为别四首 其一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访之怅然为别四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万里惊离别,三秋雁渺茫。徒闻滞辽左,不道借淮阳。

旅客悲关塞,孤臣忆庙廊。那堪萱草折,垂泪动江乡。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次韵周生喜雨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七夕明朝是,佳期银汉滨。定因牛女会,预洒属车尘。

羽檄惊心急,楼船望眼新。新诗随雨至,谁拟和阳春。

陈守戎得代别予赋此为赠兼致意于乃兄少参君

明代 林大春

细雨青宵独骑过,临岐慷慨为悲歌。天家讲武君须赴,海国论文孰更多。

秋浦扬帆思玉塞,凉风卧簟看银河。池塘梦后宽相忆,应向从行问薜萝。

光山小驻至麻城道中答山中故人

明代 林大春

山城十日渡江干,不是悠悠恋一官。世事犹闻贾傅泪,交游未厌贡生冠。

溪田漠漠通泉细,竹舍阴阴带雾寒。若效耦耕空避世,平生幽意讵应难。

去粤效玄晖体却寄苏铨部道先

明代 林大春

离袂临广潮,离帆下丰渚。长途一以长,玉容旷修阻。

龙泉怅复分,凤吹怜欢聚。夕鳞翔碧川,秋鸟游珠树。

感此夜西征,幽怀日东注。夙期宁遽逢,芳讯何当遇。

日入吟虚堂,出门谁与晤。

旅馆春日怀归预别城中交游诸君子

明代 林大春

旅馆相留已判年,满城风雨艳阳天。忽驰归梦龙山外,因赋离居凤水前。

飞盖追随怜七子,吹笙缥渺忆群仙。知君预拟兰亭会,应为王生促祖筵。

豪士吟

明代 林大春

古昔称豪士,飘飖混世尘。片言卿相合,一笑美人嗔。

公子东还魏,将军西却秦。捐躯报知己,解剑结交亲。

长铗游齐日,敝貂归洛辰。应知慕斯义,且卧清漳滨。

得王明府恒叔书至自确山兼索近作为书四绝寄之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七篇仁义游梁日,三叹归欤厄蔡年。年少于今推茂宰,悬知吾道在中天。

送西曹使之江南恤刑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北极龙书下,西翰凤使分。星垂吴楚阔,春涌汉江闻。

剑佩辞双阙,衣冠集五云。定回东海旱,白日醉虞薰。

顾徵君家园诗八首 其八 其八拳石峰

明代 林大春

选石玫瑰积,真成高士峰。洞云盘紫柏,溪月泛芙蓉。

宝气时能见,丹砂或自逢。何当访玄豹,从此驾苍龙。

秋前一日提兵过勾漏洞留示区明府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六月飞征骑,群峰拥翠华。江空鱼阵肃,风细隼旗斜。

石壁前朝字,桑田故令家。今朝过勾漏,不是为丹砂。

余在梧时尝赠刘生诗箑一执既别去八年闻其箑尚在兹有复持扇至为生 ...

明代 林大春

草玄作赋三朝事,流水高山万古心。最喜侯生能问字,何妨钟子独知音。

雁荡冬游四首聊纪其大者 其一 龙湫瀑布

明代 林大春

千年幽胜擅南陬,万里祥云枕碧流。气动若为丹凤舞,秋深坐使白猿愁。

题谢家池馆

明代 林大春

为爱习池胜,山公罄客欢。千峰惊雨霁,五月觉天寒。

榻稳金莎卧,杯传玉屑餐。悠然动遐思,清兴寄柔翰。

送揭阳郑生兼讯其伯父贡元二首生归德郑使君之子也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辞荣伯子卧江浔,信义能祛虎豹侵。闻道年来住城郭,应知幽兴寄山林。

自荥泽过河宿原武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地僻车尘少,河流野岸平。乾坤留禹迹,风物拱神京。

旅馆怀人梦,山城过客情。还因汉文学,一问鲁诸生。

梅州赠萧广文

明代 林大春

与君俱岭外,君住曲江头。风度亲应见,云山岂梦求。

一经传泮水,五载客梅州。咫尺除书下,还为上国游。

有以四轴求书读书乐词者讶其浅俗无味因为古意四首示之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莫以夏日长,光阴何迅速。春蚕容易老,即看茧成熟。

赠王广文还馀姚四首时广文以徵其伯父阳明先生像赞至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归途倘过东林社,好寄渊明一纸书。

都下承恩寺夜呈顾比部子良

明代 林大春

昔年同上策,邈尔坐相失。子卧江黄间,予走羌秦役。

重来忽为邻,禅林宛栖戢。旷焉面目亲,居然气志一。

青春意已深,相看俱病疾。寒风勉重裘,日夕慎餐食。

门巷转纡回,颇乏高轩入。方外多所求,狷中聊所执。

有时发孤咏,清宵鬼神泣。长啸起徘徊,看剑中天立。

群峰当北户,诸星骈南集。壮游忆龙门,仗节羞马邑。

借问百年中,兹逢能几日。但愿经四方,宇内长宁谧。

再过赣江别同年徐宪副辱以楚游诗见示且索近作书此寄之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复此虔台会,翻疑昨日逢。山留登眺处,水写别离踪。

楚迹多乘兴,新诗得大宗。应怜倦游者,犹自问雕龙。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