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潘佥宪玉卿之山东

送潘佥宪玉卿之山东

明代 潘希曾

峨冠著豸带生花,揽辔都门意气赊。十载琼林曾共宴,两州乔木本同家。

官联乌府名方重,路出牛山景更嘉。见说潢池多窃弄,洗尘甘雨喜随车。

诗人潘希曾的古诗

经筵侍班

明代 潘希曾

便殿春和辟讲筵,叨陪法从五云边。迎风缥缈炉烟细,映日徘徊宝扇圆。

鸡舌含香承旨近,雉膏推食荷恩偏。缉熙圣学微臣愿,供奉朝朝力未愆。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 其四 高峰飞翠

明代 潘希曾

不快红尘涴,高峰独杖藜。怪来衫袖冷,空翠落袍绨。

送张都宪总制陕西

明代 潘希曾

出入三朝位望崇,又歌文武发元戎。西师共仰韩招讨,回纥遥惊郭令公。

祖饯衣冠明晓日,先驱旗纛起秋风。九重宵旰苍生意,应赖全收不杀功。

发市桥驿

明代 潘希曾

细雨青林暗市桥,五更灯火促星轺。紫泥擎出天恩重,赤土分来海国遥。

正朔不殊尧日致,封疆何用汉时标。午风披拂轻阴散,春色还同喜气饶。

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 其三

明代 潘希曾

酒傍芰荷香自别,肉兼丝竹调还高。晚来暑退堪行乐,坐待银河洗发毛。

陈节妇挽词

明代 潘希曾

芳名留死后,苦节在生前。不负共姜誓,仍齐孟母贤。

人怜同穴计,天与未亡年。旌诏慇勤意,纲常万古传。

游琅琊寺不果次韵荅曹少卿汝学

明代 潘希曾

名山闻说好亭台,千里怀游未果来。空羡暮云归老衲,竟留中路憩苍苔。

泉迷庶子清难濯,岭望磨施翠不开。明日追陪了心赏,输君先我已三回。

送陈太常庠归云南

明代 潘希曾

秋风高兴落丘园,谢事欣承帝语温。潜邸十年思旧学,归途三锡荷殊恩。

滇池钓月逢溪友,玉案寻春长竹孙。休羡汉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门。

程甥文德咏雪见寄次韵四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城上北山雪,曾惊双眼明。年来乡信杳,梦见旅魂清。

遍覆元含垢,潜滋不动声。无劳添发白,猿鹤久驰情。

宿布村

明代 潘希曾

泥涂日已夕,草阁雨犹寒。美睡方知倦,羁栖自鲜欢。

泉声回涧底,花气蔼林端。往路还何许,沉沉夜欲阑。

示儿徽

明代 潘希曾

望汝成人汝勉之,汝家门地要支持。汝裘不废真吾子,学问仍须自得师。

早致青云绳祖武,莫将白日付儿嬉。终身有益惟谦约,好为书绅慎勿遗。

秋雨叹三首 其一

明代 潘希曾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山行柬刘侍御克温

明代 潘希曾

两日山行罢咏诗,不知诗句剩相随。晓鸿摩月悲鸣处,秋叶吟风欲堕时。

万里羊肠谙客况,百年犬齿敢吾私。联镳幸有刘公干,倡和时时妙色丝。

何寺丞第赏梅叠前催梅韵

明代 潘希曾

墙头细蕊隔年垂,开向春深亦自奇。桃李行卑聊尔尔,冰霜性耐故迟迟。

花晨暂觅閒中乐,月夕应添别后思。笑折一枝同浸酒,赏心分付暗香卮。

次韵曹贰卿食蟹

明代 潘希曾

毕卓嗜蟹兴莫当,酒杯时自倾鹅黄。金膏玉髓良足贵,残甲败戈非所伤。

风味十分匕箸底,纵横几许沙洲傍。城昏市远不易觅,咏尔徒和琳琅章。

梧州吕仙亭次韵酬薛佥宪子纯

明代 潘希曾

郁郁苍梧山,高高吕仙台。山川故无恙,仙人去不回。

空馀千岁松,根深茯苓埋。当时鹤不见,白云昼成堆。

故人拉我游,一笑万里来。兹辰属岁暮,瞻望徒徘徊。

宇宙难可穷,人生亦劳哉。谢君斗酒意,临风渺予怀。

病中酬朱侍御见寄颇怀东郊之兴

明代 潘希曾

莺花满地风日晴,伏枕尚忆东郊行。伏里不禁狂态剧,病来转觉閒愁轻。

经旬无聊药裹苦,何日共话茶瓯清。诗筒稠叠谢相慰,赓和足课閒中程。

游琅琊

明代 潘希曾

十里琅琊气郁葱,峰回路转兴难穷。峰房驾壑临清泚,石磴梯云到碧空。

钟阜一卷烟霭外,长江疋练渺茫中。千年帝子留奇观,多少游人感慨同。

过玉几书怀

明代 潘希曾

一别长安路五千,几回云里望青天。几从绝顶朝驱马,水向高源夜放船。

蒲艾渐香临午日,风霜饱历任流年。本来带得烟霞疾,歌入沧浪意惘然。

夏至后苦雨四首 其四

明代 潘希曾

一雨夏将徂,羁怀转郁纡。山深变寒燠,雾重失朝晡。

羲御谁当挽,云师尔可诛。林鸠太无赖,相逐不相呼。

潘希曾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