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朱二守二公子二首 其一 赠长公

送朱二守二公子二首 其一 赠长公

明代 林熙春

平分风月憩黄堂,更羡循良有义方。玉树阶前推杞梓,金茎岭外翕琪□。

文词未信分双白,长短宁须说二王。何幸山川增气色,衙斋千载颂鸾凰。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喜潮春捷

明代 林熙春

万里泥金捷似飞,瀛州十日快春闱。神龙御世新皇极,逸骏乘时拥帝畿。

斗北七星还踰一,潮东间气最为奇。祥云正为人文兆,努力相期答衮衣。

集唐六绝送骆见羲广文归延津 其一 雍陶

明代 林熙春

凤凰台上凤凰游,醉折花枝当酒筹。一种蛾眉明月夜,每因风景却生愁。

辛亥守岁

明代 林熙春

八千里外寅前夜,六十年间雪后春。对酒莫辞今夕醉,明朝又是岁华新。

送麻将军南柱之松潘元戎将军在潮曾擒斩倭将濒行又忽闻制台念将军 ...

明代 林熙春

迁客新弹上将冠,鲸波久已缚呼韩。登坛喜觉长安近,叱驭宁辞蜀道难。

旌旆星悬三峡动,岷峨雪霁万山寒。多君恋母情无限,铜柱声闻指顾看。

长至送张杳宇贺六十回镛

明代 林熙春

知非又度十年春,杖履遥询放逐臣。三月论心多眷恋,一阳分手倍精神。

柳条渐吐青山色,梅蕊争研白发新。此去君家腾剑气,龙光射斗自振振。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四 太仆寺取马

明代 林熙春

曾闻天厩尽飞黄,十万刍粮辇尚方。讵谓郊仪犹未足,翻从坰地借腾骧。

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七月乘槎访戴时,柴门风雨骤成丝。莫非吾道宜藏拙,无许人间得问奇。

观察任公祖五月举孙官邸召赴汤饼漫贼四章志喜兼谢时海上有警次日 ...

明代 林熙春

张弧正值戈声急,持斧焦劳属壮猷。玉出蓝田穿笋径,珠悬明月听松楼。

稽生有子矜青眼,汉使携孙正黑头。海上莫教惊客梦,宁馨咄咄已吞牛。

送孙匪莪之黔守安顺

明代 林熙春

久擅天台仙吏名,宁从推毂祇名城。黔南烽炽思龚遂,阙北恩疏待士行。

指顾山河劳借箸,亿千貔虎赖提衡。愿君努力宽宵旰,旦暮除凶奏凯平。

后中秋小集

明代 林熙春

一年一度中秋月,两度中秋两度明。绮席露生珠树湿,银河倒影玉帘清。

昔瞻五色重轮晓,今觉浮光满宙横。好景况逢过众妙,何妨再醉凤皇城。

送饶平邓父母守真安

明代 林熙春

翩翩仙吏擅玄晖,晖守除书自晖微。清夜韩江传鳄徙,秋风蜀道见凫飞。

辟莱千里须持斧,挟纩三军赖解衣。应远家猷君努力,肯遗宵旰恋慈闱。

谢黄全二生贺六十兼致郎君

明代 林熙春

二十年前绾玉华,于今劳苦问天涯。耕田自作山中计,畏垒曾从海上誇。

洞养芝荂频绚彩,溪培桃树更开花。一经自是青云业,凤翥翩翩即大家。

又代

明代 林熙春

白门传戴记,赤海幸仙槎。雨露风移草,循良政及□。

龙章腾五色,鲤训诵千家。岭月随桥梓,瞻依未有涯。

送年侄梁子判荆州五首末忆祝令门生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朝阳南望即荆阳,一骑驰驱莫惮长。路上榴花今正艳,题舆诗思满奚囊。

题姚司理公祖孝义流芳册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瞻彼嵇山十亩阴,元和仙尉动阴吟。南宫鸡舌功名薄,东海羊肠畏垒深。

白发依归孺子慕,朱弦渧泪丈夫心。孙枝此日森森发,为报朝阳凤有音。

别驾刘景华甫下车即署海阳篆不三月以入觐行漫赋五绝为赠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玄冬雨雪正纷纷,一骑冲寒不忍闻。但得五云天渐近,满头红日有馀曛。

次韵送志莘杨别驾归信州别驾为少宰端洁公子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莫道间关行路难,人情巇险更心寒。山川有意还相慰,清白无㜞可自欢。

韩月北随双袖拂,章江西去片帆安。壮怀尚有虔刀在,努力清时玉露餐。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二十五 庭燎

明代 林熙春

星辰灿烂焕天文,庭燎辉光欲两分。更有氤氲香气蔼,六龙仍复护祥云。

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

明代 林熙春

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

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

秋日同黄思元邀黄明府游芒皇台席毕又与思元对酌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初秋雨净月初芒,叔度观风狎芒皇。千顷波澄天一色,双旌影拂地三阳。

不因楼阁勤樽俎,奚自筇藜见骕骦。幸有次公非异姓,愧予犹许混沧浪。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