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区大枢
余驾远行迈,将归南海南。感叹二三子,缱绻不能堪。
五载客京华,出入必见参。何期一朝别,分飞各异骖。
无以长相思,少原有遗簪。
白玉蝀桥泛舟流霞岛
彩霞飞自赤城标,双棹淩空渡玉桥。波上星辰三岛接,湖中云树十洲遥。
层岩锦石晴相映,小洞桃花晚故飘。共促仙杯驻颜色,醉来同听紫鸾箫。
六月十四夜偶起望月
浮云纤欲净,众星疏以没。中宵不遑疏,起视南楼月。
皓魄已几望,圆景尚微缺。溽暑澄金波,凉飙迎秋发。
忆昔西园游,文思壮飞越。如何此时望,皎皎空城阙。
搔首立瑶阶,徒然照华发。乌惊栖靡定,哀响送蜻蛚。
仿徨还予寝,梦魂但超忽。
山店早发赴虔作
蒙雾隮峻坂,荆榛翳前途。仆夫疲登顿,将进还趑趄。
望见东峰上,杲杲出阳乌。浓露濡野草,丹枫变霜涂。
圃场无滞穗,茅屋休犁锄。村中才卧起,炊烟曳穷庐。
牧人驱犊出,商歌听有馀。勋名竟何立,祇用窘微躯。
颠毛愁种种,览镜泣形枯。回首望平田,耦耕愧长沮。
沥湖
木兰泛泛水云遮,碧浪重湖入望赊。近渚轻鸥随棹转,长堤芳草压桥斜。
风前菱叶摇空镜,渡口桃花落晚霞。便欲□源穷河汉,恐令牛斗犯仙槎。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 其一
三日登真觉寺
隐隐冯香阜,平林入望重。风花千地散,春色半天逢。
檐宿迎祥鸽,潭藏护法龙。晚看调马者,蹀躞敛疏钟。
将进酒元旦作 其三
将进酒,献玉琛,四方万国属君心。濮铅祝栗,觚竹北户,靡不奉德音。
冬日登镇海楼
楼上登临日,玄冬岁色归。千重林叶落,万叠岭云飞。
野雉馀衰草,城乌下晚晖。谁令身转剧,湖海意多违。
灵宝观 其一
官閒便出郭,独驾往城东。菌阁含朝雾,芝楼带晚虹。
林香飘户外,山翠落庭中。且就烟霞赏,吾将揽桂丛。
将进酒元旦作 其一
将进酒,执玉卮,陛下万岁治无为。体道修身,以德临民,兆姓乐雍熙。
同太史弟游燕子矶 其二
秋皋爽气偏,矶上信凄然。水国苍葭外,渔家白鹭边。
云帆移远浦,江树羃浮烟。何处南来雁,遥遥下北燕。
咏繁华
旭日丽容光,春风发艳香。问年方小发,媲貌胜龙阳。
铅粉冰肌白,金丸柘弹黄。锦屏开玉镜,绣被覆牙床。
宠至乘堪矫,怜深袖可忘。燕姬翻见妒,郑女自空伤。
麝气无重馥,兰菲讵再扬。预愁桃李节,衰落在芬芳。
过湘阴吊三闾大夫
放逐堪谁诉,孤忠祇自知。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
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一
地僻应忘岁月,林幽自足烟霞。老僧静披多叶,童子閒扫落花。
寒食客中作
寒食三春已暮天,燕中春景最堪怜。林花渐发迎迟日,花柳初新媚早年。
台上斗鸡还竞长,埒旁走马复争先。舞楼按节升鸾屣,歌榭流声入凤弦。
九陌风香来蹴鞠,四郊云影落鞦韆。美人留客欢无极,公子邀宾乐未旋。
中禁不须传旧火,朱门已自试新烟。谁教羁客逢兹日,独抱炎心郁未然。
秋晚忆舍弟寺居清适复有此寄
禅林秋色晚,久坐转成幽。白露收庭枣,清霜折海榴。
诸贤时复过,半偈日应留。何必庐山上,还寻慧远游。
同宫允弟侍御弟游西樵
圭组岂必厌,烟霞兴自浓。西樵一片石,待我三人踪。
往攀南山桂,来倚东溪松。菖蒲何烂漫,鹤蕊复蒙茸。
隐雾随玄豹,行天策玉龙。倘从茅氏后,还冀匡君逢。
寄刘约我
白驿维舟处,章江揽袂心。如何一水别,翻作两龙吟。
绿树螺川远,苍烟庾岭深。幽兰虽有曲,谁为写瑶琴。
夏日偕诸弟泛舟
炎云度远空,带雨入■中。急响浮行苇,馀阴挂剌桐。
停舟依浅渚,载酒出深丛。渐觉新凉好,溪棠送晚风。
夜发端州归
羲御忽西驰,夕阳挂烟树。薄暮理归舟,端溪向东注。
飞鸟投遥林,行人入前聚。江月呈圆辉,金波泛寒兔。
皛皛下空洲,悠悠涉长路。时闻村中语,复觉挐音溯。
美哉吾土乐,一枝良足度。不效浮海叹,窃同始宁慕。
归去
区大枢
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长子。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谒选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数月卒于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67篇诗文
刺诡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 其三
春思 其二
劝农诗 其一
寻白云洞瀑布因坐泛石上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三
秋登崧台书怀
秋思 其二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 其四
投宿山家 其二
投宿山家 其一
舟下大路峡
采珠篇
从板石登舟赴虔
夏游杜园
寻飞来古寺
君马黄 其二
仲冬阅武
除前立春
登大科峰是西樵绝顶
和瑞侄雁字诗兼有勉意 其二
淋雨叹
高丽刀行
灵宝观 其二
将进酒元旦作 其二
发南京留别故人
岳阳公署作
劝农诗 其二
春思 其一
和瑞侄雁字诗兼有勉意 其一
行乡书所见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四
南还舍弟送至报国寺登毗卢阁遥指乡路
晚泊溇江即事
追和汪公干塞上逢妓
长安秋夜听砧
初岁诣兴国寺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 其二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二
玄帝宫在七星岩上
渡京口江望金山寺
过长沙吊贾太傅
咏小燕
同太史弟游燕子矶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