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雨后泊剑潭作 其一

雨后泊剑潭作 其一

清代 林占梅

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诗人林占梅的古诗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一

清代 林占梅

一别音客两渺茫,不归西土定仙乡。生前枉绾同心结,死后难寻入梦香。

石冢寒蛩迷乱草,墓门啼鹧苦哀杨。归来笑语人何在,寂寞灯前意转伤。

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 其一

清代 林占梅

长松无数护吟楼,一派涛声枕上幽。读罢「黄庭经」一卷,横琴再鼓「碧天秋」。

嵌顶庄冲寒晚归

清代 林占梅

历尽山隈复水隈,沿崖一径尚崔巍。云腾海峤奔骄马,风撼林扃怒吼雷。

受冻皴颜如著酒,冲寒禁口若衔枚。归时未暇行装卸,自拨红炉煖绿醅。

虹贯月楼为先世藏书处,瞫褫富繁,日久多致残蚀。修葺之馀,感赋 ...

清代 林占梅

贯虹楼上旧藏书,充栋横陈富五车。乱部柳州屯野马,倒流苏海簇蟫鱼。

多同鲁鼓亡章法,恰肖秦篇拾烬馀。阅月晴窗勤检葺,已从玩愒悔当初。

自内湖归,道中题壁

清代 林占梅

倦游归去意如痴,岩谷何曾有色丝。寄语是乡诸父老,种花且漫种胭脂。

登大屯山口号

清代 林占梅

腥风掠地战荆蒿,原兽惊人竞遁逃。回忆旧时较猎处,鼻端出火血沾袍。

暮次麻豆道中

清代 林占梅

暮云黯黯欲黄昏,纵辔狂随夕昏奔。仆马驰驱嗟远道,田园荒废剩空村。

林烟惨淡疑烽火,碛草模糊认血痕。今夜不知何处宿,啼鸦绕树对消魂。

雨夜闻蛤

清代 林占梅

潇潇细雨养莓苔,杏脸初舒柳眼开。夜静倍知春意好,晚风时送蛤声来。

系船登石岩,烹茶晚眺

清代 林占梅

绿树阴浓处处蝉,溪山如画晚晴天。烹茶趺坐西岩上,閒看遥村起暮烟。

蓬感五首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世事纷纭似乱蓬,一年容易又蓬风。连营刁斗音相递,隔地烽烟道未通。

骐骥已空今冀北,鸱鸮犹踞古江东。中流击楫平生志,无米之炊计易穷。

过咸水港

清代 林占梅

寒威能刺骨,愁绪欲焚心。海峤风刚劲,山陬雨浸淫。

草粘沙碛远,树冒瘴烟深。日日征鞍上,无聊只苦吟。

防冬

清代 林占梅

初冬时节届,防守慎编氓。纵火守围屋,鸣枪贼劫人。

村庄多「把径」,商贾勿孤身。炮匮随修筑,家家击柝频。

寒灯夜雨,独坐有感。赋成七首,以述懑怀 其三

清代 林占梅

半壁纵横遍虎豺,北来音耗听多乖。螳螂讵信能当毂,虺蜴无端起祸阶。

嚼齿空存吞贼气,拊膺难遂报君怀。可怜数郡遭荼毒,血肉为泥骨作柴。

赠家子范明经

清代 林占梅

相逢一笑大瀛东,况复龙田谱序同。慧业生从金粟影,神姿清比玉兰丛。

直倾三峡文波阔,横扫千人笔阵雄。他日端门看缓辔,诗章早上御屏风。

寄怀榕城陈连峰

清代 林占梅

每从海上望高嵩,十载无由诉嵩衷。侠气干云敦旧雨,贤声贯耳播春风。

星因德聚同时出,楼比名高百尺雄。翘首渊源深景仰,赏心何但企丝桐。

哭曾籋云先生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襟怀卓荦步蹁跹,文酒相陪二十年。下笔千言词亹亹,撑肠万卷腹便便。

交情韩、孟能居左,才藻何、刘肯让先。为检遗珠寿梨枣,九泉如觉料怡然。

香山海堤晚归

清代 林占梅

沙鸥翔集渚兰芬,千尺长堤傍水坟。来往帆乘潮汐挂,高低田赖陌阡分。

波平落日徐沉海,风定孤烟直入云。缭绕归途天渐晚,铿鲸百八已遥闻。

六月初七日午雨暴注,少刻即晴,偶得绝句四首 其一

清代 林占梅

电熌奔雷疾,沟流急水鸣。晚风檐溜歇,满耳复蛙声。

赴郡苦热,得雨偶作

清代 林占梅

酷暑风来亦为厄,暖风熛怒几烁石。恶氛矧复逐征尘,白昼道傍鬼捉客。

叹我南行当其时,健夫十人九丧魄。彻夜传呼巫与医,身心交瘁莫安席。

想见武侯渡泸时,精诚在抱消疠疫。古今无数匡济才,许国御微敢自惜。

捧檄我亦奉命来,旅次焦劳热反剧。欲逃乐土苦无从,救兵一夜来风伯。

大块噫气夹雷鸣,俄顷滂沱势漂麦。此时消尽胸中愁,旱魃成群皆辟易。

自是天心协人意,遇难成祥由善积。遥思七省临欃枪,杀人如麻地流赤。

吁嗟乎,安得王师如此雨,露布一朝传遐僻。

遥望五指山

清代 林占梅

遥从空际列难冠,五指森森快冠观。时压白云同扯絮,还招红日类探丸。

岚光遽隐烟初起,翠色新添雨欲残。想到徐陵吟咏后,如椽大笔架犹宽。

林占梅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36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