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代简答黄应期太常

代简答黄应期太常

明代 湛若水

故到莲峰子,约我到罗浮。罗浮众仙到,伫望大石楼。

缥缈度飞云,超然见丹丘。自我小蓬瀛,可以至十洲。

试问莲峰子,与我烟霞不。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同方时素洪觉山曾廓斋何悔斋李中冈冯左山郑孔新邓粤良罗浮行望见 ...

明代 湛若水

罗浮岂云忽,飞盖忽神游。此神岂在忽,只在我念头。

天字晴光散,天尽云阴浮。中有彩霞屋,花卉无冬秋。

问之此何境,不答意悠悠。

题吴颐山大参蠡南精舍图

明代 湛若水

精舍生吾兴,披图不自堪。回辔上船去,长留忆蠡南。

怀古三叹 其三 吊厓山

明代 湛若水

厓山吊三忠,三匝三感伤。国君死社稷,谋臣死封疆。

穷厓等死耳,敌忾何堂堂。贲育失时势,驱逐如群羊。

自古多此事,此独遗恨长。我祖扫腥膻,克复我冠裳。

中国所自立,刷耻酬百王。

感湖南道兵宪胡石屏衡州南岳礼际周至小诗二绝以致谢忱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天柱坛前更讲闻,风云变化眼俱新。还舟传意无传诀,服食惟应更入神。

题第一峰泉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大科樵中尊,双泉在科南。泉比科上下,已过十二三。

宝鸭与双鱼,无乃流之馀。是为第一泉,斯名讵云虚。

九章赠别 其九

明代 湛若水

天地我一体,宇宙本同家。与君心已通,离别何怨嗟。

浮云去不停,游子路转赊。愿言崇明德,浩浩同无涯。

怀古三叹 其二 岳武穆

明代 湛若水

和议总国命,诸公与长舌。颇憾岳武穆,推毂义未彻。

在军不受命,金牌何叠叠。迅雷比席捲,封章拜望阙。

成功乃归死,义命两无缺。

禺山除草吟示同志

明代 湛若水

窗前草不除,吾除惟恐后。不除恶草根,芝兰安得茂。

兰德馨通天,草秽虫蛇薮。无为无不为,自取为何有。

憩南华方丈

明代 湛若水

应变意弥定,到寺心颇动。泥空乃多修,无事有大用。

溪行得自身,云卧无尘梦。迢遥隔岭钟,风吹过阴洞。

送周克道吕汝德入九华兼寄先在山诸君

明代 湛若水

祝尹开山主,江施擅樾成。李子尚清修,亦来同经营。

尹生周藩史,长住心期亭。周吕同声应,翕然迅遐征。

四野云龙集,五星奎壁明。九华九仙人,举手来相迎。

八君称八逸,归心共惟精。为山不厌高,山高必有灵。

为水不厌深,水深蛟龙生。神物贵变化,九仞安可停。

代简答沈艾陵监丞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罗浮无梦到皇都,纵到皇都梦亦孤。只有一端难忘处,巢由深荷有唐虞。

贺沈氏二母双寿

明代 湛若水

沈生情事久未伸,衷曲区区难向人。衷褓命者麟台君,守斋仲父为后昆。

本生离怀未离乳,所后鞠之应甚仁。一母生之一母成,爱根天性俱天经。

王母孀居七十零,手和熊胆学业精。帝推所自锡恩荣,表与令尹为式矜。

许母劬劳裂肺腑,生男不获食男报。但知祖命为尊严,不谓终惭矍相圃。

只今垂垂八十龄,私恩耿耿负中抱。秋春之杪双萱秀,寿盏斑衣随左右。

三月花光照寿筵,三秋寿域花更妍。二母欢心一子尽,移治移忠皆性分。

当今圣明重孝理,两宫并寿因心起。

漱石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涧水漱幽石,漱之何太勤。幽石本贞白,粲粲无缁磷。

安得山下泉,漱我胸中尘。

送萧山张先生

明代 湛若水

萧山何高高,白云何游游。白云有去来,此山屹不摇。

朝出暮知归,白云为我师。寄语萧山灵,主人今款扉。

自龙州至凭祥道中

明代 湛若水

癸酉王正月,望舒忽已圆。登望凭祥陆,暂辞龙州船。

杭苇始断港,前旌出回峦。隐见万山中,初翳疑无门。

转忽或有通,上与青空连。洒落观群山,芙蓉秀晴烟。

烟与山俱淡,心与境相关。倏然若有得,殊土元同天。

续得蒋道林书付鹑野来者颇异之欲条答病未能小诗书扇代启三首 其 ...

明代 湛若水

毁誉存亡破两关,超然自在出人寰。耄期觅我身无见,得失从谁作往还。

于李蒲汀少宰宅修会得巽字

明代 湛若水

清风东南来,阳德方在巽。抚己感时物,天道有常运。

八位皆乘时,万年如转瞬。荣华逐飘风,柔条为煨烬。

是形岂不坏,万有归空尽。何以觅真常,至道在贞信。

敬告同盟子,无忘金石论。

过南安峡江下滩多石

明代 湛若水

积雨冥冥溪涨高,春风下峡双鸣桡。莫道下滩容易在,下滩篙比上滩牢。

为王舆浦司徒悼何氏夫人

明代 湛若水

夫人女德冠女伦,馀事亦善弹鸣琴。素手翻成亦凤曲,曲终弦断不见人。

世间谁解觅亦胶,为公肠断续朱弦。

赠少京兆吴公讱迁都宪巡抚四川

明代 湛若水

自我逢君三十春,手攀月野凌清云。连枝粲粲并三秀,花光照耀老灵椿。

中丞●历遍中外,垂趐直上青云天。发铏揵下庖丁刃,会中理解牛无全。

腰间烨烨张华剑,影摇三峡星斗寒。自古大才当大用,君家家范司寇存。

始知馀庆自积善,先公高大于公门。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