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泊河西务与杨郎中克敬同年夜话

泊河西务与杨郎中克敬同年夜话

明代 倪岳

荒村疏柳带斜阳,才入河西感异乡。觱栗声中心激烈,舳舻影里梦飞扬。

十年客路嗟重到,千里家山耿不忘。赖有故人杨水部,灯前相对话行藏。

诗人倪岳的古诗

京师十景图诗 其五 玉泉垂虹

明代 倪岳

曾探山罅汲深清,一曲泉流玉色明。偃蹇虹霓云外影,琤琮环佩月中声。

飞空疑欲成朝雨,漾日从教报晚晴。东接天潢知不远,万年长绕凤凰城。

晓发张家湾

明代 倪岳

一别家园二十秋,宁亲今日始归舟。笳声半欲冲风起,帆影遥应逐浪浮。

官里故人情眷眷,天涯游子梦悠悠。钟山何许三千里,望入白云天际头。

题兰四首寄浦城故粲潘医学廷瑞 其四

明代 倪岳

猗兰在空谷,葳蕤粲玉芳。对此怀故粲,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八

明代 倪岳

肉食谁能与国谋,庙堂风采自优游。却怜漆室民间女,独抱深忧为鲁侯。

谒先母夫人墓

明代 倪岳

青山郁郁隐佳城,一上新亭百感生。口泽荒凉空在眼,泪痕零落正吞声。

斑衣竟失当年养,锦诰虚违此日荣。再拜松楸心寸折,不胜遗恨负生成。

十月十一日夜雪有感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每凭鱼雁问平安,一纸书回带泪看。最是夜深成独坐,白云南望雪漫漫。

雨中题徐州苏指挥湘江暮雨竹

明代 倪岳

孤舟夜听萧萧雨,两岸垂杨翠如许。恍讶湘江暮雨中,只欠钩辀鹧鸪语。

船囱偶尔披新图,长汀短渚相萦纡。琅玕一望渺无际,淋漓尚觉烟模糊。

高者凌空凤将起,下者垂垂采鸾尾。更忆湘君过九疑,羽葆参差乱云里。

明朝放棹徐州洪,不须局促仍推蓬。赤壁江中地远近,问讯彭城苏长公。

挽太仆沈少卿

明代 倪岳

宦路怜腾踏,都来十四年。有亲惊白发,无子负青毡。

客梦成蕉鹿,乡心逐纸鸢。淮阴旧游处,门巷总依然。

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欲将忠义动君门,一语回乾更转坤。志在生前真大屈,道于身后却长尊。

山中好惜甘棠树,河上谁怜独柳村。宦海悠悠渺无际,颓波千里尚狂奔。

二月二日与诸亲友别后道中偶成

明代 倪岳

都门风色渐柔和,祖道纷然散玉珂。祗为清斋忘剧饮,不禁离思发高歌。

乾坤此日君恩重,江海长年客梦多。去住有怀怜共切,临岐心绪复如何。

奉次屠都宪韵贺篁墩学士领教翰林兼柬西涯学士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巍巍圣德仰如天,学士承恩重养贤。学榜旧名金作字,凤楼新制玉为椽。

道根伊洛从今盛,教本苏湖自古传。二妙正当天下选,最宜霄汉领群仙。

次宾之韵贺迁新居

明代 倪岳

绿槐庭院昼渠渠,总谓新堂胜旧庐。素壁初留王宰画,华签久贮邺侯书。

古人一室有真乐,老我三年无定居。苦欲从君仍惮远,夕阳门巷早将车。

和于京兆景瞻金山八诗 其一

明代 倪岳

帆引春风趁晓晴,日华浮动四山明。望穷东海双眸豁,行过中泠一掌平。

蔬笋且便僧舍乐,轩缨顿减宦途情。祇缘正近趋朝路,王事匆匆自有程。

送沙县训导邵骥

明代 倪岳

闽南宪节旧冰衔,宦路相仍见阿咸。宦荐几时惊捧檄,鹏抟今日快扬帆。

一毡风味元无改,三礼家声迥不凡。歌罢菁莪人已远,剑津何处隐龙函。

哭内八首 其三

明代 倪岳

怪底年来远别离,不堪南北动遐思。灯前空堕无穷泪,箧里犹存绝妙词。

乞米但教厨有粥,检方非为市无医。安贫忍病嗟谁及,一任时人死后疑。

游无锡小嵩山僧寺 其一 次钱学士先生韵

明代 倪岳

山寺閒游未许违,雪晴台殿望中微。归田学士元能赋,入定高僧久息机。

尘外烟霞行渐近,林间车马到应稀。我来不尽登临兴,把酒长歌对落晖。

三月晚泊和合驿

明代 倪岳

晚投和合驿,地近久知名。茅屋孤村断,烟波一棹轻。

冰痕沙半折,春色柳初荣。自信儒官冷,无劳候吏迎。

诗送朱用辅北归省墓 其五

明代 倪岳

结交未三载,一别今十年。相见讵云疏,相思长自怜。

同游嘉福道院

明代 倪岳

松筠深护万重山,不道仙源亦易攀。丹已成霜呼犬试,剑初驱雨化龙还。

飞来白鹤仍开地,养得青羊欲度关。今日相过真偶尔,几时芜径可重删。

驾部张员外汝弼以寒不及出饯赋诗见诮遂用韵二首一以赠沈一以答张 ...

明代 倪岳

休文一别隔关河,况复城东路不多。兴到肯回高士棹,醉归懒脱谪仙靴。

空劳折简逢人寄,不及挥毫对客哦。独拥寒炉成底事,定从灰里拨阴何。

倪岳

倪岳

倪岳(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青溪漫稿》。► 3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