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潘希曾
故家文献素相闻,上国秋风喜见君。捧檄忽惊千里去,传经不负一生勤。
祖筵漫对黄花雨,离思遥牵碧树云。莫厌寒毡淹岁月,栋梁榱桷是奇勋。
送杨太卿介福归武陵
翰苑论文沗后尘,谏垣补衮复同寅。谏逢共讶忧时鬓,一疏坚辞报主身。
折柳滁亭堪此日,艺兰湘浦有馀春。武陵亦系东山望,倘见渔人莫问津。
述怀五首 其三
秋雨不断天冥冥,逐臣卧病几时醒。空惭去燕犹知社,浪说刳龟为有灵。
生白久虚庄叟室,草玄何意子云亭。双溪风月平生地,准拟相逢眼更青。
即事四首 其三
每恨逢花易别离,不因雨打即风吹。亦知后会明年事,南北东西未可期。
发吕瑰驿至王国
山郭自为国,江春不作寒。百蛮奔海峤,双凤下云端。
封建昭周礼,威仪盛汉官。停骖聊信宿,归计又长安。
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 其一
看花难得早春同,花好休教尽意红。我欲回时重见面,恐因烂漫易随风。
春深二首 其二
唤歇鸠声雨点疏,春阴漠漠日长初。晓衙放罢都无事,多读山窗几卷书。
宿布村
泥涂日已夕,草阁雨犹寒。美睡方知倦,羁栖自鲜欢。
泉声回涧底,花气蔼林端。往路还何许,沉沉夜欲阑。
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 其三
空谷来鸣何处驺,前驱旗鼓逝如流。盘旋尽日无村郭,一笑真成汗漫游。
江上漫兴
江上寒梅香己浮,梅边苍竹意仍幽。独将书画米家物,来泛湖天范蠡舟。
半世风波浑昨梦,明时出处岂私忧。故园兄弟新醅熟,拟及春盘共劝酬。
酬沈侍御子公
斜日行台古柏高,公馀清兴独挥毫。先声风裁闻骢马,出色词华睹凤毛。
株守频年惟我拙,萍逢此地几人豪。严装见说朝天近,极目行尘首重搔。
荅朴庵章都宪
叩门谁递故人书,三复欣然伏枕馀。河洛禹功方有赖,东南民力竟何如。
时清不觉衰年及,别久那堪万事疏。太白楼头闻驻节,暮云千里转愁予。
澧州次李佥宪士脩韵二首 其一
下马西风鬓有沙,偶同尊酒话通家。春风二十一回梦,几见锦官城外花。
长处楼为休宁杨处士赋
休阳山水胜东南,处士楼居倚蔚蓝。处占四时偏耐老,云耕千亩不嫌贪。
门楣喜有金章客,樽酒堪供玉麈谈。好学郎君年更妙,束书千里过江担。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七 野寺归僧
地偏邻古寺,僧过偶相逢。未了无生话,深林咽暮钟。
送万太守季崇致仕
秋色南来雁影随,使君归兴浩难追。离情且尽当筵酒,世事徐看罢局棋。
召伯甘棠终恋恋,窦家仙桂更奇奇。清风千古西江水,濯取长缨趣自知。
秋雨叹三首 其一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夜抵沛县怀沽头章水部以道
孤舟尽日柳边撑,尚隔烟波十里程。篷底一灯听雨落,枕边三鼓盼天明。
笑谈可待还当别,身世无凭忽自惊。欲假诗筒报消息,曲江幽梦恐先成。
次韵曹贰卿长至见寄
官閒赢得作诗忙,冻墨朝来又几行。江国瞻天逢至日,酒杯娱客共年光。
雪随风散回晴景,冰带泉澌落野塘。世事悠悠时序转,细推消息意何长。
晓发大田
晓色满征衣,行人在翠微。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
发市桥驿
细雨青林暗市桥,五更灯火促星轺。紫泥擎出天恩重,赤土分来海国遥。
正朔不殊尧日致,封疆何用汉时标。午风披拂轻阴散,春色还同喜气饶。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过熊罴岭
北山茶
镇远道中
数日梅犹未开叠前韵
次韵韩太卿春昼见寄
次韵曹贰卿病愈见寄
辛卯立春日即事
述怀五首 其二
携酒过曹霜厓即席次韵
冬夜漫兴二首 其二
萍乡马上
寄赠钟处士
八月十四夜西涯阁老园亭看月奉次限韵二首 其二
施州通天洞
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其三
题仲兄书斋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五 绝顶双泉
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 其四
雨中梅花盛开
题赤松山水图赠云南朱宪副子文
过济赠仲仁兄
次韵李学士梦弼会同年于隆禧寺四首 其一
浔州东津驿书感
送陈经府廷盛之河间
经筵侍班
次韵曹霜厓清明见寄
已卯元日次除夕韵
过玉几书怀
立冬日有怀京师诸友
长春楼为休宁杨处士赋
次韵曹霜厓梅开见寄
陈节妇挽词
戊辰冬至丹阳作
抱拙
赠陆侍御腾远
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 其二
夏日同僚小集
与客尝玉面狸次韵
寄赠朱良矩改令丹阳
赠南京秦司马入为司徒
太仆旧廨
东园漫兴
携张嘉运游醉翁亭
送钟太守邦臣之广州
涤斋为陈掌教赋
诏狱闻蝉
寄程甥文德
画红菊
寿谢母太孺人
南来
次韵荅李序庵
次李序庵退朝韵
次韵曹霜厓催梅因忆旧廨梅花
送潘佥宪玉卿之山东
辰溪与刘侍御夜酌
湘东即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