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同方时素洪觉山曾廓斋何悔斋李中冈冯左山郑孔新邓粤良罗浮行望见云阴停驻不散久之即天华精舍也

同方时素洪觉山曾廓斋何悔斋李中冈冯左山郑孔新邓粤良罗浮行望见云阴停驻不散久之即天华精舍也

明代 湛若水

罗浮岂云忽,飞盖忽神游。此神岂在忽,只在我念头。

天字晴光散,天尽云阴浮。中有彩霞屋,花卉无冬秋。

问之此何境,不答意悠悠。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赠寇子之南都三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烨烨璞中玉,重拟连城赀。戒之在雕琢,勿为人所欺。

君身有至宝,灵莹无瑕疵。去去求名工,无为强凿之。

败甲与枯草,尚可决吾疑。

喜报洪觉山方时素将至樵

明代 湛若水

二妙福山秀,一身当三千。潜心已深造,况乃得其门。

路远梦魂惫,不见八九年。其人天下士,其学百世传。

谁谓室是远,索我樵云巅。初闻喜不寐,所喜非寒暄。

此道期坐进,共入无穷天。

送侍御清戎

明代 湛若水

绣衣乘青骢,矫矫气如龙。霜蹄振山岳,踏躞生龙风。

问君何所如,直指湖西东。问君何所事,皇命肃清戎。

戎籍亦已繁,号声上通天。仍闻父老叹,逃亡尚未还。

室有新寡妇,膝有新孤孱。何当见使君,长跪告此冤。

赠王廷评俨考绩之京

明代 湛若水

往年竹园席,之子亦观光。时违事已远,伟器但昂藏。

落笔中书召,中军棘寺郎。上最上天去,彩云朝玉皇。

题都督马君望云思亲图

明代 湛若水

望云复望云,少间云无存。云化心不化,如将见其亲。

移忠本在孝,五云扶至尊。伏波尔世业,狄公为后身。

即席和九山翁天阶之作

明代 湛若水

九德山中有九峰,九峰元是九山峰。汤翁肯步陈翁武,便是乾坤第一峰。

赠高都阃君阳还楚

明代 湛若水

将军非是不好武,将军既武又能文。揖让恂恂如儒人,挥戈辟易万马群。

文武一道古所难,干戈揖让同此身,武惠武穆岂武臣?

菊轩

明代 湛若水

秋菊已可爱,况复当高轩。坐轩对新菊,南山见悠然。

此景世间有,所恨难其人。何期闹市中,聊复见蒋君。

可是元卿裔,三径开白云。菊吾甚爱之,借轩閒一眠。

送仪制顾郎中迁山东佥事

明代 湛若水

仪制本清吏,积弊颇釐革。吾志在邦礼,尔明赞予力。

以礼达诸刑,伐柯不远则。尝闻伯夷典,可以折民忒。

五刑属三千,依伦以立极。以兹协于中,配命在天德。

望西山吟示周生荣朱

明代 湛若水

西山昔爱我,山色如眼青。今我爱西山,眼与山色明。

山色何为明?雨后风廓清。风雨几千度,变易尘与土。

尘土尚变易,人奚不速老?

走笔谢邓念斋太守惠佳荔

明代 湛若水

荔枝三百坡翁啖,四百笼来何太多。颗颗念翁二百遍,白云还写谢公歌。

王士招侍御乃尊寿图诗

明代 湛若水

灵椿年年长,丹桂日日芳。两树相映交辉光,有鹿有鹿游其傍。

地呈神芝何煌煌,天锡龄鹤来翱翔。谁开此图称寿觞,地瑞不如天瑞,天瑞不如人瑞之为家国之休祥。

通彻三极寿无疆,禄养善养垂显扬,青骢绣斧谁家郎。

喜梁宪甫黄肖甫从游白云

明代 湛若水

郭尾潭头我旧游,高原禄岭接潭头。两甫白云供几杖,悄翁一笑破群忧。

偶笔示张廷佐都司马金挥使

明代 湛若水

天地阳德,为阴为阳,为雨为霜。圣人阳德,为喜为怒,为文为武。

或以揖让,或以毅果。如人一身,弛张在我。在我弛张,文武一道。

一道在我,无施不可。

题郑表弟秋月号

明代 湛若水

人皆爱秋月,月色四时佳。我目无全色,宵宵见月华。

送大司空何石湖先生乞休还越

明代 湛若水

宦海挂孤帆,曾联石湖舟。石湖今到岸,而我犹中流。

五里闻覆载,十里惊石尤。还家告妻子,色变有馀忧。

出身至卿相,收身相上头。二疏畏尊名,弓冶有箕裘。

人叹贤大夫,羁鹰脱臂韝。仰望冥冥翼,神爽与天游。

自非济川材,无成独淹留。

赠吾廷介致仕归开化诗四首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人或采桃李,我或赠芙蓉。非偏爱芙蓉,直外仍通中。

静直春风表,不为众芳容。

访庐山白鹿洞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朱陆当年此讲闻,晓然义利一时分。要知义利真消息,物我心生胜火焚。

赠侍御洪峻之巡鹾竣事还婺源诗

明代 湛若水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冈。爰服四美兮,两淮之光。

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维扬之士民兮,念与之长。

念之长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脱。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归途?

会化兮三山之阳,同志翕聚兮天日。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

岂伊人之岐径兮,无然伥伥。

访静斋少宰陈公书院

明代 湛若水

凌厉江湖风,风波靡时定。舍舟扣静斋,斋境与心静。

何以得予怀?静乃天之性。看竹如主人,君子予所敬。

凭虚上高楼,楼上閤愈。仰入飞鸟门,俯鉴蛟龙井。

诣道如是观,超然发深省。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