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冯廷伯佥宪赴岭南专督盐屯之政

赠冯廷伯佥宪赴岭南专督盐屯之政

明代 林光

玺书遥捧向炎方,半是阳春半雪霜。鹾政应谙罗强弊,戎屯看抑并吞强。

汉廷尚屈桓宽策,岭峤何疑陆贾装。图像还期终剧论,送君归梦绕吾乡。

诗人林光的古诗

戏题当湖山月池

明代 林光

他时谁捧土,蕞尔便名山。陈迹浮烟没,先生一笑看。

雨馀蛙吹满,秋霁鹤忘还。却有当湖月,频过水石间。

次潘孔修秋官怀南韵时孔修乞南畿便养兼致赠别意

明代 林光

老去耽诗亦是魔,怀南满卷听魔歌。心悬手线鹑衣绽,目断秋云雁影过。

八十慈颜应怅望,三千归路易蹉跎。为忠为孝男儿事,未许人推艳语多。

南阳庄国华国宾诗来徵文次韵奉答

明代 林光

晚仗遗经自警箴,乾坤曾不乏知音。人逢会意少逾老,天有何言古到今。

岘石每嫌标姓字,汉江偷把濯陈襟。独怜八代文衰后,费尽元和一老心。

隆中谒武侯陪陈提学佥宪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卧龙胜处久模糊,寻访欢承拉老夫。三顾迹经今日眼,千年人貌旧时图。

躬耕活水田犹在,抱膝苍崖石尚孤。莫道斯文没关系,风光随处偃莱芜。

送柳贰尹

明代 林光

利名真个有危机,箫鼓频催少府归。莫道南川无意绪,赠行诗卷也留题。

次韵答任国光侍御过访

明代 林光

清晓乘骢此赋诗,风清穆穆更熙熙。从游却愧相知晚,潇洒端推抱负奇。

凉浸晨烟聊荐酒,静看庭树小支颐。未知他夜严州月,肯送清光及泮池。

邓林芳意八首为邓侍御 其七 宦谱驰声

明代 林光

宦辙三名邦,休声殊未已。大书又特书,他年问青史。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一 藤陵春游

明代 林光

兴来何处杖鸠藤,春思飘飘傍藤陵。苍羽夹归青嶂合,沐沂飞绕碧波腾。

莺花竞逐风烟醉,蜃气遥连海市凝。东望危楼高百尺,未知鲁叟几回登。

过宝应湖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几树桃花照眼红,堤长湖阔水生风。停舟未暇留清赏,祇恐春归花又空。

新年谒乌龙庙偶成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半山残雪半山云,装点乌龙到十分。几树梅花开笑口,晓风时有暗香闻。

过方生克宽行寓看蒂双瓜

明代 林光

秋风消息到谁家,天意分明见家瓜。并蒂巧垂双碧玉,娱宾还放一黄花。

寻常草木灵皆在,冷淡门墙兆已佳。俯仰乾坤无限意,懒将诗笔向人誇。

严州名宦九首 其三 杜牧

明代 林光

牧之岂止诗家流,池州改刺来流州。经图史册朱稽载,善政美绩知无由。

侍郎裴公理盐铁,江淮民隐归咨诹。公为致书白其事,积弊侃侃明珠求。

忠言激切对官长,州政安肯容奸蟊。花前中酒有遗句,至今人士还歌讴。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五 南亩耕云

明代 林光

人间时节傍清明,晓枕惊回布谷声。百亩会看烟雨足,一犁穿破垄云平。

芸苗毙带逡巡酒,尝稻匙翻骨董羹。多少田家欢乐事,莫愁翁主厌躬耕。

书堂十咏奉和少司寇新昌何世光先生韵 其十 芍药

明代 林光

阶西移植更阶东,叶东深时花东丛。艳丽可能禁暮雨,娇娆应厌舞春风。

常因夜露添生意,每借霜根庇老癃。留伴花王供赏后,是谁收入药囊中。

食鱼鲫

明代 林光

银鲫持来向野田,童儿欢扇晚厨烟。挥瓶小灌松花酿,共献先生一箸鲜。

题乐山卷

明代 林光

我昔持衡向闽东,闽山青拥数百峰。一朝直上鼓山顶,海涛千顷扬天风。

喝水岩前发长笑,至今梦想青原中。文山义水在何处,层楼高揖烟台雄。

烟台之中数十仞,浮空积翠看无穷。春风荡摇花烂熳,暮云映带溪冥濛。

山兮云兮千万态,笔端孰与收天工。少年公子气如虹,观山耿耿留双瞳。

倚楼尽日开帘栊,有时放歌偕儿童,有时载酒呼邻翁。

颓然一醉拍两手,海光山色磨青铜。

次韵答庄国华仪宾三首 其三

明代 林光

千里神交感至情,远持书币到情城。岘碑老泪今谁堕,汉水真源拟共评。

潦倒几回尝世味,疏慵深恐负诗盟。梅花香浸罗浮梦,已对澄潭一镜平。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 其三

明代 林光

中天一派淡无波,海渎精华耿此过。为报寻源高着眼,天河元不是黄河。

书堂十咏奉和少司寇新昌何世光先生韵 其八 瑞香

明代 林光

淡荡春风扇万山,托根何日到人间。歌传香韵莺声滑,舞恋丛枝蝶翅斑。

名美定从仙子品,花奇亦许野人攀。阶前缓纵寻诗步,杖屦东西任往还。

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 其三

明代 林光

残山剩水老无疑,未识先生已识时。知己最难逢此日,暮年何处觅吾师。

云龙上下欢相逐,茅茹牵连岂自私。祇恐乌龙山笑我,括囊那得有人知。

林光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56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