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童贰守栗卿之姑苏

送童贰守栗卿之姑苏

明代 潘希曾

十年萍梗事堪嗟,犹喜相逢鬓未华。州县岂宜清庙器,诗书元自大方家。

黄花暂醉离亭晚,鸿雁同征去路赊。回首吴江枫落夜,诗成须向故人誇。

诗人潘希曾的古诗

示儿徽

明代 潘希曾

望汝成人汝勉之,汝家门地要支持。汝裘不废真吾子,学问仍须自得师。

早致青云绳祖武,莫将白日付儿嬉。终身有益惟谦约,好为书绅慎勿遗。

云津书院为刘掌教中和赋

明代 潘希曾

大江西汇古龙洲,洲上云津何处求。洲膝几人曾偃蹇,遗书万卷足风流。

邦家霖雨寻常事,嘉定文章三百秋。珍重云礽肯堂构,藜光夜夜烛天浮。

次韵李学士梦弼会同年于隆禧寺四首 其三

明代 潘希曾

僧房分半榻,坐我白云间。暂脱浮生累,聊娱此日閒。

露松垂砌湿,霜藓缀墙斑。为谢良朋引,从兹得往还。

晓发大田

明代 潘希曾

晓色满征衣,行人在翠微。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

寄赠张主簿锐兼柬吉大尹师召

明代 潘希曾

遥怜宝婺鸾栖久,忽睹金陵雁信来。膏泽剩遗桑梓福,转输仍足国家财。

酒醒淮浦西风冷,诗到吴江落叶催。重扫县斋应卧治,长官今有鲁恭才。

题太仆廨舍

明代 潘希曾

官寺东头数亩宫,两年栖息足帡幪。白云户牖群山合,绿水池塘曲径通。

花木不殊吾土好,茅茨犹有古人风。天涯吏隐惟迂拙,满壁题诗不务工。

次韵荅安南国王兼辞其赆

明代 潘希曾

皇家声教古无前,此日春风动海天。此节远辉南斗外,鸟星长拱北辰边。

藩垣义在思分土,献纳才疏愧济川。临别何须重金币,赠言馀意忆他年。

赠陆侍御腾远

明代 潘希曾

陆海才无敌,滁山盖偶倾。龙蟠云里敕,骢避道傍行。

襟抱三江迥,冰霜六月清。经邦资数马,求友愿迁莺。

吊古欧亭胜,观风范辔轻。重闻西涧咏,又动北辕情。

闵雨方今日,为霖待老成。咨诹劳使节,献纳重台评。

愠解薰风好,行经梓里荣。螭坳簪笔处,翘首五云晴。

二月于曹霜厓第观瓶梅次韵是

明代 潘希曾

绮筵何处得江梅,倒浸冰壶自可猜。一种风流偏我爱,十分春色后时开。

樽前莫惜歌金缕,笛里仍愁点翠苔。竟日玩香兼弄影,为君沉醉未能回。

醉翁亭次徐驾部子正韵

明代 潘希曾

滁山偶为醉翁有,终古亭台屹不朽。涧泉清浅碧玉流,石刻盘拿老蛟走。

峦回树翳日色迟,仰视卓午忽己酉。吁嗟翁醉何时醒,更上翁亭酹翁酒。

郊祀分献四渎坛二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寰区润泽荷神功,登祀郊坛礼数崇。篚帛敬将从水色,篝灯高照切云红。

石龛幽邃香烟表,碧殿玲珑树影中。对越再三分献罢,格天一德仰宸衷。

过泗亭

明代 潘希曾

济溢河奔漫泗亭,官舟逆水阻脩程。南风一夕开帆好,卧听船头轧浪声。

九日孙主政庄登高

明代 潘希曾

佳节惊心值异乡,登临聊复过山庄。茱萸共卜明年健,菊蕊犹悭此日香。

野外行厨溪蔌嫩,云端作戏舞衣凉。樊笼潦倒图南意,抚掌西风醉欲狂。

经筵侍班

明代 潘希曾

便殿春和辟讲筵,叨陪法从五云边。迎风缥缈炉烟细,映日徘徊宝扇圆。

鸡舌含香承旨近,雉膏推食荷恩偏。缉熙圣学微臣愿,供奉朝朝力未愆。

夏日同僚小集

明代 潘希曾

衙罢公庭一事无,官联小集自相娱。槐阴落砌午无暑,棋局当轩日易晡。

地散未妨甘吏隐,才疏何以副时须。流年又看端阳近,角黍蒲觞不负吾。

次韵荅陈院长纪行见寄

明代 潘希曾

楼船西上路倭迟,两岸江风飐画旗。两俗正劳千里问,年华休叹二毛知。

肇开山邑绥无赖,半减田租慰阻饥。老我提兵思按堵,喜沾馀润和新辞。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好峰如削透林端,面面生云翠作团。安得池盆宽十亩,贮来庭院倚栏干。

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骚坛意气许同袍,百战如公一世豪。花畔相携容易醉,又知公瑾本醇醪。

戊寅元日二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旅食逢元日,常朝忆旧班。四旬三又至,百岁几曾閒。

幸际唐虞盛,叨陪季孟间。读书何事业,玩愒厚吾颜。

寄赠毛砺庵太卿

明代 潘希曾

二年滁上漫追随,绿水青山到处诗。囧命远将官事简,欧亭频过客情怡。

有才未许长閒散,大拜真堪托保釐。慨我重来公已去,祗凭诗卷说相思。

潘希曾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