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章赠别 其九

九章赠别 其九

明代 湛若水

天地我一体,宇宙本同家。与君心已通,离别何怨嗟。

浮云去不停,游子路转赊。愿言崇明德,浩浩同无涯。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送继宗

明代 湛若水

陈生古梅秀,三载拜小瀛。访予避地拜,远扣烟霞扃。

云栖百尺阁,明月几亏盈。经始开书院,置田赡诸生。

冷淡世人笑,在古或垂名。咄咄夸此子,睚眦愤所争。

持此赠之归,以为乡里荣。

赠明卿周君赴衡府伴读

明代 湛若水

去年遇君淮水北,今日见君江水南。江淮渺渺波浪阔,道路修阻愁人深。

清秋天高一雁征,公子独曳长裾行。会见玉门称乐善,梁园赋雪风泠泠。

送大司徒王舆浦先生三载考绩之京

明代 湛若水

澄澄舆浦水,水清人亦清。照见公廉慎,照公勤物刑。

委身事明主,三事特一生。执此行报政,无愧天日明。

赠邓生君恪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邓生或清者,爱我泉边石。若无愧此泉,许尔坐泉侧。

嗟麟篇

明代 湛若水

嗟麟兮麟兮,胡为乎来哉。天精秀尔乎,地质范其胎。

闪烁三光焰,天马奔惊骇。毛色孕岳渎,嶙鳞波洄回。

吾闻光岳完,东昌有楼台。阙里一丝绂,千古元经垂。

西狩见折足,掩袂为伤哀。理长数何促,此事令人猜。

美苗盎初茁,雨露须栽培。元气能产斯,元气莫养之。

颜氏不长年,孔辙穷流离。陈侯治东郡,民物一柔怀。

和气溢四境,乎瑞为之来。尧文协诚和,麒麟游其陂。

黄霸昔理郡,凤凰鸣喈喈。夫何此见伤,无乃元气为。

旬时若生气,臭腐为乎奇。异哉乎麟兮,感慨作此诗。

谩题赠冼碧山

明代 湛若水

吾甚爱此山,山石如我心。石纵可以转,中坚谁能侵。

山面碧如壁,壁立万仞浔。不有羚羊角,谁能履高深?

访庐山白鹿洞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如何瀑布不飞津,秋后山枯山亦贫。纵有真龙能作雨,真龙亦自解全身。

卢氏五坞书屋长言

明代 湛若水

少参子卢子师陈,癯如海鹤立我门。索赋五坞山房篇,予辞以病无能焉。

靡丽之词病子云,壮夫不为予何人。无已托歌于长言,五坞峙地五岳然。

又如五星之在天,夫在天者阳之神,其在地者阴之真。

阴阳合德天地浑,五子得之为舜臣。燮理阴阳亮天地,圣人成能在五伦,不然亦有五经存。

五事元来共一原,收拾溥博极渊泉。渊泉如地,溥博如天。

备我身变化,位育如屈伸。借问山房吾伊贤,听予长言闻不闻。

题扇寄端溪彭太守兼呈王端溪宗伯

明代 湛若水

一握清风弥六合,此风传播到端溪。无中生有如神速,勿以炎凉间弃携。

贺周崦山中丞擢司寇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中丞凝不动声色,仗钺东西广寇平。昨夜贯城光斗极,白云吟望得忘情。

甲午元宵予奉会于池亭承诸公乘雪见过分得五言绝句体四首因以奉谢 ...

明代 湛若水

寂寞幽人宅,低回长者车。坐令门巷迥,情以主宾摅。

题淮浦为杨敬之太仆

明代 湛若水

泠泠淮浦水,水清人亦清。有客来照影,浩然歌濯缨。

岂但可濯缨,坐使心神澄。无穷川上意,日夜注沧溟。

至桂阳州作

明代 湛若水

风驭云车天与游,天风吹过桂阳州。未知城郭人文别,分付诗囊一并收。

贺盛剑崖明府朝觐回任

明代 湛若水

赤子含哺不自觉,暂离父母始知恩。凤台日照春风面,草木重沾雨露新。

送徐枫冈廷尉考绩之京

明代 湛若水

冠盖何煌煌?江东送飞黄。青青枫树林,倏尔染丹霜。

●明照君心,瞻望綵云深。廷尉天下平,吾以啸且吟。

送大司空何石湖先生乞休还越

明代 湛若水

宦海挂孤帆,曾联石湖舟。石湖今到岸,而我犹中流。

五里闻覆载,十里惊石尤。还家告妻子,色变有馀忧。

出身至卿相,收身相上头。二疏畏尊名,弓冶有箕裘。

人叹贤大夫,羁鹰脱臂韝。仰望冥冥翼,神爽与天游。

自非济川材,无成独淹留。

甘景阳司训自郡中还过小瀛

明代 湛若水

客舟何悠悠,来自天际头。水荇动微飙,旭日孤帆收。

云是樗里子,薄言与同游。维南有嘉木,好鸟时相求。

对此终日夕,聊以忘吾忧。未应小瀛月,虚系荡湖舟。

送符生士亨还南昌三章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出门多路岐,行行慎所之。古人千里谬,所差在毫釐。

九章赠别 其五

明代 湛若水

行行过湘浦,举首望九疑。若见重华墓,为我三拜之。

三拜之不足,稽首重致辞。都俞事久阔,嗟予将安归。

喷玉岩睡起与康用行冯元湛邓粤贤粤良泉因赠之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与子共观泉,少间观我生。我生本无穷,是为天地精。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