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苕山次秋浦王方伯韵兼呈万峰李参戎 其一

游苕山次秋浦王方伯韵兼呈万峰李参戎 其一

明代 区越

酒经谈罢又茶经,兴落招提醉易醒。兴憩不妨诸念息,重来惟记万松青。

野云弄影倏时散,竹韵可人闲坐听。在处山林无案牍,老当投辖莫劳形。

诗人区越的古诗

阅射北郊

明代 区越

野鹤翛然太老身,犹闻骑射出城堙。犹穿杨叶谁将并,歌遏行云酒有神。

日弄潢池非乱略,闲挥白羽是陈人。庙堂收用多长技,岭海何年拜虎臣。

爱泉

明代 区越

镜水波光清合道,兰亭觞咏字传文。兰间泉石无常主,林下膏肓复见君。

野色半湾猿啸月,松声两耳鹤巢云。此中神物能霖雨,谁为涓涓惜寸分。

夏日访李少府 其一

明代 区越

结庐人境两三间,近傍宫墙水一湾。几度寻君来小次,晚风絺绤动微寒。

寿胆溪林郡丞诞 其一

明代 区越

一杯随处起经纶,七十三来又诞辰。久恋方壶闲日月,亦招盘谷旧亲宾。

天开五色彩云见,花覆千年玉露珍。圣主亦私岩壑老,栖栖猿鹤共长春。

同年黔阳县尹杨君得远祖之墓表而祀之大偿夙昔孝思之怀因赋以诗

明代 区越

山顶孤坟宿草封,山根烟雨断行踪。时危逆旅无归计,泪尽云孙谒祖翁。

五世若为风韵绝,九泉那得梦魂通。从今夜夜黔阳月,光照坟前万树松。

同武都阃游圭峰

明代 区越

玉台登望自郊坰,也逐元戎小队行。古寺蘼芜荒院落,行宫花草杂丹青。

雨馀行径泉分溜,风入松林鹤载鸣。凭仗天威清海际,目中铜柱更分明。

汤涧松季子优选游泮

明代 区越

一箭穿杨便出奇,淩云志气可前知。喜闻宪府垂青眼,不负当年羡白眉。

翊世共期天下事,发身多是少年时。蓝衫舞趁春风暖,共乐堂前昼锦衣。

何雩峰邦伯诗赠小儿元履之任和答 其一

明代 区越

屏阴坐听老松声,秋尽黄花未落英。京国忽回三载梦,黉宫饕授一官荣。

便当鼓舞酬诗教,可添苍黄问水程。堪羡两郎攀桂手,幸官乡里冀联名。

赠行代作 其一

明代 区越

凫鸭朝来浴彩衣,前江水暖鸭先知。春声入棹歌三叠,别馆临江酒一卮。

考德远烦依丈席,承颜亟为旷庭帷。寸阴转眼君应惜,花下重逢未有期。

野梅 其二

明代 区越

不是逋仙兴,江村晚得诗。身随孤鹤远,心付老梅知。

曾鹤林以春晴诗投寄奉和 其二

明代 区越

兰陵小盎候春开,笑饮仙丹一面回。野水到门唯绿绕,山人得句放瓢来。

先时霂霢资神力,此日晴明惬老怀。正赖皇明调玉烛,万方熙皞乐春台。

李别驾诞日召饮

明代 区越

老凭何物遣衰迟,美酒香茶最所思。正拟访君乘小艇,忽来邀我有新诗。

当轩洒笔无凡鸟,冒雪寻花有好枝。西洛风流真有此,不妨传与别人知。

贻杭僧清涌

明代 区越

山水苍苍万壑秋,沧江淼淼一归舟。梦回烟月无天日,游遍公卿出帝州。

燕颔虎头知有相,孤云野鹤本同流。山僧长揖苕溪去,他日来寻只水头。

李铁谷赋梅花索和

明代 区越

与君相见本难期,信是人间第一枝。子半天心真点出,春来花草谩争奇。

欲从雪后穷千状,故就泉头叠一池。酒熟遍邀林处士,只应无地著新诗。

钟海月约游大云山龙兴寺时八月六日也

明代 区越

大云山下龙兴寺,阊阖风高八月游。阊舄故堪图九老,光华何必待中秋。

未乘白鹤招黄鹤,且拉浮丘觅故丘。莫放清商振林木,出山重恐白云留。

同年黄容庵正郎入祀乡贤喜赋

明代 区越

手制闽阳锦未停,司徒优诏籍贤名。弄舟西楚商征薄,扈驾南畿跸路清。

凤阁有阶堪奋步,龙山未老气归耕。春秋俎豆宫墙内,标表人间此道明。

和清所李山人

明代 区越

兰蕙霜前不改芳,山人依旧古冠裳。山逢九九亲宾会,行迓三三药草香。

江湖岁晚先忧在,月旦评高水鉴光。老痒年来搔未去,新诗撩我兴偏长。

约会同社

明代 区越

茶烹活火汲深清,藉尔朝来解宿酲。谁念小屏多野意,日凭清论过浮生。

千云直上松千尺,薄暮烟来鹤一声。上巳已徂风景在,诸公仍许会兰亭。

诸友送瑞鸟图与儿益期其宜男之应也因赋天诗以俟和教

明代 区越

庭前老柏几经秋,天外来禽两白头。天类两雏皆颖异,抽毫纪盛总贤流。

莫奇兄弟同三窟,直羡飞腾视九州。再指画图明瑞应,曾闻积善有公侯。

西南别诸友次韵

明代 区越

远送烦君载酒卮,离情难系柳垂丝。歌翻郢曲君须和,潮落西南舟更移。

岂惜三朝身向老,回思五十事多非。芰荷亦种东池满,未许山人尽制衣。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