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述祖德八首有引 其一

述祖德八首有引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于穆令祖,贻翼远猷。启我邦族,溯源分流。昭穆渐渺,敦叙难周。

于以萃涣,庙貌惟修。

诗人卢龙云的古诗

答郑伯育远寄四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贤书早晚达承明,暂向归鸿听友声。策足久淹奔逸步,论心不尽别离情。

游梁孰可方枚叔,入洛谁当荐士衡。一自临岐成远隔,江东回首暮云平。

建朱文公祠崇祯堂

明代 卢龙云

师友渊源聚乐时,于今俎豆复同祠。儒林有传归青史,异世无阶迩绛帷。

千载图书留故业,一时堂构践遗基。同来宇下频瞻拜,共仰清高作训彝。

风节堂四咏 其三 桂

明代 卢龙云

深院亭亭独秀,高林冉冉飘香。清芬似从月窟,移来最擅群芳。

正学发潜卷为韶州李封君作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湛湛浈江水,英英庾岭云。昔有幽潜士,于此扬清芬。

努力追千古,潜心事典坟。豪华俗所悦,而乃厌尘氛。

圣功始克复,章句岂徒云。名教自足乐,嘉尚志不群。

式闾慕高义,交者意独勤。令子承先德,通籍迩明君。

应时树嘉绩,奕奕振前闻。义方馀世泽,取赢属后昆。

送于子步归济宁时得请终养其母太淑人

明代 卢龙云

几回觞咏为君留,忍看离袂对初秋。心随潘岳扶舆返,梦怯王遵叱驭游。

庭下槐阴存手植,堂前萱草号忘忧。何时访尔扁舟过,问月同登太白楼。

朱明洞景八首 其一 浮邱别墅

明代 卢龙云

旧社窥丹井,开林别有天。东山留谢傅,挹袖侣群仙。

郊居小集言怀

明代 卢龙云

廿载驱驰道路难,且因泉石息风湍。杯前日月真怀土,镜里星霜合弃官。

生事菟裘宁厌薄,畏途滟滪不堪看。人间大有安閒地,曾见红尘上钓竿。

中秋玩月值文闱试士日答廖文学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露气初寒凭槛外,月华高映举杯前。新晴雨洗看逾洁,入夜云开望独圆。

索处未应甘抱寂,满庭无奈正连娟。豪吟已为秋生色,顾影何须只自怜。

堪舆寄隐卷为麦茂才作四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寻常不自混樵苏,负笈新藏五岳图。似是向平婚嫁毕,壮心飞动忆蓬壶。

题画四首 其四 画

明代 卢龙云

远山看竞秀,近水喜常清。最善丹青理,笔端尽物情。

送何观察入贺

明代 卢龙云

海国风清岁晏如,喜持金鉴奉宸居。万方玉帛趋王会,五夜星辰记直庐。

恩重紫骝辞汉阙,礼成青鸟报潘舆。春明莫恋斑衣里,多少蒸黎待属车。

钱茂才自浙中来访备述其途次之阻赋此送之

明代 卢龙云

有客来东海,衣冠旅望同。凄凉家难旅,漂泊路岐中。

桂玉知难继,兰金强未通。鸰原翻自苦,鲋辙岂应穷。

旧物青毡尽,新愁绿醑空。尘埃宁物色,羽翼困天风。

似尔犹蓬转,伊余但桂丛。怜才偏有意,振滞却无功。

一饭王孙去,他时重阿蒙。

寄题壶山诸景十首有引 其六 洽水环襟

明代 卢龙云

百道山泉出峡来,汪洋赴壑尚萦回。已知学海终能至,须识灵源向此开。

惠山泉酒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山泉祗道因茶胜,谁识尊中绿倍嘉。好倩老僧通水脉,百杯扶醉更烹茶。

前有尊酒行为颜使君作

明代 卢龙云

日永晷渐移,午睡梦方觉。抱膝百虑婴,羁怀渺难托。

感君自高谊,一见等夙昔。握手共殷勤,吐论本肝膈。

儒雅亦吾师,笑谈皆莫逆。晤言安可常,相酬屡促席。

尊酒但复盈,客心胡不乐。人生贵适志,风尘徒役役。

王百谷为余序谈诗类要赋此寄谢

明代 卢龙云

箧笥犹存旧寄诗,品题何意复吾私。玄言并入临池兴,彩笔兼传幼妇词。

羲献风流元代美,邹枚儒雅总堪师。可能便舣吴门棹,载酒从君更问奇。

送王君聘明府迁比部

明代 卢龙云

秋风海上送秋曹,几载怜君抚字劳。何必拾遗思汉汲,且看明允重虞皋。

白头慈母新纶檄,玄鬓仙郎旧佩刀。若道爰书非得意,于门他日为谁高。

余比部林廷评将应召入京赋别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何来棘署暂相随,辄为徵书念远离。旧雨转成今雨叹,法星聊旁客星移。

辟门近事光虞典,簪笔明廷复汉仪。秋好有奇知共吐,八行须及雁南时。

和体韶妹丈劝发

明代 卢龙云

几年泉石托清流,差胜尘途感百忧。差为交亲辞野服,又随京国梦宸旒。

山间木叶催寒序,径里花枝恋酒筹。更美莼鲈思缓发,免教长路即悲秋。

复儿生答诸贺者四首 其三

明代 卢龙云

海色寒馀渐向阳,官梅香并佩兰香。握中玉似蓝田秀,掌上珠疑合浦光。

未卜他年为凤羽,欣占此日是熊祥。承君为奏将雏曲,彩笔何如错弄獐。

卢龙云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