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陈兄始鸣集

题陈兄始鸣集

宋代 林希逸

集编名甚雅,之子信吟徒。不是綦闻籁,应如惠据梧。

但令鸣中律,何用句成图。蝇蚓嗤时辈,能联石鼎无。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雨山徐总管袖诗见访以道间见梅而作少留一夕次韵为别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何曾问柳与寻花,访友轻车到海涯。少为梅吟看倒挂,会须木餫出褒斜。

霜寒尽夜同煨芋,月过残星似撒沙。村落常时无此客,多陪僧话送年华。

老来犹喜看书清晨有警书以自砭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禅学元非妄诋诃,声前句后总成魔。本来性即虚空是,自障尘因闻见多。

过眼皆如云不住,举头但看月如何。传灯诸老还痴绝,只玩心珠底用歌。

笛里关山月

宋代 林希逸

笛里愁千绪,更长忆故山。今人长古曲,汉月照秦关。

霜竹和声切,胡床倨坐閒。一轮秋塞外,万嶂野云间。

此夜听渠弄,何时照我还。回思帝城角,花影映朝班。

刘躔甫许以古诗集见假而竟不至代书促之

宋代 林希逸

好书千束且万束,前身后身读不足。刘郎好古喜收诗,一篇半篇惜如玉。

知君此性人所希,旁人浪指为书痴。旁人肉眼君似月,好句何从向渠说。

相逢剑客心相许,青萍莫惜当筵舞。

西狩获麟

宋代 林希逸

西狩知何获,惊嗟遍国人。自怜方叹凤,何事又逢麟。

伊昔追戎地,于今较猎频。三家如此僣,一角岂为珍。

笔绝真伤鲁,书成已系秦。同时多虎辈,谁信兽能仁。

偶怀丙午丁未同朝诸公怅然有感壬戌再预经幄先帝犹记小臣为安晚门 ...

宋代 林希逸

前朝旧事怕追寻,攲枕更长忽上心。七贵五侯俱梦断,一翁六士谩愁吟。

雪歌黄竹游何邈,云叫苍梧恨更深。再割铅刀尤可叹,白头赢得泪沾襟。

寄题陈非潜达观堂

宋代 林希逸

诎信时也古犹今,耐事閒居且醉吟。看破人间须具眼,驰求身外枉萦心。

乐常在我穷何有,名欲为宾见未深。闻说君如濠上老,会当握手论升沉。

陈橘山挽诗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九江朱长卿

宋代 林希逸

精神满腹气英英,早岁宜登要路津。名是平原门下客,字同先汉蜀中人。

已趋文石班犹浅,虽拥油幢志未伸。壮士不留强虏在,交游相吊泪沾巾。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一识端平三十秋,北关重别见南州。紫薇阁下分房住,黄檗山前并辔游。

碧水诗来秋后得,吴门书去病中投。交情不薄相期远,底料催归记玉楼。

挽潘守 其四

宋代 林希逸

文武忧才尽,斯人为底穷。威声传境外,袖手老闽中。

来往二三客,康宁九十翁。及门曾一识,铭笔愧难工。

送子晦宰南安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此邑曾为掾往还,昔云优易近彫残。士嗟前辈风流远,吏苦专人月解难。

琴以道鸣宁择地,篙如手妙岂愁滩。竹湖亲授侯心印,不比他时事上官。

丁卯重作化龙桥嘉平甲子脩梁方举两虹忽现里人皆以为瑞辄赋一首

宋代 林希逸

下手高秋忽暮冬,霜晴水暖荷冬公。旧碑语妙谁能继,新筑工多事却同。

健笔早题需驷马,脩梁朝举现双虹。殷勤著意溪干友,应谶桥门况已通。

再用前韵谢桃巷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老境浑无闷可排,交情莫逆有舆来。骨寒底为哦诗瘦,心懒非因忍事灰。

蔬水生涯聊尔耳,轮云世故奈何哉。漆园未悟身如幻,更把君臣论百骸。

二日野望作

宋代 林希逸

麦垄高低一样青,淡云笼昼雨丝轻。梅花烂漫开将尽,松叶稀疏落又生。

遥企钧天知梦断,欣闻玉陛庆熙成。人人尽说新年好,除夕无风岁旦晴。

晨兴闻檐雀作

宋代 林希逸

晨起喧喧暮自栖,梦回每每当闻鸡。有渠何用门前客,廷尉当年见处低。

次韵梯飙明府燕新进士一首

宋代 林希逸

领袖群英有钜儒,蓝袍端不负儒馀。开樽笑把杯相属,即席吟成锦不如。

鹏化修程知翼健,凫归要地看纶除。招呼意厚惭居僻,老怕冲寒驾犊车。

被褐怀珠玉

宋代 林希逸

怀宝伊谁识,累然被褐夫。荆山宁泣玉,沧海任遗珠。

宽博形何散,龙钟智似愚。藏渊祇自媚,韫椟肯求沽。

雅志褰裳蹈,旁观按剑无。我知韦布乐,应不艳金朱。

新诗改自吟

宋代 林希逸

酷爱惊人语,诗坛独苦心。吟成还自改,改罢又长吟。

四鍊传谁法,双声岂古音。笔涂随句定,髭撚用功深。

过眼疵难掩,支颐吻欲噤。身轻少陵集,商榷到于今。

紫霄岩作

宋代 林希逸

紫霄闻久真奇胜,三友同游亦不凡。满袖清风来缥缈,衔杯落日踞巉岩。

客携老艾遗书至,僧诧沧浪古字镵。大小壶山俱翠碧,谷青平处见归帆。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