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倪元璐
狐虎亦难必,威骨化媚珠。军容多礼数,谒者广妻孥。
恭谨将门将,尊严姑上姑。师中有女子,何以激眉须。
其二 其六
草卉亦难必,香荪化刺荆。耕田多赋税,作贼有功名。
北跳蹋雍绛,南游翻洞彭。但更名曰盗,即解杀官兵。
题画送江夏相公予告
奇石骄无奈,高秋澹不群。知须几两屐,消受此山云。
体秋 其三
纷华日以远,战胜乃翻癯。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
饮临清马太学园亭自午至月上始散得游字
亦为贪景物,非但主能留。藤拗掣松肘,风尖错鸟喉。
火攻萤下策,水遁月阴谋。今者如不乐,真惭马少游。
戊辰春 其二
贵鹤贵其唳,厌蝉厌彼喧。喧经霜塞默,唳与天通言。
贾传诚初学,留侯岂美媛。无将绛灌语,去与圮翁论。
选房士稿得二十四人
何如渭亭赋,二十四登高。九子龙殊好,五侯鲭合淘。
持鞭尝百草,为颊助三毛。赠世绥山果,不仙亦足豪。
送陆鲲庭计偕
习说又三载,逢人胆过头。衙官班屈宋,儿子第融修。
伸纸只无畏,上书非有求。管城飞食肉,相法必封侯。
题王觉斯石交图为郭天门吏部
千夫舁不上丹徒,看有模棱物态无。交尽世人惟得此,资他风骨耐他粗。
示季弟华汝
绿泛新醅酒,红添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其二 其一
题画赠王念生使君 其一
亦加红叶亦微云,亦著高人曳碧裙。但说是秋都不信,此中春气正氤氲。
双节篇
鸾悲只不舞,鹣比两为奇。燕子最深阁,怀清相望碑。
孟陶贵毛里,婴杵仗须眉。何似双婺影,桑虫夜祝时。
寄商等轩冢宰
鲲海蜗庐总莫论,大都容得下琴樽。欲将吏部长名榜,比勘东林离垢园。
李下自无蹊径在,山公原有竹林存。幽居也不宜篱棘,多少禽鱼望引援。
九日山行便谒禹庙
茅屋人家红叶飞,天将枯去晚烟肥。好呼九日风为孟,谁赋黄花歌示韦。
树有异形石勒相,山无一缝白登围。怕人疑作防风氏,急向禹王祠下归。
道经吴桥范质公吏部招饮澜园月上汎舟却赋
想当无奈问奇何,亭较玄亭玄又过。竟醉留髡一石酒,都忘入洛五噫歌。
愁予最是秋宵赋,骂世无如春梦婆。宁作尊前双剑影,白虹紫电傲人多。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十
春明门荡荡,我望似鸿沟。曲有公无渡,药难王不留。
身星背驿马,手疏谢江鸥。只为恩深重,无缘学沐猴。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四 蠹
与仓帝争力,系出祖龙馀。脉望艰成就,芸香费祓除。
青苗配字说,封禅倚天书。谋国文心尽,销光月蟾蜍。
戊辰春 其九
美号世群托,孤情物所攻。蝠能幻鸟鼠,獭岂祭虬龙。
欲火其书易,并剸吾子凶。要知蜃楼阁,非必隼高墉。
题画赠王念生使君 其二
唤起山阴道上云,清溪可濯拟呼群。临流自作三回想,未必清溪似使君。
世事有可忧叹者作八化诗
鹯凤亦难必,肉咮化大拳。上功凭枉棒,下考等重渊。
哭虎将焉避,捕蛇亦岂全。司勋无定论,少府量金钱。
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著有《倪文贞集》。► 167篇诗文
和刘良哉韵
丙寅春日湖上偶成
读徐九一疏草 其一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七
戊辰春 其三
寿年友海陵令张湛虚 其一
集红酣亭同凌骏甫闵园客赋
升高
丙寅至日
游飞来峰 其二
送陈章侯南还暨阳 其三
题松柏双寿图
茌平马上大风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三 驽
吴长组徵诗为杜毅斋开酒禁 其一
访客出春明门 其一
送冒嵩少赴官南吏部 其一
体秋 其一
斥田治宅
郊游 其二
送文长洲相国放归 其一
叹 其五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三
黄石斋举子同馆勒双卮以寿 其一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六
昌化多山奇甚
蒙赐佐枢环召别石斋兄兼怀诸公
题松石寿吴澹人母杨夫人
再至飞来
戊辰春 其十
登老竹岭
白下集王太学园中
戊辰春 其四
寿金在六缮部母夫人
体秋 其二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五
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
体秋 其四
题小桃源图为韩寅仲先生 其一
叹 其三
题小桃源图为韩寅仲先生 其五
舟次吴江
叹 其二
其二 其二
奕罢谢顾子真
题画赠王葱岳中丞 其二
小愈后吴澹人诸君移尊过斋作文字饮 其二
戊辰春 其六
洗儿词为王季重
赋得御河新柳色
邹县道中麦秋志喜
题小桃源图为韩寅仲先生 其二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四
寿何非鸣母丘太孺人
送成毖宇院长赴官留都
赐麦饼宴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