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慧安院

宿慧安院

宋代 强至

积淖厌行路,解鞍欣曲肱。
疾风穿敝屋,细雨湿青灯。
聒夜有饥鼠,观空无定僧。
中宵尘累息,山水思填膺。

诗人强至的古诗

松江别吴伯强

宋代 强至

底处与君长笑歌,夜舟醉漾松江波。
君帆今夕不我住,其奈一江风月何。

诗赠宝应禅老溢公

宋代 强至

或来丈室问师禅,师解临机示意筌。
云在虚空宁有碍,月当阴晦亦长圆。
更无馀事牵尘想,犹有能医结世缘。
瓶锡憧憧参祖学,几人垂老得林泉。

依韵奉和判府司徒侍中壕林

宋代 强至

星榆落种还生地,营柳移根总傍壕。
夸父林稠宜较盛,太师垣傍敢争高。
岁科充蠹疲民产,城守胜提壮士旄。
长与万家添外圉,邺人心结此思牢。

依韵和杨尉郊外怀乡

宋代 强至

策马长郊羡子真,独赢风物与诗论。
惊飞雁鹜投前涧,归去牛羊识旧村。
暴涨溪声闻远近,久阴山气乱朝昏。
异乡我亦嗟游宦,莫说啼鹃有怨魂。

依韵奉和司徒侍 其二

宋代 强至

綵舟徐动信春风,丞相行春乐意融。花底马蹄追暮鸟,柳梢旗尾挂晴虹。

驱驰造化三篇里,摆落尊荣一笑中。何况佳辰偏宴客,酒樽东阁不曾空。

庚子岁除辇下作

宋代 强至

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舟过三郡率值风雨呈同行沈氏昆仲

宋代 强至

冥冥细雨湿高秋,花底歌前也合愁。
烟树几株疏雨岸,风帆一梦过三州。
生涯未解谋根固,官路那能免叶浮。
却羡邻船樽有酒,不妨弟劝与兄酬。

偶书净信院壁

宋代 强至

系舟曾访远公庐,游屐重来一纪馀。
惟有湖山如往日,懒将前事问禽鱼。

闻参政王侍郎令子著作登第复除崇文校书

宋代 强至

宫壶移刻对延英,文帝从容问贾生。
儒馆旋承恩诏入,士林尤说御批荣。
丹山凤出宁无种,沧海鹏抟遂有程。
渐待青毡归旧物,区区羲献漫家声。

寄湖掾杨浩然

宋代 强至

新持手版苕溪掾,应恨浮名别故乡。
泽国几瞻飞雁序,春风自入坠鱣堂。
坐曹未改平生好,开卷能如往日忙。
龙首主人监郡乐,定蒙宾礼考文章。

腊月二十三日群牧使元内翰曾龙图同日拜枢参

宋代 强至

洗马池边喜气俱,二公同日上云衢。
北门学士参台鼎,内阁才云贰斗枢。
晓殿春风迎拜舞,晚街霁日照传呼。
回头应笑蹉跎客,养拙长甘伴圉夫。

再寄元真宫读书

宋代 强至

读书曾寄此轩头,官路归来十二秋。
文酒故人无一在,蓬蒿荒径有馀愁。
差池岁月辜金印,憔悴乾坤复布裘。
却扫尘埃张旧榻,云中鸡犬笑淹留。

次韵阳朔邱尉述怀

宋代 强至

登科君已十年馀,斗粟犹肩县尹卑。
闵已漫形韩子赋,添丁赖有玉川儿。
海边毒瘴浓如雾,岭外征涂乱若丝。
三岁归来无荐者,金门犹喜从臣知。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

宋代 强至

篱菊答,自古人生有离合。
不得渊明泛玉觞,还有子真携酒榼。

别林仁祖御史

宋代 强至

论交乡里各儿童,三纪相看两鬓蓬。
孤宦无资元附骥,故人得鬓近乘骢。
秦仪面激殊今日,管鲍心知有古风。
归兴严程何太急,片时车马复西东。

丙午寒食厚卿置酒压沙寺邀诸君观梨花独苏子

宋代 强至

种梨易长地旧淤,春风一扫无枯株。
沙头古寺枕城角,楼殿自与人迹疏。
看花置酒三月破,点检座客惟欠苏。
酒酣花底不知处,恍若身世游蕊珠。
铜台割据古豪盛,乐事已去惟邱墟。
直须及时结胜赏,莫局官事同辕驹。
林僧迎我屡前揖,野鸟避客遥相呼。
咸阳有花远莫见,岂若此地来须臾。
风前嗅雪不宜缓,春芳过眼犹奔车。
繁枝向月合照映,乱片落地无扫除。
樽边酩酊不复计,马上倒载聊拚扶。
子由闭户自懒出,花与双眼知何辜。
天姿必欲贵纯白,红杏可婢桃可奴。
君诗险绝不容和,梁园骋思惭相如。

望思台

宋代 强至

一朝木偶发深宫,父子恩隳晻暧中。
不见戾园埋恨处,至今草木有悲风。

公立煎茶之绝品以待诸友退皆作诗因附众篇之末

宋代 强至

造化于草木,所与有薄厚。茶生天地间,建溪独为首。

南土众富儿,一饼千金售。公立须南官,好居众富右。

俸钱未到门,已入园夫手。买藏惟恐迟,秘之逾琼玖。

前日发箱箧,出以奉宾友。苍玉碾底碎,浮云碗面走。

一饮睡魔窜,空肠作雷吼。茶品众所知,茶德予能剖。

烹须清泠泉,性若不容垢。味回始有甘,苦言验终久。

吁茶特不幸,而出三代后。不及馀草木,尽挂诗人口。

禹贡籍九州,琐细登橘柚。古若有此茶,商纣不酣酒。

和推官压沙寺惠诗

宋代 强至

上相行春乐有馀,绣旗朝共宿云舒。
特教红袖停妍唱,为许朱衫托后车。
肯说大烹专鼎食,旋容小摘荐园蔬。
多才幕府论荣遇,诗句飘飘动客裾。

次韵酬礼之见始

宋代 强至

庆历天王设网罗,君时遗俊我登科。
当时未识名犹熟,此日相逢分固多。
摩戛青云知志在,惊嗟素业怵时过。
朱颜皓齿偷欢处,暂置功名任酒酡。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6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