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凌云翰
贺监湖头一曲开,林塘幽处著亭台。青山在上水在下,黄鸟自啼鸥自来。
棋局不移长对奕,酒船才放即衔杯。会稽我昔曾游地,杖履何时得重陪。
雨中有怀次叶紫霞韵 其二
寂寂孤灯照一龛,壮年心事老年谙。能吟快写犹无用,逐利争名更不堪。
衣服且将荷叶补,帽穿犹把菊花簪。黄鸡紫蟹人皆醉,曲糵休言我独耽。
画 其三 仁知山水
仁知微分动静间,不师端木即师颜。图中隐者无名姓,乐水何妨更乐山。
雪中骑驴图
山耸寒肩乱岣劳,蹇驴冲雪尚游遨。野桥谩道关清思,不及袁安卧最高。
溪山图为张长司一中题
西塞山明碧王如,桃花流水称舟居。玄真心事非张翰,不为鲈鱼为鳜鱼。
桂娥梅仙二图 其一
金栗平铺满树头,画阑西畔月如钩。风鬟雾鬓归来晚,折得天香总是秋。
寄王彦强府倅 其二
野水平桥直到门,幽居绝胜浣花村。半帘草色留宾客,满院书声教子孙。
庭下甘棠阴渐密,道傍苦李寔应繁。自公退食多清事,剩有诗书共讨论。
云谷为王彦常赋兼简敬仲
阴阴幽谷只藏云,杖策曾来访云君。山合转添成巃嵷,水回偏觉带氤氲。
不须剥栗思工部,正欲来禽寄石军。翻忆临江贤大守,何时樽酒细论文。
云林书舍为靳梦文赋
云木成林绝点尘,读书精舍有诗人。乾坤万里市朝远,风露一堂灯火亲。
不为肥甘知隐遁,祗因勤苦见经纶。襄阳物色归图画,谁解移家愿卜邻。
云卧楼为卢宗文赋
金罍山色满庭除,偃仰长因饱食馀。神女有时行雨过,仙人自昔好楼居。
龙归不觉衣裳润,蝶去方惊枕席虚。莫向招提频借宿,且留丹壑待天书。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八 孤山雪梅
冻木晨闻噪毕逋,孤山景好胜逋图。翠禽巢失应难认,皓鹤笼空不受呼。
已见万花开北陇,莫教一片落西湖。快晴更待黄昏月,疏影随身不用扶。
裴日英水墨莲塘四禽图
香销太液锦云空,长使诗人忆汉宫。青鸟不来仙仗远,露盘无力倚秋风。
香橼即枸橼也康雪庭上人用赠紫芝上人因而有作予偶见之遂次其韵仍 ...
图寔如瓜尚得霜,老禅相赠杂青黄。韵欺薝卜熏狮座,巧学流苏映象床。
蜡烛照来微弄影,金盆浴罢暗生香。南州士女争雕镂,浸密涂脂取次妆。
壬子秋帘次迮士霖韵
雨馀公馆夜沉沉,香爇金炉觉沉深。群马昔年空冀北,孤罴今日见丛林。
贺公自是工吴语,庄写何须动越吟。官烛风帘同试事,正宜把酒细论心。
集古句送郑彦才赴京
为君书此报京华,凤吹声如隔华霞。庭下已生书带草,马头初见米囊花。
晨摇玉佩趋金殿,夜泊秦淮卖酒家。君在江南相忆否,乌衣巷口夕阳斜。
蕉石图
石畔色蕉叶,经霜便不留。偶传方子笔,宜夏亦宜秋。
郑生画卷
绘事后素知有分,如以霄漠行烟云。华虫宗彝尧舜服,龙马神龟河洛文。
擅场妙绝推道子,解衣盘礡逢元君。王会作图在今日,好为丹青先策勋。
俞文辅墨竹
文同本进士,家有筼筜谷。所以俞省元,胸中出淇澳。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夏日十二首之二 其二十六
乱蛙声急雨声寒,坐拥衾裯尚觉单。畎亩却思天下事,几时民受一分宽。
四时花鸟图 其四 梅花鲍老
红梅竹里报春光,双鸟依依恋夕阳。自有天生好毛羽,当筵舞袖错教长。
王本初小像
童子穿云得紫芝,仙翁倚杖听黄鹂。香风两袖归来晚,正是松花落粉时。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钱塘十咏 其三 浙江秋涛
忠孝图
洛神图
题钟馗图
渔隐图
江山图为傅德让赋
高士谦墨竹 其四 雪竹
悼吾子行道士
刘耀卿雪景
月轩为海日张侯赋
为沈竹窗题竹梅二图 其二
雪中八咏次睢宗吉韵 其五 雪雁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八
霜月梅
送崔彦晖分教临安
香奁八咏 其一 黛眉颦色
吴山对雪诗
回顾庵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五 其四十一
裴日英写红梅翠竹
钱塘十咏 其五 孤山霁雪
梅雪四律代张翚徐术陆平沈廉赋 其四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五 并序
风入松 和贝廷琚助教韵
鉴仲明上人画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六 临清涤砚
次张一中赠友诗韵
送刘本中归海昌
画红梅 其一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三 巢古雪阁
赠朱仲谊之京师就其子启文养
方李长所作梅竹
林子山诗意扇面
送李守约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一
是夜宿三一庵次俞文辅题韵
胡拱衡峨嵋读书图
风入松 寿郭仲和
赠医僧朗碧天为高子威指挥赋
明辨之画
潇湘八景图为镏养愚赋 其四 洞庭秋月
渔村暮景图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夏日十二首之四 其二十八
松雪翁兰蕙 其一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四 竹窗挹秀
送道士杨秋月赴京
九日前二日陈子善送酒并诗一绝因用其韵以谢 其一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十一 并序
柳氏双婺卷
送吴玉林分教富阳
兰亭卷
徐子方竹
画 其五
忠养堂为张原善赋
筼轩为吴兼喜赋
送刑部员外郎张时彦侍亲归永喜
乔松双鹄图为俞仲和赋
拟赋老子灯
包涛玩月次睢宗吉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