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次韵关子开

再次韵关子开

宋代 饶节

我初诖误辈簪缨,君亦前生失念僧。得意那知蚁旋磨,反身方悟鼠侵藤。

高才自合参廊庙,朽质聊须活斗升。已破小团盟异日,速来相就凿春冰。

诗人饶节的古诗

灌兰一首

宋代 饶节

往作兰溪游,步屧出林麓。溪头小雨出,溪水澹文縠。

婵嫣几丛秀,临流自结束。曲折访丛底,初不露芬馥。

归休行结佩,薄采未盈匊。时遵微径间,幽然感清淑。

年来蚕自缚,投迹先拟足。不意淟涊中,见此二孤竹。

威威耐寒苦,绎绎辈杞菊。似是溪头裔,相逢慰烦促。

一日不见之,鄙吝生眉目。故将应书手,抱瓮助长毓。

孤根著土深,稍稍树支族。看渠吐胸中,一洗桃李俗。

德云庵诗

宋代 饶节

岩下虚通上入云,众山围绕一山尊。德云只在此峰顶,童子何妨问法门。

已种稚松三百本,待移苍竹一千根。不须更学药山老,月下啸声惊远村。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其四

宋代 饶节

松毛巧妇禽,螺壳寄居虫。二物自广大,那知十方空。

寄吕善叔主簿

宋代 饶节

倚松卧病山林下,每荷明公特见怜。但得此身常受供,不妨明月在秋天。

石鱼行赠灵壁张氏

宋代 饶节

磬石山中石无主,百里厚坤不承土。土人出石如出金,阙地及泉隧而取。

重重彻之如彻席,凡材顽狠邱山积。中藏一板金王精,定是陶镕鬼神力。

黄钟之律生于黍,近代纵横不如古。天生此材岂苟然,伐而用之百兽舞。

师襄入海工不精,且制嘉鱼大小鸣。大为王鲔施僧饭,小为鲂鳏依石屏。

君家二尾傥遗我,要唤儿曹坐睡醒。

改德士颂五首 其三

宋代 饶节

德士旧尝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

用朱元方韵寄深明郎中二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刹那念念转光阴,已过方来不住今。身似虚舟从不系,魔如敌国谩相侵。

未能以幻还脩幻,岂暇将心更用心。以说为宗遍天下,思公一笑白云深。

用韵奉赠巢云兄

宋代 饶节

南有雪峰北赵州,横担拄杖遍曾游。四方丛席闹如市,几个衲僧真到头。

万里山川困行李,三冬文史费膏油。何如了事巢云老,解打湍流水上毬。

题骨观画

宋代 饶节

白骨纤纤巧画眉,髑髅楚楚被罗衣。手持纨扇空相对,笑杀傍观自不知。

题沧浪亭

宋代 饶节

君构虚亭古岸头,我来登览判千忧。丈人钓艇波澜阔,孺子歌声草树秋。

山似画屏随屈曲,人如杨柳擅风流。他年若有江湖具,乘兴因君棹小舟。

张执权主簿同二知县大夫入山作诗并以见赠作次其韵

宋代 饶节

我不学支公畜马作戏剧,道人不韵作成癖。又不学云岩常说老婆禅,苦道炽然说墙壁。

归来挈杖访饮虹,携诗过我三士同。我喜坐之鹘壁峰,下视凛凛十八公。

诸人胸中何所有,文字万卷皆科斗。平生笔端自有口,簿书透处时一吼。

白面王孙金作鞭,怜渠政遭富贵缠。今朝此乐戒勿传,一笑蚊虻空过前。

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

宋代 饶节

庵外无人谁过前,老松千丈独参天。煮茶春水渐过膝,却虎短墙才及肩。

已退晚云归浩浩,未分芽菊竞鲜鲜。客来问我何时住,笑指松枝数岁年。

趣舒以明主簿入山二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春色过人速如电,及此花时天意深。残春转觉春可惜,愿公作意来追寻。

张师哲求袜样

宋代 饶节

赠子倚松真袜样,不须裁减不须增。青山自有白云衬,莫向红尘取次行。

次韵答周提刑二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神游曾已遍岩峦,占吉当知便赐环。值遇贵人真有意,伫看腾跃起鲵桓。

为谢无逸赋陈氏贯时轩

宋代 饶节

西园拱群木,严霜损天和。岂不惜嘉阴,奈此风雨何。

青青繄此君,凡材不同科。君知不同科,何必叶与柯。

试看一尺根,节已倍身多。故令卷箨中,高韵不可摩。

陈侯定可人,厚礼为君罗。视此种竹心,知君减悲歌。

吾徒涉世疏,投足得诋诃。何如雪月际,对君自婆娑。

但无我履声,与子相经过。

送同舍葛茂达还浙东二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岂无强醉阳司业,固有无钱郑广文。三请未能勤问道,一归今日愿从君。

山居杂颂七首 其四

宋代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蜜蜂颂四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非但桃花与杏花,万家春色总吾家。花须造化无人会,月落空庭竹影斜。

戏汪信民教授

宋代 饶节

汪侯思家每不寐,颠倒裳衣中夜起。岂惟蓐食窘僮奴,颇复打门搅邻里。

凉风萧萧月在庭,老夫醉著呼不醒。山僮奔走奉嘉客,铜瓶汲井天未明。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22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