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京师十景图诗 其七 西山霁雪

京师十景图诗 其七 西山霁雪

明代 倪岳

琪花入夜舞纤纤,晓日西山万象兼。晓漾不分琼岛路,参差微露玉峰尖。

虚疑冻合芙蓉殿,便觉寒生翡翠帘。何处可人閒拄笏,乾坤一色动遐瞻。

诗人倪岳的古诗

送惠州陈教授

明代 倪岳

海南初夜见文星,瘴雨蛮烟亦谩经。瘴载宦途双鬓白,半肩行李一毡青。

龙门水落乡心远,虎阜云归客梦醒。却喜坡仙行乐地,松风长满旧时亭。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四

明代 倪岳

鳌极虽倾力可全,古来遗事已茫然。空怀五色山中石,大手何人解补天。

雨窗秋思

明代 倪岳

秋雨萧萧向晚天,小窗坐久独忘眠。风前杨柳今摇落,一别乡关又几年。

得杨氏妹书问讯亡妻计发书时没已四日矣感之复成二律 其一

明代 倪岳

天地无情不可呼,乾坤此日倍愁吾。衣分金剪秋初冷,灯尽银釭夜已徂。

千里谁怜予妹远,百年空恨汝亲孤。那知故箧诗题在,犹说中林返哺乌。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 其三 西山

明代 倪岳

君住西山下,时来却望君。不见山中树,只见山中云。

雪中忆张亨父次宾之韵复用韵写怀 其二

明代 倪岳

晓色侵人已细微,早寒真欲咏无衣。萧萧病叶惊风堕,冉冉昏鸦带雪归。

卓笔且从临草韵,提壶谁为款柴扉。故人多在经年别,岁晚方嗟聚晤稀。

十月十九日蒙恩授礼部右侍郎具疏辞以晚不及达明日陛谢又明日视事 ...

明代 倪岳

恩綍煌煌下紫宸,滥竽何幸及儒臣。回瞻东阁星辰迥,遥接南宫雨露新。

自信官阶叨此地,敢忘家学继前人。非才每庆遭逢久,犹是龙飞第一春。

闻捷后值雪喜而有作二首用韵柬宾之 其一

明代 倪岳

西征烽火照金微,东望兵戈动铁衣。一道渠魁皆手縳,三边酋长定心归。

马肥塞草空鸣柝,犬卧山村不掩扉。从此军中知小范,平胡歌颂未容稀。

得杨氏妹书问讯亡妻计发书时没已四日矣感之复成二律 其二

明代 倪岳

可从王母簉仙班,寂寂深闺尽日闲。祷疾每怀瞻北斗,祈年长记祝南山。

志酬终养应无愧,心慰全归竟不还。欲候佩声明月里,争知天上与人间。

甲辰出宿神乐

明代 倪岳

月华星彩满瑶坛,雪后风微夜不寒。十里旌旗千帐列,两街灯火万人看。

回廊有径斋庐远,大地无尘辇路宽。二十年来瞻盛礼,始从簪绂候鸣銮。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十

明代 倪岳

闰月张灯已异常,无端灾乱起萧墙。仓忙烂额焦头者,剪发酬功计亦良。

观新修运河赠总戎平江陈公 其二

明代 倪岳

漕河勋望说恭襄,赫赫诸孙更有光。岸凿旧堤青障阔,水通新闸玉虹长。

一时浮议嗟方定,千载荣名信不忘。昨日城东人似堵,争看万斛上龙骧。

送侣都宪大器巡抚江南次韵

明代 倪岳

双旌直下大江东,五夜清霜动晓风。赤县正依瞻望表,苍生全藉抚摩中。

覆盆郁抑能无白,充庾因陈渐有红。今代文襄古刘宴,临岐一语已归公。

赏李景信东轩瑞香花次韵 其二

明代 倪岳

临到开时日正阳,倚风浑似舞霓裳。十年不见江南种,三月惊看蓟北芳。

秾艳未容誇国色,高标应许占春光。日长相对如佳客,绝胜红妆咏海棠。

寄和屠元勋都宪巡边再用韵之作 其二

明代 倪岳

荒凉临绝塞,摇落值高秋。古镇山当垒,孤城树映楼。

戍兵深可念,驿骑暂须留。却忆劳行役,清吟谁与酬。

十月既望又二日夜渡宝应诸湖适谢水部中流见访

明代 倪岳

湖光晃漾水波平,夜半舟人静不惊。霜旆近于天上转,风帆遥向月中行。

一泓清浅鱼龙隐,两岸空寒鹳鹤鸣。犹胜坡翁雪堂梦,相逢有客未知名。

十月十一日夜雪有感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每凭鱼雁问平安,一纸书回带泪看。最是夜深成独坐,白云南望雪漫漫。

京师十景图诗 其七 西山霁雪

明代 倪岳

琪花入夜舞纤纤,晓日西山万象兼。晓漾不分琼岛路,参差微露玉峰尖。

虚疑冻合芙蓉殿,便觉寒生翡翠帘。何处可人閒拄笏,乾坤一色动遐瞻。

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

明代 倪岳

深山平地总王臣,莫论区区旧与新。但使熙然同乐业,使车到处即阳春。

题兰四首寄浦城故人潘医学廷瑞 其三

明代 倪岳

猗兰在空谷,托根窅以深。群然伍众草,水石自萧森。

宣尼既云远,千载无知音。临风发长啸,聊以动微吟。

倪岳

倪岳

倪岳(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青溪漫稿》。► 3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