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田戚畹奉诏礼补陀还姜宗伯传册徵诗赋赓二绝 其一

田戚畹奉诏礼补陀还姜宗伯传册徵诗赋赓二绝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玉节纷披妙鬘云,潮音端的是声闻。可知佛日辉如此,海不扬波为圣君。

诗人倪元璐的古诗

小愈后吴澹人诸君移尊过斋作文字饮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只作痴蚕茧自呼,重阳又近小春酺。重夫自避一头地,仙子群移六甲厨。

处处白虹飞宝剑,人人玄鹤舞明珠。心知载酒齐来意,其奈扬亭一字无。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一 鸷

明代 倪元璐

天地并尊杀,老拳摩烈霜。剑精羞再击,矢法列三伤。

家筑避雷室,人齑偃月堂。东阶凤何懦,义纵笑轩皇。

题画石为罗萸江前辈

明代 倪元璐

自由体正见嶙峋,端为滔滔现此身。珍重好加炉火炼,世间原有补天人。

小愈后吴澹人诸君移尊过斋作文字饮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三分病去十分仙,渐觉爰居布广筵。岂必姓名连沆瀣,何烦酒食别崇宣。

尹夫人泣应由喜,边孝先嘲何敢眠。拟益方书三品药,良朋澹酒月明天。

皇极门颁历

明代 倪元璐

凤阙开彤旭,猊炉散紫烟。六阶齐度散,七政转玑璿。

甲历龙缠改,寅宾象魏悬。明时功在革,资始义承乾。

黑帝威初试,东皇信早传。周官新月令,甘氏旧星篇。

人继羲和后,书成蓂荚前。庚先三日戒,贞下一元旋。

图箓符垂赤,干支德应玄。兴王惟省岁,太史又编年。

赐出黄星曜,披看绿字鲜。因知天历数,如日起虞渊。

寿何非鸣母丘太孺人

明代 倪元璐

郑媛轻白锷,陶母删青鬟。致义须眉上,竞功诗礼间。

人传韦氏学,仙在麻姑山。不食监河鲊,冰心自驻颜。

和刘良哉韵

明代 倪元璐

京兆官五日,商英憾十年。独留龙象在,若有鬼神然。

夹袋中无意,石床大好眠。斯时眠不易,鸣鹤或闻天。

叹 其六

明代 倪元璐

似有通消息,情深不可胪。读书叫警策,呵镜取糊涂。

阎没前持橐,梁鸿后捧炉。坐煎忠孝士,声出变头须。

凭吊

明代 倪元璐

一队湖山十万师,将军无日不衔卮。论文也合孙吴法,讲武偏宜王谢姿。

儒雅味如扬子水,英雄泪尽岳侯祠。凭君欲吊周公瑾,白下丰标赤壁诗。

卜居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取称吾才貌,愚溪与寝丘。名斋曰读茧,呼水作诗猴。

贺监湖分曲,张融屋在舟。元天能自致,三士不须谋。

奉赠李信卿太公

明代 倪元璐

欲奏元灵曲,河阳春正曛。西平矜礼法,南极动星文。

老子树为姓,山公人事君。二郎知必做,自可啸游云。

题画赠王念生使君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亦加红叶亦微云,亦著高人曳碧裙。但说是秋都不信,此中春气正氤氲。

送文长洲相国放归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帝能夜梦鬼朝歌,其奈公超作雾何。骨鲠鱼头称参政,眼光牛背耐修罗。

终南自放三彭走,京兆岂容五日多。归去支公亭上望,莫将霄鹤羡笼鹅。

丙寅至日

明代 倪元璐

骏狼山上日来巢,莫更忙过亥子交。已敕闺人详一线,适占复卦得初爻。

物情北阮骄南阮,仙力小茅敌大茅。领取一冬元自享,扬雄抛与世人嘲。

体秋 其五

明代 倪元璐

大都求自了,萧瑟复何云。与物分家当,如人添面纹。

将无含内景,或有怨深文。天帝策司令,清刚为上勋。

奕罢谢顾子真

明代 倪元璐

偶尔云梯堕汝墉,素心原不喜输攻。渑池盆缶急求报,西市琵琶各有宗。

请与君盟刑白鹬,更如我犯罚黄龙。因思世局须泥块,佛与天尊已不容。

野食

明代 倪元璐

我曰驰驱日,渠云稼穑时。驴粮恭艾子,马食怒张仪。

谋以肉而鄙,人因痴乃肥。静宵得战胜,不敢薄羹藜。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八

明代 倪元璐

曾观人上书,澹远策疲驴。明月谨环玦,穷交怀笠车。

巨灵强剖擘,路鬼笑安居。坐负秋来意,湘江大好鱼。

送何香山相国放归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如何鼎耳雉飞鸣,占曰台司怪事生。累日精思堂偃月,一时坐失手调羹。

都如渭水分泾水,宁有蛮兵报触兵。闻道横琴山色好,由他王气属秦城。

戊辰春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贵鹤贵其唳,厌蝉厌彼喧。喧经霜塞默,唳与天通言。

贾传诚初学,留侯岂美媛。无将绛灌语,去与圮翁论。

倪元璐

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著有《倪文贞集》。► 16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