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酬沈侍御子公

酬沈侍御子公

明代 潘希曾

斜日行台古柏高,公馀清兴独挥毫。先声风裁闻骢马,出色词华睹凤毛。

株守频年惟我拙,萍逢此地几人豪。严装见说朝天近,极目行尘首重搔。

诗人潘希曾的古诗

送何寺丞汝弘归养

明代 潘希曾

乡邦文献故通家,京国过从几岁华。适意忽惊张翰去,承恩应作老莱誇。

钱塘水落帆风稳,天姥云深屐路赊。回首莫忘移孝念,鹤书行促陇头车。

次韵陈宪副归田

明代 潘希曾

人间宦海几桑田,稳泛沧浪旧钓船。冠挂神羊馀正直,身将仙鹤去联翩。

季鹰感慨秋来早,元亮归休醉欲眠。最是閒中多日月,相逢不敢问流年。

尝鲥鱼次汪二卿天启韵

明代 潘希曾

兼程携至已昏黄,命酒犹堪月下尝。彭老骨多非所恨,西施乳腻恐难方。

绿兼笋缕烹调美,红点椒花七箸香。安得江头看起网,百篇咀嚼老诗狂。

仲仁兄升鲁府教授过滁话别

明代 潘希曾

九载黉宫道自尊,曳裾今日又王门。官清幸睹东平乐,禄薄聊供北海樽。

得句漫劳千里梦,怀乡空向此时论。楚天秋尽生离思,雁影参差雨气昏。

登荆州城

明代 潘希曾

城头突兀仲宣楼,城下长江日夜流。吴蜀东西如指掌,关河百二此襟喉。

从来用武英雄地,不尽悲歌客子秋。独倚危栏还罢去,龙山风日晚悠悠。

云津书院为刘掌教中和赋

明代 潘希曾

大江西汇古龙洲,洲上云津何处求。洲膝几人曾偃蹇,遗书万卷足风流。

邦家霖雨寻常事,嘉定文章三百秋。珍重云礽肯堂构,藜光夜夜烛天浮。

八月十四夜西涯阁老园亭看月奉次限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此月难同恨往年,树头今夕喜将圆。风流不是寻常地,露坐分明尺五天。

共爱蟾光浮酒斝,还教鹤影舞花筵。夜阑更觉明宵近,秋色催人醉帽偏。

腊月二十五日立春途中作

明代 潘希曾

涉世艰关懒著鞭,催人节物苦推迁。冬归不待一年尽,春到仍争五日先。

綵仗土牛何处击,青丝纤手若为传。阴崖穷谷还生意,惟愿东风揽化权。

次日仍雨叠前韵

明代 潘希曾

怀抱经春不自开,晓窗风雨正愁梅。香魂避湿应归尽,粉艳惊吹易落来。

铁石广平心故在,湖山和靖兴难陪。阴晴等尔吾游倦,为汝须登月下台。

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纳凉深院怜荷静,共折荷筒当酒杯。十二阑干明月转,酒酣花睡两忘猜。

赠仲仁兄次韩曹二长官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流水何如别意长,送君西涧感年光。送同风雨连宵话,竟负茱萸九日香。

未老生涯期后乐,相随归梦苦难忘。醉翁亭子琅琊景,他日聊誇此愿偿。

甲申冬至

明代 潘希曾

一阳初动又晨钟,朝罢枫宸日正红。閒事搅人方滚滚,残冬辞我太匆匆。

冰霜势重阴馀几,梅柳春遥意已通。多病年来常止酒,试开涓滴待东风。

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 其三

明代 潘希曾

空谷来鸣何处驺,前驱旗鼓逝如流。盘旋尽日无村郭,一笑真成汗漫游。

丁卯春苦雪次陶掌科世和韵

明代 潘希曾

顽阴春不退,急雪日争飞。竟夕明通牖,乘风暗入帏。

不成宜麦瑞,空假却蝗威。漫拥袁安户,偏沾东郭衣。

燮调吾道拙,斟唱此心违。挟纩何当喜,重裘幸免讥。

耽诗应益瘦,多病故难肥。拟订梅花约,山阴访钓矶。

雨后寄题西厅童用中花园

明代 潘希曾

芳园数亩舍西偏,雨霁春朝散步便。池水欲平新绿腻,花枝无语靓妆妍。

相将莺燕还今日,有待溪山更后贤。八载游歌双鬓改,惟应青眼尚依然。

晓发大田

明代 潘希曾

晓色满征衣,行人在翠微。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六

明代 潘希曾

李白风流在夜郎,涪翁继至有辉光。皇华忝我来今日,漫把新诗和宋唐。

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其三

明代 潘希曾

青青江橘映秋堂,浥露含风亦自香。行处寻常供独玩,霜前三百莫轻尝。

风流雅称离骚颂,品味珍收本草方。寄语湘灵须爱謢,待充包贡入明光。

过济赠仲仁兄

明代 潘希曾

济上今春喜再逢,兰舟暂系话萍踪。君颜自保丹常渥,我鬓偏怜雪渐浓。

鸿雁去来俱漫浪,埙篪唱和未从容。清时共拟涓埃报,三径终期杖屦从。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六 小桥孤月

明代 潘希曾

小桥横断涧,扶醉往来轻。日暮不归去,临流弄月明。

潘希曾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