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严州名宦九首 其四 田锡

严州名宦九首 其四 田锡

明代 林光

宋有遗直田表圣,立朝侃侃司谏诤。官由补阙知睦州,兴国八年州甫定。

斯时礼教犹未兴,公来振鼓斯文柄。诗书俎豆觉斯文,学庙巍巍美兼并。

圣经贤传请成均,特旨依然来帝命。风化从来在所先,案牍何劳乱心镜。

诗人林光的古诗

次韵答任国光侍御过访

明代 林光

清晓乘骢此赋诗,风清穆穆更熙熙。从游却愧相知晚,潇洒端推抱负奇。

凉浸晨烟聊荐酒,静看庭树小支颐。未知他夜严州月,肯送清光及泮池。

赠别钟元溥黄门归省

明代 林光

高堂鹤发正垂丝,司谏能忘嘱别时。几载望云劳远梦,三春抗疏订归期。

君从臣有宁亲旨,儿抱孙歌祝寿诗。称意人间惟此乐,送君真动百姑苏。

彭城舟中长沙李德举太守出沈仲律宪副所赠诗索和次韵奉答

明代 林光

倾倒宁须礼数崇,双眸借阅几英雄。绨袍入楚曾知沈,云水联舟又识公。

春色共催山到手,心齐期见月悬空。南风故助赓歌兴,记取彭城一笑中。

谒孔子墓

明代 林光

晨烟初散百花明,端木墙边感慨生。山拥翠屏俱有意,云蟠封树不知名。

乾坤更拜何人墓,翁仲真含万古情。势入浮云今几见,百王争似素王陵。

戏题小录

明代 林光

杂剧风情共一书,三年人事又乘除。郎当舞袖谁收拾,展转寒窗愧老夫。

宝应湖

明代 林光

微茫新水涨洪波,南北行人感慨多。何似西湖风景好,近山青拥数堆螺。

题金陵折桂图

明代 林光

昔年曾记金陵游,衣冠文物称神州。千年王气凝钟阜,万里襟带长江流。

东梁西梁辟门户,三山驱逐江天浮。龙蟠虎踞没天险,中原形胜那能俦。

大明神祖扫区宇,江淮百万驱貔貅。西望鄱阳东震泽,群雄接戟咸殍囚。

百年宇内混腥秽,天戈一洗无停留。攘夷绥夏功莫比,普天率土同歌讴。

遂开明堂宅斯胜,巍巍大业过商周。金银宫阙插星汉,祥云瑞霭深龙楼。

宫墙绕护松百尺,屈铁偃仰蟠蛟虬。琉璃闪烁争台殿,凤阙掩映罗罳罦。

南都岂止天一柱,储养俊乂资旁求。词官典领在桂籍,鹿鸣三载歌呦呦。

蓝袍济楚谁氏子,手持仙桂欢遨游。酒酣欲过石桥去,马蹄踏碎台城秋。

少年我亦狂如此,至今语亦犹含羞。是谁好事貌此幅,操笔欲语倦还休。

六朝文物今何在,俯仰不觉生閒愁。乌衣巷口白鹭洲,古来文士添语柄,长江滚滚风飕飕。

癸亥冬至以次该陪祭陵因病不果承学录昌平李廷用先生慨然见代因赋 ...

明代 林光

今人雅有古人风,仗义亲承一语公。蓬户独怜原宪病,羊裘谁与后山同。

祥云远罩坤龙顶,淑气潜回律管中。光照铜驼连夜月,梦魂曾到广寒宫。

经白洋河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长牵直北溯漕河,柳色青青蘸碧波。淮酒尚堪供一醉,葛巾斜日定风多。

次韵石斋先生赠姜仁夫进士三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暑雨初晴濲水浮,相看握手话中流。陶然一醉江门景,却羡仁夫解远游。

再雪八首 其六

明代 林光

乌龙山耸处,便合借一区。上忘空中鸢,下忘溪中鱼。

颓然依木石,杳杳杂猿狙。对此万山玉,照我胸中珠。

贡三角牛 其二

明代 林光

黄帕蒙身别故山,官舟呈进路间关。潮田膏雨肥青草,三角何如两角閒。

答马中舍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亭午方将瞌睡时,洗心又领一番诗。閒来弄笔君应捷,老去论心我自迟。

广大桥门容吏隐,摩挲铜狄记人谁。开樽夜夜看明月,扫尽支离误世辞。

赠李大使将致仕南归

明代 林光

从事劳劳鬓已丝,云间归去乐何疑。逡巡酒压荔枝熟,骨董羹调蚬子肥。

世路魔来多险阻,官阶梦破任崇卑。秋风却羡天边雁,也解随阳到海涯。

承国主命代祀西南二坛斋居偶成

明代 林光

中灵耿耿见常川,祀典诸神鉴在天。魂梦清来如见帝,尘缘蜕尽似登仙。

五风十雨祈丰岁,万姓三车足货泉。大事肃将何敢慢,试看豺獭性犹然。

次韵陈学之郎中与客谈诗

明代 林光

语到安排便不符,人间空自费符炉。蝶穿花草春光满,鱼戏江湖月影孤。

廊庙箫韶终自别,仙家烟火本来无。阿谁一笑回风雅,不落陶韦及李苏。

吏部候选 其一

明代 林光

晨钟初罢起随群,偃仰檐前几欠伸。殊色已无西子梦,欲将眉宇效谁颦。

过英德

明代 林光

英州城子大如斗,怪石边流作牛吼。石屏南山索品题,却笑东坡好游走。

再游三洲岩五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迟迟晓履移,欲去犹返顾。了了知心人,一笑隔烟雾。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云帆一片驾长波,茱黍村庄瞥眼过。回首夕阳添泪咏,清河今已混黄河。

林光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56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