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叹 其三

叹 其三

明代 倪元璐

办此非寻俗,文心与赋才。神舆时喝节,候管忽飞灰。

风有若号者,虫生名怪哉。小消蛙腹胀,正尔虑蚨回。

诗人倪元璐的古诗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十

明代 倪元璐

春明门荡荡,我望似鸿沟。曲有公无渡,药难王不留。

身星背驿马,手疏谢江鸥。只为恩深重,无缘学沐猴。

皇极门颁历

明代 倪元璐

凤阙开彤旭,猊炉散紫烟。六阶齐度散,七政转玑璿。

甲历龙缠改,寅宾象魏悬。明时功在革,资始义承乾。

黑帝威初试,东皇信早传。周官新月令,甘氏旧星篇。

人继羲和后,书成蓂荚前。庚先三日戒,贞下一元旋。

图箓符垂赤,干支德应玄。兴王惟省岁,太史又编年。

赐出黄星曜,披看绿字鲜。因知天历数,如日起虞渊。

其二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锦练亦难必,天机化茧丝。萧何刀笔吏,郑綮滑稽诗。

河汉而无极,豆笾则有司。尧言俞咈目,二典犹支离。

宿灵鹫

明代 倪元璐

大峰如杵细如芒,看即图屏枕即床。耄石雏花巡佛案,瘦云肥雨裹禅房。

翻经背写游山记,引衲头钞种树方。曾道逢僧閒半日,到来三日为他忙。

文铁庵奉假归彝陵

明代 倪元璐

出门遂有衡山云,到此邴原宜一醺。到宇鹧鸪讼不已,桃人土偶道俄分。

自耽赤壁閒为赋,但累紫薇忙属文。不晓青州倪若水,送人何返羡班君。

沈易庵六十

明代 倪元璐

吴有纯钩越有鋋,一时最贵沈郎钱。地灵夺客李供奉,才子饶年白乐天。

袍以去青仙骨净,花因出紫寿杯妍。不知南极星何意,偏照人间处士筵。

题画赠王念生使君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亦加红叶亦微云,亦著高人曳碧裙。但说是秋都不信,此中春气正氤氲。

昌化多山奇甚

明代 倪元璐

围得都如垓下军,一峰峰起密于纹。小酬好事谢康乐,莫语耽眠宗少文。

九锡拟加溪上石,七擒不纵岭前云。上头定有神仙宅,隐约笙歌月下闻。

赋得御河新柳色

明代 倪元璐

天孙春懒散机丝,挂向章沟缕缕垂。浅黛依微宜缀绿,柔枝飘袅不胜衣。

殢人掌上千回舞,临本宫中十样眉。清跸欲来须整态,何如张绪少年时。

寿闽泉郑封公

明代 倪元璐

欲奏元灵曲一词,如君的的有仙姿。如逢若士邀为友,梦领沂公下作儿。

旧筑秀才堤被锦,新生书带草成芝。世人但识龙章贵,名在丹台那得知。

病起蚤朝马上口占示同列

明代 倪元璐

澹月趁霜白,僵钟不自聊。马圆刘驾梦,酒激汝阳朝。

天子正怀渴,侍臣犹病痟。寒号虫是我,敢向凤池骄。

戊辰春 其七

明代 倪元璐

每承长者责,蒙亦有区区。马脱五何罪,龟藏六已愚。

海潮音不女,戎服射为夫。所以蹶然起,登山求䝟貐。

访客出春明门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木孔虫穿叶,被天瞒到今。化机与草说,春势独山任。

出酒挠花气,呼工按水音。悔将袍笏至,据法合书侵。

丁卯春三月道经河间有感

明代 倪元璐

不觉泣沾衣,徘徊百事非。滹河沈麦饭,献邸播珠玑。

赤子终当弄,妇人恐不归。民情与士气,智者必知微。

订石斋至董瑞生馆

明代 倪元璐

煮泉以当醇,采菊以为脯。寄语十二郎,慎毋忘十五。

徐尔从谒选水部

明代 倪元璐

捧出新衔疾马蹄,妇当庙见女离闺。郎官寒得冬为署,天泽沾多水作题。

恰有楼须忆五凤,安知河不立三犀。贺君尺五云霄近,珍重周生到月梯。

奕罢谢顾子真

明代 倪元璐

偶尔云梯堕汝墉,素心原不喜输攻。渑池盆缶急求报,西市琵琶各有宗。

请与君盟刑白鹬,更如我犯罚黄龙。因思世局须泥块,佛与天尊已不容。

登老竹岭

明代 倪元璐

喜不身如瓠子肥,随风吹上最峨巍。峰俱九转神仙药,云只五铢天女衣。

若种梅花应有梦,欲烧栈道示无归。倘容化作山头鸟,誓取环山不住飞。

四十初度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约略生来事,十年一转轮。深源宁作我,烛武不如人。

登塔畏天逼,下坡愁路亲。何妨为弱仕,强以赠吾身。

赠李襄城

明代 倪元璐

上将星光依太微,隆墀召虎拜稽时。此来不是閒钟鼓,为听彤弓三奏诗。

倪元璐

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著有《倪文贞集》。► 16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