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白莲 其二

题白莲 其二

明代 林鸿

神妃游洛水,照影弄晴晖。明月沉珠佩,香风动羽衣。

诗人林鸿的古诗

春日游东苑应制

明代 林鸿

长乐钟鸣玉殿开,千官步辇出开莱。
已教旭日催龙驭,更借春流泛羽杯。
堤柳欲眠莺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
宸游好续箫《韶》奏,京国于今有凤台。

岁暮别友

明代 林鸿

笔砚相从又一年,今晨判袂各纷然。临岐不用嗟离别,明德相期贵勉旃。

中秋凌霄台玩月

明代 林鸿

福地邻三岛,朋簪盍二难。逢秋能作赋,见月即同看。

地迥青天近,波澄碧海宽。流辉初熠熠,载魄正团团。

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风来金气肃,河泻玉津寒。

捣药深凭兔,吹箫或驾鸾。沾衣垂露叶,散步倚云峦。

醉饮徒倾倒,神游极汗漫。自然超世累,何必上天坛。

九仙山楼观

明代 林鸿

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

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空馀弹棋处,白石生苍苔。

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

常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

飙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莱。

阴崖雪霁

明代 林鸿

阴林雾气晓来分,峭壁寒光射岭云。一自投簪归去后,此身牢落与谁论。

对菊咏 其二

明代 林鸿

泽下秋风五柳稀,葛巾强醉坐东篱。花间独照无青眼,今日相看似昔时。

同徐总戎登汴梁相国寺楼

明代 林鸿

杰阁千寻起,平原四望开。旅魂秋易断,乡思醉难裁。

魏国空流水,梁园半野苔。登高能作赋,不独子云才。

玉漏迟 记红桥故人春游

明代 林鸿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

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

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多阴少。

不惜千金费尽,但惜取、数峰残照。归骑杳。纵醉宜眠芳草。

出塞曲 其九

明代 林鸿

烟尘起西北,驱马到长城。万古征人恨,秋风陇水声。

雪埋金甲重,月照宝刀明。昨夜闻鸣雁,中原有弟兄。

春日宴林氏园亭

明代 林鸿

故人邀客处,别墅带林塘。身外名堪避,樽前迹暂忘。

鸟飞潭树暖,花落野泉香。乘兴留题去,西崦挂夕阳。

同黄贡士登清泠台玩月

明代 林鸿

山川收晚霁,暝色上高台。共是吟秋客,还同看月来。

衣冠林薮逸,词赋柏梁才。山鬼惊联句,沙禽避洗杯。

河低全拂树,露重稍滋苔。海上鲛人出,云中桂子开。

乐游良夜剧,高兴昔人谐。归去金溪上,看云首重回。

元夕观灯之作

明代 林鸿

授历逢春正,张灯是此宵。雄藩灯乐事,大运属昌朝。

锡酺千家醉,含哺万姓饶。兔轮开月驭,鳌极驾星桥。

律转条风至,阳暄朔雪消。宛驹来騕袅,洛浦出妖娆。

队合红尘暗,香焚紫雾飘。金莲燃蜡炬,玉树度云谣。

醉态欺寒浅,欢情爱夜遥。愿言歌击壤,万寿祝唐尧。

绿杨燕 其二

明代 林鸿

千株积翠浓如墨,两岸䌓华事已非。残燕不知春已去,斜风细雨故飞飞。

吊屈原

明代 林鸿

汨罗东去水滔滔,吊古临流诵楚骚。千载独醒惟有子,古今醉死尽英豪。

赋得无诸城送浦舍人源归晋阳

明代 林鸿

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
陵谷烟沉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
忆昔无诸全盛时,都城百雉何逶迤。
连营国步分秦土,绘衮王章入汉仪。
山河巍巍那可恃,跃马屠龙今已矣。
列国犹传赤帝封,曲台尚对沧江水。
沧江水流去不还,故宫落日不堪看。
宝衣夜化空陵火,弓剑秋悬古殿寒。
故人西归从此去,策马秋芜城下路。
欲将陈迹问行人,落叶纷纷不知处。

吊黄祥

明代 林鸿

欲见高人不可期,空堂素幕泪期垂。游丝捲雨閒芳榭,杂蔓侵阶卧药篱。

月冷秋波魂去远,云霾春冢魄来迟。芹边閒却时悬榻,无复清容见小池。

浮亭夜集

明代 林鸿

纵酒閒亭歌复悲,那堪春草思悲悲。朱门按剑谁先达,沧海论心愧后期。

郭里莺声惊雨歇,津边柳色向坡垂。题诗寄远无持赠,偏忆追陪到习池。

留别陈令大有

明代 林鸿

相知嗟久别,相见复离群。别路随秋雨,回车入暮云。

枫林千叶落,河水数支分。若见空梁月,含情定忆君。

为释东旭咏白莲

明代 林鸿

淡月瑶池夜,微风太华阴。翠翻擎露盖,玉冷坠波簪。

一洗有为法,应全不染心。谁能招惠远,结社向东林。

送孙挥下第归江东

明代 林鸿

灞陵杨柳色,樽酒送行尘。得桂都缘命,看花莫怨春。

云霄期自远,途路别来频。疋马东南去,高堂有老亲。

林鸿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3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