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李伯玉久不得面杪夏偶携诗草偕其从弟瑞玉过余池上喜而赋此

李伯玉久不得面杪夏偶携诗草偕其从弟瑞玉过余池上喜而赋此

明代 欧必元

童稚追欢处,年来别几时。论交怜世好,开箧见新诗。

竹日侵疏径,荷风送晚池。坐深闻籁发,疑是和埙篪。

诗人欧必元的古诗

出罗浮寄谢唐博罗

明代 欧必元

四百峰头览翠微,出山风雨带泉飞。凌空欲驭苍龙驾,解佩聊分玉女衣。

不假王乔双舄去,那求葛令九还归。看君是处多题咏,郢调从来欲和稀。

送昭德叔之庐州兼致蒙维易简兄弟

明代 欧必元

杯酒春风送别航,片驱东引绣溪长。八公山上谁歌桂,五石城边已化羊。

浪迹自缘司马壮,沉酣虚拟步兵狂。居然双翼垂天起,无复云间数雁行。

嘉实弟以新诗问余作此示之

明代 欧必元

惠连诗句颇清新,芳草池塘处处春。莫道汝兄能便似,似兄那用不清贫。

陶少府懋仁挽章

明代 欧必元

风雨萧萧古白杨,七哀何处不心伤。魂依越鸟声犹切,泪比鲛人恨更长。

三径旧荒无滜菊,千年遗地有甘棠。莫将交态疑生死,请诵君家自挽章。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 其二 大通烟雨

明代 欧必元

无朝无暮雨常屯,明灭难分远近村。潮汐往来渔艇小,欲寻春水觅桃源。

花朝社中赏花

明代 欧必元

寻盟开社日,春事更相宜。围绿添疏径,新红满旧枝。

微风香暂歇,积雨艳还迟。况值诗成后,如泥醉不辞。

寄赠张幼于丈二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欧冶张华剑未分,望来同现七星文。虚埋丰狱尘中气,自拂要离冢上云。

蕙草一株聊可寄,梅花三弄不堪闻。何时拟共操莲舫,桃叶江头独问君。

冯稚谟携其长公缉倩过访村居夜饮于贻安堂有赠

明代 欧必元

乘风兰棹泛沧波,溪上怀人屡见过。两世通家联父子,百年交谊托丝萝。

登楼莫问悲秋赋,秉烛何妨达曙歌。麈尾尊前君自见,玄谈谁较阿戎多。

同诸子邀刘使君袁明府饮虹冈清晖馆得南字

明代 欧必元

意气由来易盍簪,于时高会冠江南。双凫暂下天边舄,五马聊停竹外骖。

满院桐阴团绿影,半山云气带秋岚。无论醉后清狂态,定有悠悠世上谈。

送刘季德应选北上十二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自昔云霄典石渠,家传中叠业宁虚。青春彩笔君殊健,不特扶风续汉书。

博罗周子惠梅

明代 欧必元

一枝宁但晚风稠,冷蕊横梢雪自幽。消息近闻春思好,欲移茆屋住罗浮。

杂诗十九首 其十一

明代 欧必元

相逢狭邪间,下马正踌躇。辍言叙名姓,问君焉所如。

淳朴久以散,名利迭相驱。田窦堂常满,翟公门已虚。

大道无停轨,穷乡必回车。久不闻此论,与子立斯须。

讯唐寅仲先生病起

明代 欧必元

不到青门久,闻君善闭关。病非销白发,贫为买青山。

溪静花丛发,林深鸟自闲。玄言酬永日,忘却数来还。

夏日邓刺史德咸招同柯起之刘季德刘道子万伯文饮朱季美竹凉亭

明代 欧必元

名园围近市廛间,酒伴词人日往还。竹里云归团绿影,城头过雨出青山。

开尊兴剧谈锋折,入座凉生茗椀閒。车马向多门外迹,可能容易掩柴关。

伏日同赵丕显傅贞甫赵丕振李伯襄饮岑克懋云谷山斋

明代 欧必元

藤萝高掩竹间门,避暑相从更避喧。避里青山围近屋,望中烟树远成村。

谈因醉剧纵横出,交以情真肮脏存。身世冷然忘去住,不妨移席枕松根。

步韵奉和明府倪公经家虞部故居之作

明代 欧必元

东阁官梅旧有名,霜寒门外一枝横。看花欲拟同心赋,闻笛犹悬异代情。

已向青山怀谢朓,还将白璧问虞卿。君侯虎视中原日,风雅循良共著声。

族兄伯鳞

明代 欧必元

知居经术早堪酬,岂为才名晚见收。生事怪来江上水,无朝无暮只东流。

循州杂咏八首 其三

明代 欧必元

西风凄断到黄昏,新旧遗阡洒泪痕。已向麒麟悲往事,更从青草吊香魂。

三十咸

明代 欧必元

懒将幽事为奇探,门对青山锁断岚。藉地不妨花历乱,催春何事燕呢喃。

初闻杜宇红啼颊,听着琵琶泪满衫。欢笑万场皆幻影,行藏谁更问巫咸。

送侍御李公还台三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乘骢御史自名家,揽辔风流海内誇。去后甘棠遗五穗,向来琼树有三花。

金茎秀擢盘中露,铜柱烟笼海上槎。疏草定知归日奏,一时貂珥尽京华。

欧必元

欧必元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41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