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商生

赠商生

明代 林鸿

与子交游最年少,羡子襟期可同调。醉墨能嘘海上云,春笺会拂花间鸟。

壮游海内早知名,每以才华动九卿。丹穴殊看凤毛贵,方诸远在冰壶清。

伊予十年归未得,贫贱由来爱宾客。虽乏床头沽酒钱,未尝一日无颜色。

西镛城下醉相逢,南国新秋意万重。石竹山前沧海月,紫云洞口夕阳钟。

诗人林鸿的古诗

出塞曲 其九

明代 林鸿

烟尘起西北,驱马到长城。万古征人恨,秋风陇水声。

雪埋金甲重,月照宝刀明。昨夜闻鸣雁,中原有弟兄。

口占 其二

明代 林鸿

江海年来已倦游,剑南偏喜故人留。对床今夜休听雨,一滴空阶一滴愁。

春日陪车驾幸蒋山应制 其四

明代 林鸿

笳鼓云中动帝京,六龙移处彩云轻。三天日色临仙仗,八水波光接帝城。

宝域幡摇银烛影,香山泉送玉弦声。侍臣此际承恩泽,愿述歌章颂治平。

题郑昭甫写张骞乘槎图

明代 林鸿

衮衮黄河天上来,茂陵底事望蓬莱。
早知转望乘槎便,虚筑通天百尺台。

题唐亨仲三友图

明代 林鸿

赋质异根本,秉心同岁寒。翛然山林资,陋彼桃李颜。

雅操类三益,赏心齐二难。寄言端居者,冰雪宜相看。

感秋 其十六

明代 林鸿

空谷有隐士,服食常不周。藿羹笑钟鼎,裋褐轻王侯。

樵渔有时閒,但与麋鹿游。持身岂不隘,安命固无忧。

我愿见其人,欲往道无由。迷途谅未远,反策营吾丘。

洽公房送林敏

明代 林鸿

珠宫客到夕阳时,西望乡园欲时垂。芳草不堪多卧病,青山何事又分离。

高原暮火行人尽,积雨长天去雁迟。暂醉一杯乘兴地,对君谁复忆凄其。

征书后呈冶城同志

明代 林鸿

青门初税驾,紫陌罢鸣珂。
野兴看山尽,花时中酒过。
同心难契阔,失路易蹉跎。
又欲羁尘绶,幽期可奈何。

湘南秋思图

明代 林鸿

苍茫临极渚,眺望黯离愁。湘南一叶下,始觉天地秋。

瑶草已云暮,碧云殊未休。不见林中士,缄情投白鸥。

登清泠台

明代 林鸿

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

苏武慢 其四

明代 林鸿

家本儒流,身穿逢掖,出入义途仁里。洞鉴机心,冥搜海岳,博得一贫如洗。

作赋南宫,吟诗北苑,万句不如杯水。问先生、何苦如斯,秖是好之不已。

最爱是、竹寺秋眠,花楼夜饮,醉倒不知天地。礼法之徒,是非评论,看得不如蝼蚁。

勘破兴亡,超乎流俗,莫怪不营生理。吐胸中、万斛珠玑,有几个富人能比。

题秋江渔钓图

明代 林鸿

移舟向潭石,投钓临寒流。馀怀本澹荡,况此沧江秋。

白日既濯濯,清飙何浏浏。适意非在鱼,所希与神游。

悠哉共恬淡,惟应沙际鸥。

吊黄祥

明代 林鸿

欲见高人不可期,空堂素幕泪期垂。游丝捲雨閒芳榭,杂蔓侵阶卧药篱。

月冷秋波魂去远,云霾春冢魄来迟。芹边閒却时悬榻,无复清容见小池。

夏夜金溪泛舟

明代 林鸿

落日溪上昏,登舟泛中流。凉飙动林杪,天际行云收。

月色望不极,水天共悠悠。叩舷发清声,谷响如唱酬。

濯缨怀孺子,洗耳思巢由。谁能逝羊肠,感叹生百忧。

明日期角巾,登高恣追游。

春日游道山亭

明代 林鸿

危亭临绝顶,胜概昔曾闻。
野酌薰花气,闲心狎鸟群。
檐前看落日,衣上见归云。
半醉题诗去,仙凡下界分。

寄右讲经春日早朝 其二

明代 林鸿

奉天宫殿五云间,旧是春官侍早班。大礼庆成严鹭序,长杨赋奏觐龙颜。

风光渐报三眠柳,佳气长浮万岁山。身落江湖心魏阙,梦魂犹逐晓钟还。

登白鹤岭

明代 林鸿

青山踰鹤岭,碧海望鲸川。树拂扶桑日,岩栖若木烟。

土风惊异域,星纪逼残年。草白寒威冽,梅开暖律旋。

雪消泉动脉,风急烧侵田。病涉溪频转,乘空栈若悬。

壮游浑漫尔,夙志岂徒然。恋阙红云里,归休白发前。

长途今若折,直道古如弦。放逐应无愠,怀哉柳下贤。

游海上瑞岩

明代 林鸿

海国横秀色,兹山何郁盘。黄金亘楼观,积翠开峰峦。

登高恍神游,驻目穷遐观。地迥云物古,天秋松桂寒。

于时灏气清,东溟净液澜。精思落天外,回飙生羽翰。

尝闻有灵草,可以驻颓颜。且毕济时略,金梯期再扳。

江阁秋云图

明代 林鸿

山容初敛夕,云气已归壑。何以散冲襟,孤琴坐江阁。

美人期不来,天寒枫叶落。

留别诸子

明代 林鸿

秋堂掞虚寒,晚竹引深翠。
暝然孤灯坐,兴与一壶对。
天冷霜满襟,露饮月窥醉。
曲尽别意深,相看发长喟。
林鸿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3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