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西园移来两丛竹,千古湘皋宛旧斑。莫道吴天非楚地,主人眼底有江山。
送刘介夫 其一
瘗卷邱边秋草多,两知亭下客频过。故人三宿还辞去,独听沧浪奈水何。
追次秦中斋先生韵赠潘玉林
不见中斋见此诗,玉林高榻雨丝丝。白莲社里曾为客,黄石祠前自得师。
方外未应无野史,世间元亦有儒医。墓铭久閟西原草,到处逢人说母慈。
钱元抑专使来唁用前韵
唁书远自四方来,独步空阶拨冷灰。常慕黄虞皆有政,敢言陈许不闻灾。
病馀且曳寻诗杖,忙里还登点易台。残菊经霜须爱护,免从邻圃乞春栽。
和浦文玉观水 其四
万壑正横流,我方浚泉水。山灵如有知,应笑我为此。
我泉亦何心,一道苍茫里。沧浪复沧浪,野歌听孺子。
夏夜足成春日之句
春风门巷冉泾西,兴到新诗漫自题。鹏翼顺风沧海梦,桃花流水碧山栖。
奉次涯翁先生写真 其二
后天不老是公身,今作人间野服人。若问向来黄阁地,东阑芍药有馀春。
点易台八首答张侍御汝立 其四
高台百尺临苍茫,白云渺渺溪泱泱。松垂一枝去地近,草碧千里兼天长。
有时岩顶起清籁,何物涧边生异香。操铅点易者谁子,老矣羲文心未忘。
陆全卿夜过锡代东 其一
公曾寄我惠山诗,谓我忧时论自奇。欲向归舟更披写,五更寒卧不闻知。
天津舟中夜坐观水
河水东注海,海流亦复东。人言如沃焦,毕竟谁能穷。
蓬莱不可渡,万里悲天风。北斗揭西柄,影落清波中。
耿耿欲回澜,荡漾涵虚空。昔闻有碣石,助禹成神功。
我将往求之,道险多蛟龙。静观叹逝者,缅怀川上翁。
寄题宜兴李宗源双桐用吴宁庵韵
双桐自比双南金,地得宽閒谢斧寻。吴老诗题从始植,文郎图画已成阴。
霜黄碧叶秋将及,月白青枝夜不禁。吾树在庭须客赋,为君还作短长吟。
赤壁图为王冬官题
古之达者苏黄州,览尽赤壁无馀秋。至今赋在景亦在,诵者如与公同舟。
公舟凌空与物游,东山月出水漫流。清风徐来酒在手,羽人何处仍丹邱。
曹吴胜负江山羞,洞箫一声生远愁。眼前水月客知否,一笑自点仙翁头。
水曹年来作浙游,苏堤风景应全收。却望美人图画里,蒹葭霜满湖南洲。
赠徐东之
姓名已上古灵章,却忆江南水竹乡。忧似唐衢无涕泪,古松阴里啸声长。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 其二
忠定祠边细路斜,高台百尺面清华。柝声似应云中笛,帆影虚疑海上槎。
老兴把杯还把笔,清时闻鼓不闻笳。閒从滴露泉头立,开遍梧桐几树花。
登锡山退饮惠山方丈示同游诸君子
独觉登山病后难,山中气象笔曾干。镜光初动春湖绿,塔影犹含夜雨寒。
流水暗生禅榻听,飞花轻上舞衣看。兴馀更问西庵路,三里青松一径宽。
伊葛叹
汉鼎三分,汤七十里。莘野辍耕,卧龙里起。夫何为乎,殷兴刘圮。
有臣无君,犹君无臣。玄德非天,锡彼禅乎复何人。
出师二表徒为陈。伊邪葛邪,伯仲皆天民。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九 光霁桥
观莲忆濂翁,因得风月趣。忽然光霁生,乃在过桥处。
奉寄沈提学先生 其二
草堂白下几相寻,春燕秋鸿远竟沈。鲁国尚存周乐谱,吴歌还和楚人吟。
閒随酒榼山山胜,老向书檠夜夜深。他日一言君误矣,百年高谊独铭心。
观东山草堂赋墨本
湖南刘是江东谢,千古清风两草堂。归去有词涯老在,人间漫许晋文章。
雨霁和文玉 其二
霁景还天道,吾诗亦性灵。槛浮少陵水,堂倚太邱星。
城日低仍白,村烟远更青。客愁殊未已,云隐隔溪汀。
得浦丽水讣
方怪伻来得起居,讣音新到重愁予。铭旌长路晨风里,灯火空衙暮雨馀。
视篆独怜三日浅,读书真恨一生虚。早春山馆觞君地,再诵离歌泪满裾。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采薇曲
奉和西涯先生春日书怀二绝 其二
补洛中越歌三首 其二 河女之章
观荷永言 其四
古琴为外舅题
海棠 其四
渊明图为邃庵先生题
元夕过吴永年茗坐其孙某侍而弹琴
谒文信国祠
张山扫墓归途有作
寄谢陈中丞
睡起偶书 其二
匏翁东庄杂咏九首 其一 东城
送陈都宪赴南台
寄叶侍御一之
钱元抑春日过访用文内翰韵 其四
赠刘用熙次白岩 其二
晚坐有怀
怡琴图为唐勉之赋 其一
以蜜术问南沙
寄题阁老费公至乐楼
春日观画于成汝从宅
春日怀僧知微
又明日作
送朱推官
谢冯佥宪惠文石
春庭八绝句 其二
夜坐怀刘用熙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十 雁来红
灯市追和钱希翁
王山长归越灯前酌别 其一
夜坐复用韵寄与成
陶节妇
不寐思文正公
日夕坐泉亭用韵
为华汝德题画二首 其一
次韵送王子春兼简赤城夏先生
九月望日登顾氏山园
山中看梅简如山襄甫 其三
寄浦进士文玉用其韵
题扇赠赵宅之
新泉杂诗 其二
春思集古四首 其四
得罗建宁和篇复用韵
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
送黄司训致政还广西
送喻武昌宜之
华生云惠我端石侑以诗用韵答之
和荅乔司马
赠刘衢州
王山长归越灯前酌别 其四
除夕勋侄送红酒
香炉峰怀李谪仙
江雨来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一 木樨
怡琴图为唐勉之赋 其二
次见素翁送子 其七
九今赠冯地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