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劝农诗 其一

劝农诗 其一

明代 区大枢

泛彼谷风,鼓荡大和。农辰既届,我庶如何。无趼于陆,无滥于河。

以缘南亩,慎勿之讹。

诗人区大枢的古诗

咏繁华

明代 区大枢

旭日丽容光,春风发艳香。问年方小发,媲貌胜龙阳。

铅粉冰肌白,金丸柘弹黄。锦屏开玉镜,绣被覆牙床。

宠至乘堪矫,怜深袖可忘。燕姬翻见妒,郑女自空伤。

麝气无重馥,兰菲讵再扬。预愁桃李节,衰落在芬芳。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二

明代 区大枢

闭户都无诸染,梦香只有四禅。树底谁惊宿鸟,风前共听鸣蝉。

追和汪公干塞上逢妓

明代 区大枢

锦鞯玉勒步芳尘,貂帽罗襦坐绣茵。桃李谁云非绝代,燕支更复可怜人。

乍逢虚拟江滨艳,转盼还惊塞上春。似是戎王献方乐,琵琶如月抱中新。

投宿山家 其二

明代 区大枢

田家无比闾,何处问安居。茅屋孤烟外,荒村返照馀。

林藏山月小,雨过石潭虚。赖有清宵梦,犹能到玉除。

燕中感秋

明代 区大枢

有客悽悽厌薄游,可堪鶗鴂更鸣秋。卢龙塞上云初敛,玄兔城边月正流。

永漏凄清传北阙,凉飔萧瑟度南楼。因悲素节催年暮,况复天涯久滞留。

和瑞侄雁字诗兼有勉意 其二

明代 区大枢

同歌宝鼎重咸京,复睹奎文镂泰清。一画已从行处出,六书仍向阵边呈。

排云五色鸾笺下,垂露千重薤叶生。玉检何须探往策,联翩今已报瑶琼。

劝农诗 其二

明代 区大枢

袯斯襫斯,曷秉尔镃。芟厥茂草,窒彼荒岐。尔田不臧,谁则女诒。

畇畇濯濯,罔或予埤。狎其疆畔,无昵尔茨。率彼妇子,往馌东菑。

投宿山家 其一

明代 区大枢

荒山行役晚,傍岭宿孤村。篱落人家少,溪塘暮雨繁。

牛羊归故径,蓑笠散春原。独坐明灯里,寥寥谁与言。

与客约过常公禅房 其三

明代 区大枢

终日结跏丈室,六时诵念花龛。空馀枥嘶骏马,别有丛发优昙。

南还舍弟送至报国寺登毗卢阁遥指乡路

明代 区大枢

丹宫还傍凤城跻,首路那堪问解携。鸿雁暂于初地集,骊驹偏向忍林嘶。

苍茫岭树孤云断,迢递关城落日低。南极朱鸢馀万里,不胜乡思晚凄凄。

寻飞来古寺

明代 区大枢

香刹出诸天,扳跻磴道缘。松篁蒙岭密,猿狖跃峰联。

积藓行防踬,垂藤接虑牵。林昏疑虎伏,壑静似龙眠。

孤磬岩间发,明灯树杪然。飞腾驱白象,结构拥青莲。

探讨今辰得,皈依夙愿便。晚来催解缆,乘月下江烟。

将进酒元旦作 其二

明代 区大枢

将进酒,捧瑶觞,陛下万岁坐明堂。班律布度,率职禀令,四海悦安康。

寄刘约我

明代 区大枢

白驿维舟处,章江揽袂心。如何一水别,翻作两龙吟。

绿树螺川远,苍烟庾岭深。幽兰虽有曲,谁为写瑶琴。

淋雨叹

明代 区大枢

渰渰伏雨,浩浩洪泉。溢霤决渠,沉涂塞渊。堂阶藓积,屋瓦蜗缘。

车有停轨,突无常烟。经旬杜户,累日如年。嗟尔贫士,长歌自怜。

除前立春

明代 区大枢

山城岁已暮,大寒将告终。岭雪照天白,阴云霁层穹。

星纪淫玄枵,斗柄直方东。丑月届当春,彩仗迎苍龙。

土牛出地气,勾芒逐严冬。青帝执规乘,大簇达荄蒙。

阳和回宇宙,众庶欣豫同。羁栖南楚徼,留滞独微躬。

方抱穷年闷,尚其骀荡融。嘉卉肇祁祁,鸣禽哢好风。

于耜来举趾,羡彼东皋农。

六月十四夜偶起望月

明代 区大枢

浮云纤欲净,众星疏以没。中宵不遑疏,起视南楼月。

皓魄已几望,圆景尚微缺。溽暑澄金波,凉飙迎秋发。

忆昔西园游,文思壮飞越。如何此时望,皎皎空城阙。

搔首立瑶阶,徒然照华发。乌惊栖靡定,哀响送蜻蛚。

仿徨还予寝,梦魂但超忽。

山店早发赴虔作

明代 区大枢

蒙雾隮峻坂,荆榛翳前途。仆夫疲登顿,将进还趑趄。

望见东峰上,杲杲出阳乌。浓露濡野草,丹枫变霜涂。

圃场无滞穗,茅屋休犁锄。村中才卧起,炊烟曳穷庐。

牧人驱犊出,商歌听有馀。勋名竟何立,祇用窘微躯。

颠毛愁种种,览镜泣形枯。回首望平田,耦耕愧长沮。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 其四

明代 区大枢

叹息复何言,为别已在兹。对酒不能酣,抚缨立路歧。

河清难再俟,白日忽西驰。感君意气多,期我岁寒知。

愿言终努力,长歌怀此辞。

岳阳公署作

明代 区大枢

别署倚巴丘,重湖郭外浮。苔荒残壁古,木落满庭秋。

雁度南楼远,乌啼北院幽。空阶时独立,偏动越乡愁。

寒食客中作

明代 区大枢

寒食三春已暮天,燕中春景最堪怜。林花渐发迎迟日,花柳初新媚早年。

台上斗鸡还竞长,埒旁走马复争先。舞楼按节升鸾屣,歌榭流声入凤弦。

九陌风香来蹴鞠,四郊云影落鞦韆。美人留客欢无极,公子邀宾乐未旋。

中禁不须传旧火,朱门已自试新烟。谁教羁客逢兹日,独抱炎心郁未然。

区大枢

区大枢

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长子。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谒选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数月卒于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6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