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郭公祠

郭公祠

明代 林熙春

昌黎一脉几千年,橡木繁花气色鲜。可是有能绳北斗,擎天玉柱九霄县。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题谢节母册四首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一生家政一身任,此日名传耀古今。曾是为名方忍死,丝纶终是主思深。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八 圜丘习礼

明代 林熙春

修明礼乐属春官,元老趋陪日月坛。自愧奉常绵蕞故,相从讲习肃鸣銮。

题姚司理公祖孝义流芳册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瞻彼嵇山十亩阴,元和仙尉动阴吟。南宫鸡舌功名薄,东海羊肠畏垒深。

白发依归孺子慕,朱弦渧泪丈夫心。孙枝此日森森发,为报朝阳凤有音。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四

明代 林熙春

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铁甲金盔纷耀日,谁人不道衮衣辉。

与梧守谢荩衷二首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仙郎出跨五骅骝,百粤西来第一州。墨绶昔年歌召杜,黄堂此日快君侯。

铁城表树山南峻,玉洞风云水北流。司马勋名君莫让,圣明综核重边筹。

东巡纪事十一首 其九 读武清志河差

明代 林熙春

雍奴严邑拱神京,繇来休养为汤沐。偶从邑乘阅河差,河差一节堪骇目。

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

柰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

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六 驾抵昭亨门下辇

明代 林熙春

昭亨门即是天门,却辂徐行贬至尊。一步宁惟虔事帝,此心真不愧乘元。

和镛州八景有序 其五 龙岫烟霞

明代 林熙春

客到龙门护玉华,黄金台筑有华砂。云嘘剑水增山色,电擘镛城减物哗。

十里氤氲迎几榻,一尊风雨散流霞。偶然颔下探明月,只愿升平答宠嘉。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三 驾出大明门

明代 林熙春

风清六道净车前,天语飞传解闭廛。四海为家真此日,闾阎稽首见青天。

后中秋小集

明代 林熙春

一年一度中秋月,两度中秋两度明。绮席露生珠树湿,银河倒影玉帘清。

昔瞻五色重轮晓,今觉浮光满宙横。好景况逢过众妙,何妨再醉凤皇城。

贱生与叶台翁同日辱赐诗大书次韵奉谢

明代 林熙春

生同君日籍同年,君在纶扉拱帝筵。一柱擎天勋特峻,三朝委政眷真偏。

已知秋色光多占,更喜华颜岁益妍。老我浮生惭异调,敢从下里续瑶篇。

韶石谢公祖以三台荐晋宪长仍镇潮州七月廿一夜梦赋五言近体志喜醒 ...

明代 林熙春

下车方数月,仗剑靖疆场。露布连三省,天章寄一方。

劳君盟细柳,报主献长杨。此日辕门辟,苍生喜若狂。

孝廉李咸池就先茔结倚云庐栽竹种黍为适余同长公登憩得近体二首 ...

明代 林熙春

凤皇山麓凤皇游,五色翩翩下扁舟。幸有林泉供笑语,更饶金玉助诗喉。

相携双陇占佳气,独蹑高峰领上游。桥梓已胜燕市价,可能还忆醉乡侯。

集唐六绝送骆见羲广文归延津 其六 韩愈

明代 林熙春

蓬莱紫气温如玉,池上于今有凤毛。家在梦中何日到,春云送色晓鸡号。

送朱二守二公子二首 其一 赠长公

明代 林熙春

平分风月憩黄堂,更羡循良有义方。玉树阶前推杞梓,金茎岭外翕琪□。

文词未信分双白,长短宁须说二王。何幸山川增气色,衙斋千载颂鸾凰。

泛海哭周耿西先生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海滨倡道狎齐盟,八十吞胡尚请缨。岂谓前脩贪赋鵩,翻教后进失鸣鹦。

山藏玉笈千年在,阶长金茎百世赢。汉使若还求遗草,何妨海上答承明。

明代 林熙春

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

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

癸丑元日

明代 林熙春

日边瑞色起遥岑,一泪一收慕转深。祗向松楸勤虎拜,无从趋步听龙吟。

幸逢天子朝阳会,况复云孙祝岁临。但愿山灵频孕秀,可能奕世绂缨簪。

送蔡禹津游滁阳兼忆大守孙匪莪

明代 林熙春

金陵本是帝王州,彩袖翩翩作胜游。眼底繁华誇六代,笔花梦寐足千秋。

凤皇台上今犹昨,丰乐亭中孙是欧。为问仗君频授简,东南民力让谁筹。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二十一

明代 林熙春

缇灰甫动启微阳,宫漏听残夜未央。元后起居临紫幄,衮章黼黻佩鸣珰。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