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康上人画 其二 南坞耕云

康上人画 其二 南坞耕云

元代 凌云翰

山云有幽姿,南捂春更好。鞭起捂地牛,布种皆药草。

宁辞袈裟单,但恐稂莠恼。根茎固云殊,所贵辨之早。

况以梯稗秋,每食敢求饱。感兹泽物功,童闲不教扫。

诗人凌云翰的古诗

邹汝舟画

元代 凌云翰

童子言师去未还,采芝多在白云间。谁知流水桃花外,更有高人卧碧山。

咏海棠

元代 凌云翰

春色三分已二分,海棠红软半梨云。银缸休照东风树,愁杀杨州杜使君。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五 西陵雪樵

元代 凌云翰

湖曲风寒战齿牙,不知高树已翻鸦。远持斤斧黏冰片,旋斫柴薪带雪花。

市上淂钱沽斗酒,担头悬笠插山茶。路人试问归何处,笑指西陵是我家。

群峰春晓图赠王士贞之官三山

元代 凌云翰

唱彻阳关酒未阑,渭城朝雨别篱难。三山春色多于柳,总在王维画里看。

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 其六 筼筜坡

元代 凌云翰

旧说筼筜谷,如今别有坡。为怜清节好,不厌绿阴多。

暖逼冬生笋,凉深夏近荷。中郎如到此,应更择良柯。

明远夏氏界画高骈夏日山居诗意

元代 凌云翰

科分界画见良工,诗意分明笔意同。直下楼阴浑似雾,偶来花气却因风。

水晶帘动粼粼皱,云母屏开曲曲通。闻道主翁骑鹤去,不应犹落画图中。

跨驴图

元代 凌云翰

曾见洪崖降雪图,寒云四野正模糊。何如驴背驮诗去,濡岸桥头酒可沽。

鬼猎图

元代 凌云翰

终南进士乃好武,野魅山精皆部伍。蒐田也欲从四时,作气恍如聆一鼓。

铜钲先鸣地欲裂,皂盖后张风为举。蹇驴足跛不受鞭,良犬尾摇何用组。

锦绦未许纵苍鹰,铁絙犹能缚玄虎。跳踉众鬼为卒徒,矍铄一翁作谋主。

或为狼顾背拔鎗,或作猱升前试斧。鸱鸣口应已张弓,蛇偃肩担来彀弩。

身凭大盾宛转遮,手弄飞槌高下舞。坐作击剌众莫当,进退超骧孰敢侮。

狰狞以觉口吐牙,轻捷浑疑臂生羽。逐禽不假御车舆,获兽何劳施网罟。

亦知尘世有司存,颇类神仙足官府。画工后辈效前人,戏笔何年追旧谱。

已无吴生名坛场,复有颜辉好奇古。周易取象车载一,韩子送穷名数五。

如斯情状不易知,更欲形容亦良苦。谩于唐殿啖虚耗,何似渔阳制胡虏。

且须留取作岁除,爆竹一声春满宇。

赠沈山樵

元代 凌云翰

连蜷雌霓赋中闻,别有山樵管白云。能为苍生作霖雨,道人应不愧休文。

五弦琴

元代 凌云翰

闻说琴调天下治,直弦况值未加时。在床被袗曾遭象,解愠颁侯更得夔。

和气尽从元气出,南风还类凯风诗。缅怀千古岩廊上,爱物仁民本孝思。

香奁八咏 其四 月奁匀面

元代 凌云翰

初开玉匣遣眉颦,再御铅华情颦匀。白兔宫深颙望久,影娥池冷艳妆新。

英蓉绿水偏宜晓,芍药金盘可待春。不似前时中酒后,厌厌怀抱易生嗔。

画扇面 其一

元代 凌云翰

阿母蟠桃花又红,七香车下五云中。群仙奏罢霓裳曲,春满瑶台第一宫。

听潮轩图为夏伯玘题

元代 凌云翰

观水必观澜,听潮每听音。乃于无声处,见此天地心。

方其潮未上,大江一蹄涔。将耳欲听之,寥寥杳难寻。

及夫潮既落,汹涌成消沉。又复以耳听,默默真如瘖。

惟于初至时,辟阖阳与阴。吹地殷鼙鼓,从风鉴铁金。

之子于此轩,危坐正其襟。悟兹寂感理,阅尽古与今。

已无言语述,况著丹青临。我听不以耳,孰知听逾深。

拟将布声意,写入无弦琴。

美人图 其一

元代 凌云翰

白玉搔头压鬓垂,困人天气觉来迟。帘前一任杨花过,爱惜春纤不画眉。

林子山画菜上有蜗牛故及之

元代 凌云翰

晓畦春雨细如毛,菜本青肥挟土膏。叶底蜗牛曾湿久,诗人犹欲剌升高。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六 临清涤砚

元代 凌云翰

砚垢须频涤,何如只洗心。纤尘浑不染,顽石变黄金。

次徐总制韵 其一

元代 凌云翰

柳绕沙堤花绕城,千门万户赏春晴。谁知画戟凝香处,人与湖山一样清。

方季长红梅翠竹二图 其二

元代 凌云翰

为爱新梢绿,呼童竟护持。他时霜雪操,总是出墙枝。

送曾子员归庐陵侍亲

元代 凌云翰

潜鱼无扬鬐,归乌有敛翮。物性安固然,谁谓天地窄。

要路多通津,高足谅且策。严亲已华颠,胡为事行役。

宁食青原菽,不食蓟丘麦。宁饮桂溪水,不宿燕市驿。

昨暮寒蝉鸣,今晨归骑迫。欲采芙蓉花,难以遗远客。

赖有和陶辞,因之慰安适。子道在养志,竭力甘毁瘠。

锡类古所敦,相望海云隔。

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 其三 兰渚

元代 凌云翰

爱此芳洲小,渔家许卜邻。如何挑菜处,亦有艺兰人。

杂佩谁相问,孤琴尔独亲。山阴亭子近,修褉及馀春。

凌云翰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