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九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九

明代 祝允明

凤鸟不世见,四海以德称。虎豹伏深山,雄鸷乃驰名。

日月递经天,夕伏亦沈冥。目趾待成功,谁不仰其明。

所以孔仲尼,君子疾无声。嗟予蹇淹留,闭户乃浮名。

高卑共彰彻,近远均一鸣。惟忧邦必闻,求之无其情。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谢吕禹平惠玉鞭粉团花

明代 祝允明

花开根至梢,素朵附香条。流苏叠脂粉,眉钿簇琼瑶。

不逐紫骝马,空依翠鬓翘。予方理花事,先聘汝无骄。

送黄翰林

明代 祝允明

阊门车马出,杨柳绿依依。龙楼清梦起,开阁待君归。

寄李刑部子庸

明代 祝允明

夫子道中庸,谁言世不容。山河开正气,江海辱高踪。

竹素期千载,梅花又一冬。永怀金玉韵,无计久相从。

夙驾迈皇邑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夙驾迈皇邑,公去我心悲。京吴期月我,父母何时归。

所虑大君留,吾侪将畴依。贤人在高位,庶绩用咸熙。

子产往作相,嗣之来者谁。大君一内外,留遣皆贤才。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崇堞倚紫冥,丹谯摩空青,城中树稀无鸟声。昨日闻公入朝列,相思一夜肠欲绝。

古人不可见,今人交多面。古人千载只可慕,今人可慕难可遇。

君离越王台,吴王台下来。执手一徘徊,销尽万古胸中埃。

与君交一日,一日一日益。交君未渠央,我长不可极。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六

明代 祝允明

柳风欺水细生鳞,山色浮空澹抹银。总道江南风景好,从前都让罱泥人。

梦游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予行物已隔,极境愈欲至。独有仙巢子,被发跪云内。

栖岩玩颓阳,流谷响清喟。须臾始云觏,伺我九千岁。

海中多真人,徒美遐不值。琅霄有飙轮,中夜以为会。

咏梅雪

明代 祝允明

阊门佳丽锦为城,中有仙人降玉京。罗峤有花花解语,姑山若雪雪能行。

秾如桃李先当素,乡自温柔剩得清。小室维摩唤天女,鬓丝相映老卿卿。

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执绋椒涂远,前驱凤翣还。君臣同国运,忠爱满人间。

速夺山河系,幽情水竹间。吾曹惟淑艾,抱籍哭颓山。

雨窗有怀连韦二博士

明代 祝允明

薄宦将三载,高情有二君。天涯漫萍梗,雨下忆兰熏。

四海习凿齿,千年扬子云。东邻无百室,犹自叹离群。

广州旅舍有怀提举醝司王廷辅

明代 祝允明

阳羡山中王右军,祓除尘土拥清芬。高情官下澹如水,令气座中和若云。

前辈风流今渐少,平生襟度许平分。一回聚首一欢乐,不向天涯叹离群。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

明代 祝允明

昔闻董糟丘,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人间二子不可见,唯有杰句挂余心肺烂烂珊瑚钩。

长安风沙住不得,南归再卧苏台秋。泊舟济阳城,买酒销客愁。

登楼拜先生,进爵浇黄流。知章不语先生笑,飞花乱扑过楼头。

金陵更无凤凰游,岳阳莫将黄鹤留。乡关浮云蔽落日,题诗却寄施湖州。

余为先生牛马走,湖州乃是贺老俦。西塞山,杜若洲,与尔相期钓鳌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广川城

明代 祝允明

皎月浸严城,苍苍百雉横。木梁悬絙下,竹柝夹鼙鸣。

水部从时饮,山人入夜行。因思赵公子,封邑尚垂名。

杜兰香再通玉期

明代 祝允明

墉城冥约久茫茫,半夜飙轮送远香。
月堕云中千里易,玉生田下十年长。
榆花会结填河驾,琼液寻倾止渴汤。
何日秦楼缘事了,一声横玉两文凰。

故相延陵文定公孙仁冠弁窃喜为诗亦以遗之

明代 祝允明

四海吴夫子,成人见冢孙。礼应先雀弁,欢满及龙门。

紫鷟非家瑞,芳兰是国根。便看瑚琏就,触目有师存。

与吴大

明代 祝允明

世事浮云几变更,邻居长听鸟嘤嘤。缃编俯仰閒今古,青眼摩挲老弟兄。

树下送阄高啸饮,水边联袂细吟行。胸中三十年来气,终不销沉负友生。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五

明代 祝允明

云母薄梳青石发,水花肥点碧荷钱。树根一坐空山老,不许时人问岁年。

金山图

明代 祝允明

昔年曾趁海门潮,独向龙宫吊寂寥。衬席寒风不成梦,老蛟一夜献琼瑶。

县斋早起

明代 祝允明

县小才疏政未成,披衣冲未听鸡鸣。向来啸傲知多暇,老去驱驰敢自宁。

有物解将王路塞,何人填得宦途平。拙谋果是因微禄,好傍吴田晏起耕。

怀知诗 其十 朱提刑升之

明代 祝允明

渚萍漂泊合江蓠,并逐东流更不移。岂独松篁能晚节,共抛簪绂向明时。

烟霞草树春容与,霄汉星辰夜陆离。惭愧逢人说桑梓,只如黄卷对光仪。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