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三叔六十

十三叔六十

明代 罗洪先

庐陵熂下古所传,江山开第何翩翩。锦绣楼台印冈上,金丝游宴秀川前。

阡陌东联过十万,轩车北上倾三千。宝制新传下凤阙,瑶函高启飞龙泉。

玉莲新轺载童子,青藜天阁俨神仙。连佩多悬明月璧,投笔尽是青云篇。

此日豪华谁可拟,此时文采谁能先。那知沧桑变瞬息,坐见歌舞沈云烟。

建安瓦石空世宝,孟尝墓隧增人怜。泉塘遗老垂六十,辋川新墅成三迁。

手植桃花遍蹊道,门抱松根对暮川。年少花颜虽暂改,世代根株岂偶然。

一廛未数扬雄宅,十亩真閒仲蔚田。春风野堂来紫燕,春日晴林映华筵。

华筵紫燕犹昨日,胜地高人多夙缘。朝朝暮暮雨翻覆,岁岁年年春往还。

覆雨岂是不收水,将春自有高飞鸢。当歌对酒莫放悭,极数从来三百年。

诗人罗洪先的古诗

寄孙锦衣 其四

明代 罗洪先

不堪客舍望,正在帝城南。马革前生梦,䲭夷后世谈。

东廓公用石屋公韵见贻次答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四十容光朝镜川,五千文字暮床边。傍人欲问农家事,惟有春风是旧年。

东廓公用石屋公韵见贻次答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自爱江村似辋川,结茅故傍石林边。桃花不记来何路,蓂叶新开又一年。

寿外父大仆曾符翁时年七十九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十五年前学二疏,自甘白首弃金鱼。閒推易数因留注,懒对乡人故索居。

冠制喜从周礼后,人材爱说孝皇初。伏生强健斯文在,暇日频来问尚书。

四楼诗 其二 水月

明代 罗洪先

溪前山色碧嵯峨,杨柳阴中古巷多。最是村居堪佚老,月明谁为听渔歌。

青原山三叠前韵

明代 罗洪先

久欲逃禅机不逢,葛藤满地竟谁从。未知临济因何棒,那用罗㬋第二钟。

溪上草深逢雨霁,岩头花落报春慵。暂来忽去频年事,舌在休疑学老龙。

题仙居寺壁围棋图

明代 罗洪先

石磴连云竹树垂,洞门深闭落花时。人间几度春风老,未了仙家一局棋。

送饶湖田宪使入京

明代 罗洪先

病身无复健,忍听雁离群。彭蠡秋风后,淮南木叶纷。

鼓鼙新战士,齐鲁旧监军。年壮堪酬主,铙歌幸一闻。

穿云入方广

明代 罗洪先

云里度遥岑,临虚谷转深。石迷多伏虎,树隐独闻禽。

乍识为霖意,谁明出岫心。鸿濛如解语,吾欲寄瑶音。

寄座主张水南公

明代 罗洪先

楚江归去惬林栖,春草萋萋四望迷。药长得知更伏腊,醉游常不辨东西。

道从川上行时见,诗向窗前翠处题。分与白云为伴侣,致身何以报提携。

昭君词 其十七

明代 罗洪先

天无穷尽地无边,此日愁心亦复然。赖得琵琶解传语,凄凉惟有后人怜。

晓怀

明代 罗洪先

秋雁宿江皋,孤鸣何嗷嗷。岂不怀故栖,畏此行路遥。

路遥将奈何,霜霰亦已多。及时须奋翼,会有阳春和。

寿桃林一愚伯九十

明代 罗洪先

丈人九十身长健,闾里过从旧识名。就养久闻朝市事,观书还识古今情。

当门树老曾看种,在学孙多自教成。行辈祇今谁得似,季方年齿近难兄。

赵浚谷遣袁迪来寓答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南浦袁生至,传来垄上书。开缄惊改岁,问状慰离居。

万卷明农后,孤身破贼馀。廉颇今未老,谁与达公车。

重别袁迪并柬赵中丞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雁门秋色日鲜新,惊见中丞奏记频。莫道南人无武略,毛锥还解扫边尘。

观盆蒲

明代 罗洪先

汲泉注之池,其受不盈咫。中有芳根藏,沈沈绝污滋。

春至意若会,雨馀色初起。新苔借香腻,细砾含清泚。

簇簇露囊锥,粲粲见笑齿。朝来一凭栏,苗长三尺美。

挺如武帐剑,肃若青衿士。疏密自成行,零乱不失纪。

冥悟测所由,迅速孰能拟。因之察万类,可以鉴生理。

题青螺寺涵白僧

明代 罗洪先

岩石青青梧叶黄,石泉竹径对僧房。慈航苦海今何在,一部楞严在佛旁。

上官澹轩六十

明代 罗洪先

尘中扰扰生为累,世外悠悠梦亦閒。但得此心真似水,不须更祝寿如山。

奉期龙塘惺厓特峰三君重游石莲

明代 罗洪先

身世能将视片云,岩栖岂必魏元君。夕窥萝月时留影,朝听溪禽自笑群。

屋似披襟中野处,石如浮梗乱波文。朅来不信通灵地,且试浮香坐夜分。

万寿礼成送张倅

明代 罗洪先

君王万寿临秋殿,淮海诸侯入鹭班。自笑官联依豹尾,始同方岳望龙颜。

罗洪先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5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