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骥足风尘一展开,士元何啻治中才。劳如晋鄙阳城在,清自关西伯起来。
书考适逢龙虎榜,送行还上凤凰台。幽明黜陟非吾事,惟有新诗与子裁。
题画送胡仁夫 其一
酌泉饮君君莫疑,此泉德本与君宜。烦君持向开河去,宋老祠前奠一卮。
寿知微子七十
禅心僧腊共青山,几见游云去复还。纵是古希休便道,静中已透百年关。
菜 其一
菜以甜为姓,应须老圃知。苦心谁氏子,更道馑如饴。
山中遇静我
一秋风日今日好,我向山中看白云。我水亭前初送客,听松楼下又逢君。
放翁健笔何难试,公瑾醇醪本自醺。独上层台待明月,绮塍归去夜应分。
雨中在堠阳闻徐东之讣垂涕对客情见乎辞
老来方恨少知音,忽报斯人又陆沈。忽里枯槎空一水,百年敝帚独千金。
唐衢泪尽江湖远,李渤盟寒岁月深。头白门生君自道,晋陵回首重伤心。
幸庵司马寄节孝堂三大字至
三字堂名万里来,旧堂名扁已成灰。故人远意真如谶,乙夜融风不是灾。
活水源头仍里第,德星悬处自书台。可怜嘉树多憔悴,春雨来时又着栽。
云庄十石辞 其一 仰高
有石兮山巅,咫尺兮青天。日延企兮愁予,何星辰兮渺然。
天台齐节妇
百年心苦保孤难,夜绩空房月影寒。针黹旧尝将女史,提携今乃见儒冠。
名家宅里何时表,节妇仪刑后代看。我昔观风曾两浙,台山回首路漫漫。
喜晴二首 其一
山行愁雨水愁风,两月风中更雨中。今日一帆天送我,晴湖如鉴夕阳红。
无鱼
沽海富鱼虾,过者多买食。异哉有今年,兹物或几息。
载歌丰年诗,临渊三太息。
宜黄秋日用韩韵
不雨已数日,萧萧叶声乾。青青独可叶,庭下群琅玕。
阴云何处来,与雾昼作团。驱瘴无妙术,只在心气安。
古井湛止水,安从起波澜。焚香坐数息,日月通泥丸。
江浅舟可放,喜谢山中鞍。
中秋客歌东庐至邀南沙
今夕中秋月有华,古奇石下有幽花。惠山泉水荆溪茶,酒名且出仙坛麻。
客皆能赋无喧哗。南沙未来东庐去,抗手掉头不肯住。
兴在王猷放舟处,雪月皆堪入诗句。东庐去后南沙来,草堂独对秋星开。
晚云冉冉生苍苔,我行中庭往复回。鹤声报客慰我怀,海月东生酒在杯。
亦有澜庵在我斋,今夕不乐何为哉。我题诗,如作史。
明日挥毫二三纸,东报东庐公,南报南沙子。
题邹氏恒贞卷
恒贞有吉占,易为妇人告。从一亦何占,我心匪陵谷。
五十被旌书,六十受多福。之母古硕人,百年洁如玉。
点易台观泉
点易台南滴露泉,石边一穴水精圆。方诸未挹天边月,沆瀣虚传海上天。
白鹤远来云表外,碧窗深隔洞门前。晚年对此心常活,何处清凉更问仙。
滴露泉
一滴源头息息新,每从旱日见天真。涓涓昼夜江湖远,洒洒乾坤雨露均。
煮茗尽供台上客,研朱还假洞中人。再歌晦老南岩句,始信青山本有神。
匏翁东庄杂咏九首 其四 桑洲
汲溪灌桑树,叶多蚕亦稠。衣被尽天下,美哉真此洲。
庐山览秀四咏 其二 怀鹿
曾与观山到此中,西来云影接南峰。千年洞在无眠鹿,却忆多情少鹤翁。
怀姜佥宪若虚
西江共校荐贤书,回首风尘廿载馀。顾我文章非晦父,知君礼乐自横渠。
洞前鸣鹿苹还茁,柱底降蛟窟已墟。病客江南时感旧,三门寥落绝双鱼。
九月八日足许州旧句
吾衰久矣杖难支,随意青山且赋诗。高处登临天亦忌,清时笑傲地应疑。
许州旧句还须续,庐岳重游不可期。愿保丹颜似黄菊,年年同对野人卮。
建昌分司古松
古松当中庭,荒馆幸有此。微风亦秋涛,雨翠复烟紫。
月来夜如何,对我阅文史。我爱巡行初,见汝见君子。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十二 雪浪石菖蒲
雪中题陈工部画用苏韵
留别娄诚善
轩辕冢
寄吴嗣业
再荅王郡公
为张云邱题画用其韵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六 秋海棠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一 木樨
山行纪事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十 雁来红
雨中次文玉
将至广信寄娄诚善 其二
饶娥哭
望云庵为林提学题用素翁韵 其二
竹鹤图歌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二 水鉴楼
送顾台州
为文玉乞花有诗见谢次韵答之
八月二十九日门人华云来自汪司成器之所致吾师少师西涯先生之讣哭 ...
戏荅许东庐 其一
择家赠周用仁
山中送春三绝 其三
伯川以生日诗来口占代柬
题石庵画竹
拜石图
砥柱歌
荅朱廷补 其一
送黄司训
鹤饥
如山卜隐初成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三 风竹轩
兰畹尤翁以苏巾为贶奉谢
寄南都三友 其三 钤冈严翰长
送刘介夫 其一
答周作之
米老拜石图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八 留月峰
顾与成送犀带纻履受履还带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五 观耕台
惠山杂歌 其四
钱元抑春日过访用文内翰韵 其二
蒙斋 其二
答王子春留别 其二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十 静深径
月正四日至山中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荅
疏山寺
王山长归越灯前酌别 其一
又荅林镇江
寄余郡推鸿宾
赠王翁
酷热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九 光霁桥
观荷永言 其四
谢朱巡按下问
望云卷
春日奉次涯翁老师 其二
奉寄沈提学先生 其二
种蒲于稿菌之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