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倪母郑孺人

寿倪母郑孺人

明代 卢龙云

东南何处郑公乡,家近初平万石羊。兰质当年明桂户,萱花此日映槐堂。

捐金振乏周仁惠,剖玉成名颂义方。黄发鲁宫追燕喜,白眉汉代踵循良。

瞻云綵舞疑差旷,捧日丹衷恋独长。最绩已看驰凤掖,貤恩即拟下龙章。

庆馀自合膺皇眷,寿献何须问越装。春酒若分王母酝,远书如接令君香。

天边婺影联南极,庭下兰芬擅众芳。会引潘舆同赴阙,朝回分惠万年觞。

诗人卢龙云的古诗

董参军惠铜雀砚余以晋砚酬之皆古物也为赋二绝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当年陶埴意,祗为美人工。转见文坛重,俱称自邺中。

答郑伯育远寄四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错落新篇炫彩霞,来从通德郑君家。怜余市语曾三至,羡尔遗经尚五车。

渺渺千山迟过雁,盈盈一水望仙槎。相期志业初无量,争奈尘途鬓欲华。

送康孟担西游访其叔郡丞

明代 卢龙云

千里竹林几梦寻,西行此日惬尘襟。孤舟夜泊风前笛,两岸秋声月下砧。

雾宿山光时隐现,岚飞野色半晴阴。柳江若过曾游地,应笑当年种柳心。

述祖德八首有引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宋室方乱,各念尔家。卜宅来宇,在海之涯。施于孙子,代有国华。

云谁荒度,其功孔嘉。

曾泽卿侍御以东宫覃恩封其父如己官

明代 卢龙云

四百峰头旧结庐,承恩初下紫泥书。承传白兽添春酒,驾引青牛易鹭车。

桓典已闻推避马,于公能自应高闾。祥光夜夜瞻南极,总是前星映彩馀。

鄱阳湖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极目烟波接远天,王师曾此驻楼船。帆樯上下因风候,犹似扬澜大阅年。

送谢友可请假南归

明代 卢龙云

乡心长日念东山,渺渺仙帆不可攀。公府未须烦料理,讼庭偏爱有馀閒。

交游白下风流最,词藻黄初伯仲间。可道尚书期不顾,帝城花月待君还。

赠施茶僧真山二首有引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清风习习语兰奢,解渴功曾及万家。香积施馀无一事,夜看萝月昼松霞。

送陈仁甫归豫章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片帆千里下无诸,僻地淹留忽月馀。花县对怜潘令鬓,锦囊潜带邺侯书。

一庭兰玉浑相似,十日壶觞迥不如。快睹凤毛长五色,何年天上送吹嘘。

中秋玩月值文闱试士日答廖文学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秋光才满习家池,有客新篇更陆离。胜赏谩宜方外侣,浮名休羡里中儿。

诗成珠玉当谁和,忧在江湖只自知。到处楼头增夜色,樽开且续屡传卮。

盆兰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坐久香俱化,心同味倍宜。秋来还作佩,入梦有谁知。

武夷九曲歌寿少司马陈公七十有序 其六

明代 卢龙云

六歌曰:我所瞻兮一览台,溪流六曲苍屏开。振衣千仞出崔嵬,上与天游意豁哉。

谁其镌石扫莓苔,千年声响超群材。露零仙掌溢玉杯,葆真怡性貌若孩。

杨中丞闻讣候代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承恩几度锡纶麻,紫气西来望转赊。时拟绛驺迎百粤,俄闻白马会三巴。

已钦治第真容驷,其奈瞻云未及瓜。最是南陲资锁钥,不妨游子尚天涯。

赠刘提盐署郡捕

明代 卢龙云

三城苍赤幸依刘,筹策兵农事事优。筹灶牢盘供裕国,一方锁钥佐为州。

官閒未比曹疑马,俗易行看剑买牛。盐铁不须持汉议,消弭兼颂富民侯。

答族弟仲升远寄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家园韡萼总争妍,羁旅天涯思独牵。客类楚囚方落落,人言公子并翩翩。

青衫谪吏吾兼隐,丹液寻真尔欲仙。神物几时当自合,祥光遥望斗牛连。

建朱文公祠崇祯堂

明代 卢龙云

师友渊源聚乐时,于今俎豆复同祠。儒林有传归青史,异世无阶迩绛帷。

千载图书留故业,一时堂构践遗基。同来宇下频瞻拜,共仰清高作训彝。

初冬寿友竹隐君八十

明代 卢龙云

朔气初繁十月霜,菊松三径未云荒。主人但喜竹为友,寿域重开叶作觞。

拂涧每联椿树秀,袅云长映极星光。高风并擅烟霞久,劲节俱凝雨露芳。

六逸溪边唐李白,七贤林下晋嵇康。后车载吕年同长,束帛迎申岁始当。

赋就閒居观愈达,会成真率老非狂。时逢穫稻宜春酒,舞爱初裘袭彩裳。

淇澳尚思齐睿圣,渭川何必拟侯王。庭前日有平安报,会见枝头起凤凰。

辰沅道中五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谷口黄茅白雾,岩头绿树苍烟。山深禽语未识,时听抱叶鸣蝉。

九月二日诸生招集会景楼

明代 卢龙云

背郭楼高瞰大荒,西风向夕洒衣裳。西霄并擢三秋桂,满座初分万斛香。

山霭远浮连近壑,波光回合映方塘。扶摇健翮从兹始,五色云中是帝乡。

辰沅道中五首 其五

明代 卢龙云

径转漫疑无路,林开忽复有天。立马层厓四望,山容雨过澄鲜。

卢龙云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