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病中酬朱侍御见寄颇怀东郊之兴

病中酬朱侍御见寄颇怀东郊之兴

明代 潘希曾

莺花满地风日晴,伏枕尚忆东郊行。伏里不禁狂态剧,病来转觉閒愁轻。

经旬无聊药裹苦,何日共话茶瓯清。诗筒稠叠谢相慰,赓和足课閒中程。

诗人潘希曾的古诗

天津值雨

明代 潘希曾

满地风沙麦正苗,一番甘雨忽今朝。土膏顿觉三春足,河润谁誇九里遥。

南国救荒应有望,几州遏籴转无聊。晚来喜剧还悲切,兀坐船窗看长潮。

长沙秋日

明代 潘希曾

六月长沙早见秋,凉风吹雨暮飕飕。不忧卑湿能为患,稍喜炎蒸欲解雠。

贾傅庙荒侵薜荔,屈原沙冷叫钩辀。南来未觉江湖远,对此令人动别愁。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四 高峰飞翠

明代 潘希曾

不快红尘涴,高峰独杖藜。怪来衫袖冷,空翠落袍绨。

寄赠钟处士

明代 潘希曾

富川云水草堂深,想见先生抱膝吟。献玉未明和氏泣,绝弦谁识伯牙心。

渔舟小泛沿荷浦,书卷閒开傍竹阴。搔首日高犹散发,更无魂梦到朝簪。

发南京

明代 潘希曾

留都两月太常卿,被召俄惊又北行。一念寅清常对越,半生疏拙寡将迎。

龙江风水开帆好,凤阙星辰曳履轻。独有月明回首夜,石城钟阜总离情。

游琅琊寺不果次韵荅曹少卿汝学

明代 潘希曾

名山闻说好亭台,千里怀游未果来。空羡暮云归老衲,竟留中路憩苍苔。

泉迷庶子清难濯,岭望磨施翠不开。明日追陪了心赏,输君先我已三回。

次韵曹霜厓催梅因忆旧廨梅花

明代 潘希曾

当檐无复故枝垂,颇忆年时索笑奇。花向邻家须发早,春来此日未为迟。

诗筒往复宁多事,羯鼓风流有所思。水畔亭台烦豫扫,短筇行拟觅深卮。

过泗亭

明代 潘希曾

济溢河奔漫泗亭,官舟逆水阻脩程。南风一夕开帆好,卧听船头轧浪声。

立冬日有怀京师诸友

明代 潘希曾

东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晓色开。五日新正浑醉里,百年残梦又春来。

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寻芳联辔满金台。

题袁州分司壁

明代 潘希曾

槐阴柏影几屏间,倒映池盆石假山。深院无尘人罕到,苍苔有迹鸟初还。

薰风幸解吾民愠,客子聊乘此日閒。向晚诗成谁和者,粉墙题处墨斑斑。

送胡司训之河涧

明代 潘希曾

故家文献素相闻,上国秋风喜见君。捧檄忽惊千里去,传经不负一生勤。

祖筵漫对黄花雨,离思遥牵碧树云。莫厌寒毡淹岁月,栋梁榱桷是奇勋。

寄程甥文德

明代 潘希曾

不多年纪好文章,珍重吾家坦腹郎。志笃尚须开万卷,学成何止擅三场。

功名世济方为孝,冰玉人看亦有光。别后自嗟心力倦,犹能刮目日相望。

初夏即事怀友人

明代 潘希曾

客舍春归不待余,薰风相款竟何如。绵蛮到处莺求友,来去无时燕卜居。

日色渐长堪晒药,衙门多暇惯抄书。故人千里应相忆,试向河头觅鲤鱼。

白阁为王太守寿夫题

明代 潘希曾

秦中白阁号奇峰,复有高人此托踪。玉骨崚嶒堪比德,云衣变化竟从龙。

窗开霄汉琴书润,路出松篁杕屦重。青壁丹崖非易造,几回西望兴还浓。

赠仲仁兄次韩曹二长官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忆弟看云劳读杜,识人今日喜逢韩。高歌白雪千金赠,增重青毡十载官。

祖道夕阳催别斝,滁南山色拥征鞍。遥知泮水从容地,几度赓酬兴未阑。

郊祀分献四渎坛二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寰区润泽荷神功,登祀郊坛礼数崇。篚帛敬将从水色,篝灯高照切云红。

石龛幽邃香烟表,碧殿玲珑树影中。对越再三分献罢,格天一德仰宸衷。

江浦渡江

明代 潘希曾

百里到江仍问程,江风初静渡船轻。乍穿芦港分秋影,横掷鲸波弄晚晴。

钟阜日斜金碧炫,石头潮上水云平。千年王气谁能凿,赢得秦淮绕帝城。

江上漫兴

明代 潘希曾

江上寒梅香己浮,梅边苍竹意仍幽。独将书画米家物,来泛湖天范蠡舟。

半世风波浑昨梦,明时出处岂私忧。故园兄弟新醅熟,拟及春盘共劝酬。

发吕瑰驿至王国

明代 潘希曾

山郭自为国,江春不作寒。百蛮奔海峤,双凤下云端。

封建昭周礼,威仪盛汉官。停骖聊信宿,归计又长安。

回渡富良江二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富良江头风日晴,王子乘春送客行。一棹中流歌未毕,隔江花柳已相迎。

潘希曾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