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晏龙山掌教泸溪兼寄振少泉

送晏龙山掌教泸溪兼寄振少泉

明代 庞嵩

上高自昔多文献,振铎番山得两贤。振老庭前归一鹤,晏公堂上兆三鳣。

星依鹑野时瞻斗,路入桃溪好扣舷。会识文章通性道,万年洙泗此真传。

诗人庞嵩的古诗

游龙池寺

明代 庞嵩

一山耸出龙峰嵿,峰侧龙池此度跻。峰霁玉阳擎日近,岫连张洞觉云低。

太湖缥渺天根白,雪岭苍茫谷口迷。莫问刀圭生羽翰,凌空吾欲驾虹霓。

表忠卷为宁德李太华死倭难次韵三首 其三

明代 庞嵩

间关原不避艰难,瘴海霜风阵阵寒。壁垒奇才惊忆葛,敌人凶胆怖倾韩。

粮空矢尽犹拳手,缨绝锋横未解冠。千载宁阳遗血食,俎盘蕉荔荐黄丹。

隐翠岩在黄龙洞最深处林翠盘郁径引泉带

明代 庞嵩

毋曰隐矣,莫予闻觏。川流斯逝,声谷传叩。

登南雄塔

明代 庞嵩

玉笋凌千仞,虹轮跨九霄。拂衣红日近,回首白云遥。

树色通阛阆,山光入画描。暂同登眺乐,心已在明朝。

衡山晓发

明代 庞嵩

山中已浃旬,郭外仍三宿。剥漕断行舟,凄雨霏屑玉。

知己时邀留,杯盘叙寒燠。贤哉二地主,借棹乘朝旭。

游社渚塌山四首 其一

明代 庞嵩

出门平地纵登山,著脚今经第几关。坐上峰头听仙籁,恍疑笙鹤半空还。

澄心楼春眺

明代 庞嵩

芳春万卉苍烟稠,鸣鸟伐木声相求。粤山徙倚何公囿,振衣一上澄心楼。

洞门断隔市尘迹,澄心楼高几千尺。本无竹肉奏新声,止有图书环四壁。

香烟忽起炉中蛇,话到羲皇日未斜。素琴欲和高深调,猗兰太息知音遐。

凭栏且纵元龙目,白云控抱珠江曲。灵洲西引樵云巅,天华东峙罗浮麓。

城头栋宇晕如飞,朝汉台荒霸业隳。风幡法性今何在,穗石真仙迹亦微。

乾坤尚属浮沤沫,今古虚名能不没。纵然苍狗浮云遮,万里虚空原自阔。

澄心常澄冥心期,万有何存众妄非。胸中至乐是谁知,胸中至乐是谁知。

谢宗室洪山寄琴札

明代 庞嵩

东关六脉通渠水,南海孤蓬老钓矶。岂谓天潢垂渥润,特来坡石浣吟衣。

文昭武穆源真远,流水高山意不违。遥瞩鹜霞洪浦外,玉炉烟袅弄金徽。

有怀九章寄北途滨江诸友九首 其九

明代 庞嵩

我怀孔多方,道远莫致之。酩然事高酌,以慰遐相思。

方塘四景 其二 夏景

明代 庞嵩

暑翳云中敛,寒光镜面开。冰霜涵六月,疑渡水晶来。

贺何讷皋冠带

明代 庞嵩

启后嘉诒谷,观风重表贤。庆增筹海里,光动太薇前。

彩服近珠履,清尊荐玉筵。漫从歌祝列,犹续杞莱篇。

赠别高笥峰象峰碧峰黄峰并令郎侄孙诸彦

明代 庞嵩

天曹旧识东床面,岭海重劳北使车。岭里交情从此厚,百年高谊更谁如。

乘风舟楫趋涢楚,入室芝兰满砌除。并驾五常休独羡,八龙端的嗣簪裾。

又赠别王阳冈赴召二首 其二

明代 庞嵩

宰我对问社,误看周人栗。千载嘘遗风,竞言淬刀笔。

吹疵摘细故,脔胾凌万物。哀我同胞民,楚钳剥肤骨。

谁将一拯之,春和布穷窟。我爱王阳冈,明刑在钦恤。

三水

明代 庞嵩

两江西北来,合流注南海。一六本同根,朝宗永不改。

挽舟溯天河,支机石可采。

为常山陈君荻洲题扇 其二

明代 庞嵩

未见浑如曾识面,素心宁为俗尘缁。故人天上来千里,正是清风拂面时。

寄元冈诸老暨子弟

明代 庞嵩

忆别愁多绪,临笺愧懒予。椿荆宜肖旧,兰桂近何如。

鼓棹千江月,传家万卷书。紫霄别平地,随意各怡愉。

题学觉堂次白沙韵

明代 庞嵩

圣学何学,天灵天觉。睿启颜愚,勇徵季诺。无知有知,不获乃获。

虚室白生,澄源觱泼。蒲彀其张,虞机自跃。觉觉相承,后先率喝。

意以神传,妙难口说。呼寐而醒,聊以提掇。

策勋鲸海册为来潮推

明代 庞嵩

羲皇画易开天地,讼师协济随成比。蛮夷贼宄内外殊,虞廷总属皋陶士。

才堪平理能治兵,禁非正义原同行。莱兵远却惟司寇,泮宫献馘归明刑。

圣贤矩度遗芳轨,古人亦可今人拟。渊泉浚养时之出,左宜右有皆相似。

来公本是浙中英,少年甲第腾蜚声。龙光初奋镆铘匣,十二屠牛立解铏。

潮邦正值风涛恶,横奔毒噬棼鲸鳄。惟公戢暴在安民,声色刑威本无作。

冰清玉润阳春旋,期年民自以不冤。驰驱愿效同仇志,荷戈执挺争相先。

曾贼渠魁已擒掊,党孽倭奴亦授首。赞猷辑士公居多,让德让功公不有。

口碑载道讴歌频,誉声上彻通苍旻。康侯晋锡从天下,补衮行应入紫宸。

乘风巨翮今未已,九万图南从此始。姬朝方吉承周公,壮猷共赞宣王理。

有文谟,有武备,出将入相皆吾事。伫见勒绩燕然收功铜柱,纪万年之青史。

游钓鱼石

明代 庞嵩

六鳌为属任公子,尽日丝纶捲钓竿。江畔漱流无一事,逍遥天地看鹏抟。

天真上院郦玄厓分韵

明代 庞嵩

凌空飞舄逐云游,直跨龙山最上头。北斗世瞻新建迹,南洲人倚仲宣楼。

岩披宿雾惊玄豹,座瞰春潮起白鸥。蓬岛碧涵天外阔,恍疑烟景亦罗浮。

庞嵩

庞嵩

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4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