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所画鸡鹅图二首 其二

题所画鸡鹅图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宁

独行澹无俦,拳立如有待。饥唼水中蒲,渴仰石边濑。

宁随鸥鹭閒,不伍凫鹜态。山阴久萧条,毛羽复谁爱。

诗人张宁的古诗

士女图为张宗大题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宁

芙蓉迎秋木樨蚤,开到黄花秋欲老。涉江人远雁来迟,零落东篱为谁好。

小娃扶幼步车轻,闻语回头心懊恼。曲房深闭绿苔生,何处寒衣月中捣。

林季聪父母挽诗 其一

明代 张宁

一经科第著材英,五转儒材羡老成。身在世间如大梦,人从死后见平生。

功名荏苒随年尽,心事凄凉共月明。辽鹤何须作人语,五云中有凤雏鸣。

方洲八景八首 其六 菊径凝香

明代 张宁

田下去来久,三径行复期。采采黄金花,照我头上丝。

含英抱幽馥,佳会良在兹。羊肠九折坂,蔓草应正滋。

廷器亲家索画梧竹图成系之以词

明代 张宁

高居寂阒兮地迥春深,时物竞发兮春蔓交侵。兰葳垂而不见兮,鞠迟暮而湮沉。

松偃蹇而蔽壑兮,梅槎牙而当岑。陟高冈以纾眺兮,越陂陀而幽寻。

将息迹以灭影兮,胡跫然乎空谷之音。忽流眄夫碧梧之茏葱兮,翳翠竹之萧森。

笋落箨以成竿兮,条挺秀而增阴。搴群芳而独伍兮,蠲众迹而孤吟。

招清风于予袖兮,邀明月于余襟。执高致以自适兮,谅卒岁而同心。

嗟庶植之殊情兮,纷纤丽而妖淫。或先时而忽往兮,或后时而乖于今。

芳华与土壤而同归兮,硕大又匠石之难禁。羌是物之具美兮,永盘衍乎丰林。

若夫通方贡兮侪南金,荐郊庙兮偶球琳。列匏管兮为瑟琴。

是固造物者之定分,乌足以状是物之登临。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

明代 张宁

露滴葡萄寒,宵鸣一何急。鸡啼天欲曙,络纬不盈尺。

深闺有思妇,远道多倦客。惊闻长夜声,掩泪心促刺。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

明代 张宁

漏石倚空苍,弱草飏残碧。眷彼飞来双,栩栩飘复集。

鸿鹄志万里,松柏挺千尺。洪纤各有定,非分焉所得。

题张仲敷所藏古画册 其一

明代 张宁

临池日日写兰亭,步月吟诗酒未醒。老去为嫌文字扰,却寻閒处看黄庭。

一笑山小飞来峰杂咏三首 其一 宿雨岩

明代 张宁

峨峨苍玉峰,寂寂归云洞。暮雨宿空岩,萧斋伴幽梦。

易通府以册索画为作幽兰老树梧竹蒲萄因附一诗

明代 张宁

桑叶葳蕤柘叶低,东风烟雨暗苕溪。一春光景如閒过,水漫危桥草上堤。

题野栀山牡丹二绝 其一

明代 张宁

水边林下见幽芳,碧草萋萋映浅妆。二十四番风信里,一般清苦为春忙。

方洲八景八首 其四 麦陇翻云

明代 张宁

时平田里安,麰麦被丘陇。芃芃翠浪翻,蔪蔪绿云涌。

肥硗力虽殊,刈穫日可拱。欲赋两岐歌,周诗更堪咏。

小蓬壶

明代 张宁

弱水不可航,神山未知处。閒居与世隔,仙境忽已遇。

百岁等须臾,万事归傲睨。丹丘信自有,大小焉足计。

花鸟小画

明代 张宁

葳垂枝上花,宛恋枝头鸟。花与鸟无情,鸟自怜花好。

再游朱氏山房用前韵

明代 张宁

九转新成玉鼎砂,洞门深锁是谁家。鹤书一寄连沧海,凤管双吹隔紫霞。

旧雨重来前度客,东风又发去年花。何当了却平生事,馀向山间老岁华。

爱兰

明代 张宁

禀性无俗尚,爱此山泽芳。拔葵艺周圃,分植置中堂。

入室有佳士,纫佩非私裳。时好岂足贵,德馨谅难忘。

酬牛廷理八韵

明代 张宁

文韬武略擅时英,亲奉除书下玉京。亲阁才华新黼黻,锦衣人物旧簪缨。

登坛虎卫承恩蚤,射策龙门锡命荣。两浙风尘行处息,九重日月望中明。

雄驱欲问云中骑,保障偏临海上城。横槊吟成朝戏马,运筹奇出夜谈兵。

回天空有潼关梦,报主无由朔漠行。欲问辕门歌吉甫,愿陈威德济苍生。

再送欧员外

明代 张宁

越水吴山近寂寥,秋来到处动歌谣。司徒乡土簪缨表,科甲文章锦绣标。

千里星霜劳使节,九重雨露下宸霄。元功自有玄圭锡,好副民风十二条。

方洲八景八首 其三 莲池叠翠

明代 张宁

池中荷欲花,池上水初漫。初看水上微,旋觉香不断。

一曲密藏鸥,万柄娇倚岸。莫唱采莲歌,江南时节换。

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 其四 知息所

明代 张宁

鸟因飞倦始知还,云本无心也出山。何似蚤归常不出,洞深巢隐共閒閒。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八

明代 张宁

尔雅列名称,埤雅伸疏义。恢恢造化功,独此亦难备。

况当画史传,舐墨随手至。骊黄牝牡间,不必问形似。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