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里巷参差一水间,水边相失复三年。水题想见风规好,清隐传闻志尚贤。
道路尚能谈水事,林泉宁复挂尘缘。迟回禄仕予真怯,不独无君郭外田。
癸未季秋偕子仲都官文渊节推子坚先辈同游东湖分题得东字
高山据西南,湖水自南东。中有避汉人,如彼云中鸿。
一日克诸己,百世闻其风。乐哉今日游,况有贤者同。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二
松竹山风吹我衣,溪寒细雨落霏霏。琴声彷佛窥幽趣,若到无弦意转微。
寄君时学正弟
亦与儿童酌酒醪,焚香颂祝不胜劳。命如千载松难老,德比九疑山更高。
顶上少时多鹤发,眉间近日有霜毫。江湖复见年时雁,倚杖孤城首重搔。
送刘器之待制知真定府
时平谋帅重,侍从辍名卿。龙种三千骑,虬髯十万兵。
红莲王俭幕,细柳亚夫营。列道诸侯谒,还乡故老迎。
试询三将宅,应过五梁城。莫乐潭园胜,难忘魏阙情。
守株嗟我老,杖钺壮公行。祇恐非朝夕,君王召贾生。
答蜀公奉酬 其二
逍遥今是地行仙,无事全胜药驻颜。早岁风流都翰苑,他时文字出名山。
修竿养竹千馀亩,小屋诛茅八九间。颍水可怜归未得,不如云鹤会飞还。
江花四首 其四
花丽水疑染,水清花欲燃。沧浪无限意,好在钓渔船。
读孟子 其一
饱食无庸近素餐,低徊还恐似墦间。黄昏一读遗编尽,梦寐清风亦厚颜。
子育见和前韵因寄君宜弟 其二
东风吹雪满千山,便似江南料峭寒。天意人情终是别,渐知风日近长安。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二 四曲池
大池方如矩,小池曲如钩。方奚避污辱,曲不趋公侯。
时傍白莲叶,独行青翰舟。
和瑛师 其一
山花时复对行舟,想笑行人易白头。流水尽窥春燕舞,近山晴见暮云收。
次友人韵 其四
不但离肠夜九回,眉头十日不曾开。田园愈更不胜说,忆赋渊明归去来。
高议
高议轩昂破丽淫,清风遗散落尘襟。清山渐识浮云意,临水方思太古音。
无状欲随仁义老,未完犹怯是非侵。西归须念津涂惑,愿丐中庸镂腹心。
夜登竹亭
碧玉多朝风,萧洒不及夜。沧溟月飞不,碎影如刻画。
爱君有素节,霜雪不凋谢。无言静相对,似欲闻情话。
城上已三更,欲归犹未罢。
和子仲都官徐孺亭
已矣斯人不可从,风流今见一亭中。风藏洲渚秋长碧,日在波澜晚更红。
旱岁会为岩际雨,贪夫亦畏海濒风。于今未见如公比,叹息陈蕃榻亦空。
和张侍读总翠亭
城隅东北起危亭,卧栋飞檐控地形。卧井不藏平野绿,一湖才见远山青。
春归会圃低华幄,雨歇寒芜露翠屏。日暮登临望楼阙,误随飞鸟下南溟。
自东流归
久郁圭蓬困不胜,狂游天地眼双明。行逢梅浦不能去,步接松林无限清。
风雨寂寥知物意,山川崎曲见人情。愁悰触物纷无寄,喜听村垆卖酒声。
寄佛印
菩萨化成瑶象车,超腾倏忽到云居。提携满钵雕胡饭,供养一箪明月珠。
称我姓名日专甲,问师安否近何如。即今无病无言说,还有人能致问无。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一
富贵浪图虽汩汩,诗书馀力尚桓桓。圣门一室相从易,世路多岐欲合难。
仪凤稳依深阁宿,老蛟寒即碧溪蟠。青云有侣歌鱼藻,空谷无朋唱考槃。
缘木退藏冲汉翼,扁舟归整钓鳌竿。临风愿听王阳仕,洗手思弹贡禹冠。
拙句送通判学士正夫
山谷冥冥多雪霜,人情随处不悲凉。綵衣公独有老母,乔木我今思故乡。
行酒赋诗不忍别,登高临远便相望。故乡虽好莫留滞,日月其除行路长。
再和子育韵 其二
日夜归心折大刀,羔裘貂鼠岂无袍。利名毕竟拟何用,身世由来空自劳。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小舟过陂口
再和子育韵 其一
又寄佛印
和君时苦热
送子文赴阙
和通判章承议 其一
和君时约谊甫先生游龙泉失期
和十二法曹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五
病居婺女
次佛印韵 其一
拟赏花钓鱼诗 其十
大小沙陀 其二
月夜示子文
大暑道中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三
又和治居许昌诗 其一
万安道中
赋环翠轩池鸂鶒
送子开侍郎出守徐州
次致政张大夫韵二首 其一
颜子 其二
和君时语农者 其二
再用前韵 其一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一
清世闻提举承议先行驰寄小诗
送周朝议赴郢 其一
马粹老谒黄龙祖心云得趣向处除烦恼矣因以偈谒之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冬日道中作
自然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二
忆北堂小梅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
上留守侍读生辰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二 燕阁
和君时弟芝山避暑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四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五 秋月楼
刑部丈寄酒因成短诗以谢
自吉泛舟入赣
偶与诚之小饮翌日以诗谢之
途中和君时 其二
舟中暮雨
次仪父春日草韵一首
喜文渊登第因寄二篇 其一
船中见庐山
送许屯田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七 观德亭
和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师言
寄致政侍郎
千乘先生有草堂之吟而人或讥之因次其韵
去桐庐学
和致远登楼有感
酬熊君惠诗
薄荷
和正仲提举
到雄州不得家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