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十年七疏为亲辞,始荷天恩遂我私。敢谓孝诚真恳切,故知仁闵不遐遗。
孤鸿偶与风云际,寸草仍沾雨露滋。独对青山还点易,何时定是报君时。
又明日作
十年论道坐黄扉,多少文章上衮衣。绿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归。
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实儿童事已非。愁绝两知亭外竹,声声萧瑟倚斜晖。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十三 钓矶
有矶兮水滨,俯幽藻兮青蘋。鱼鳞鳞兮迎予,梦烟月兮千春。
谒文信国祠
春色无端满地莎,伤心燕市偶经过。清风又读忠臣传,白日如闻正气歌。
社稷一身惟死是,纲常千古有功多。瓣香未了平生拜,回首荒祠独奈何。
秋日山中听泉
石缝汩汩池泠泠,下池声似上池听。天一生生今若此,八峰云雾一峰青。
松风阁追次莫东川韵二首 其一
倚天松不受风摇,白鹤回翔似有招。何处客来忘此阁,故人诗在忆同朝。
采苓每带云双屐,供石时添水一瓢。莫道山中无语者,老僧送罢又逢樵。
湖口阻风书所见
湖西有青草,湖东有白石。水与草有情,与石乃相激。
草边水微波,石也奈水何。有石水不滥,不愿青草多。
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
暇登西冈亭,我怀栾共子。有言感予衷,千载犹仰止。
生三事之一,谁能不由此。出为升堂由,入为趋庭鲤。
廊庙复江湖,苍生共忧喜。俯仰天地间,念念何时已。
所不尽吾心,有如此溪水。
答冷别驾
三代遗风一慨然,横渠私计更须怜。横将松菊栽馀地,漫遣山林病起年。
今日封疆皆禹服,何时雨露不尧天。使君多少甘棠意,都在诗筒未尽笺。
幸庵司马寄节孝堂三大字至
三字堂名万里来,旧堂名扁已成灰。故人远意真如谶,乙夜融风不是灾。
活水源头仍里第,德星悬处自书台。可怜嘉树多憔悴,春雨来时又着栽。
云庄十石辞 其九 隐屏
晨彗兮墓前,夕次兮墓左。有石兮如屏,栖栖兮隐我。
三千牍
三千牍,二月读。君何劳,臣何渎。申公言,言不在多。
止辄乙,今如何。右《吕獒》,左《无逸》。不如对此朝还夕。
再荅王郡公
太守诗来老衲收,清风长满听松楼。清山坐雨谁三日,嗟我怀人又一秋。
对酒且须诸客赋,省耕还及早春游。最怜多稼亭前月,夜夜光明照远洲。
与成与与新复至
今辰复何辰,二妙来不独。短刺方在门,清风已深竹。
袖中有珠玑,投我忽盈匊。伯仲皆文星,胡不照天禄。
城居自山林,足音喜空谷。相送冉泾涯,云洲起双鹜。
回首见游鱼,寒潭净如漉。
答王子春留别 其二
清静平生性所偏,晚年经济敢求全。尧仁浩荡元无界,何处山林不是天。
如山卜隐初成
湖海萧条岁月迟,江东谁复问潘葵。易台共我双巾葛,吟社添君一杖藜。
翼健已超尘外网,眼明还看世间棋。昨冬先献希龄酒,今日迎长又赋诗。
春思集古四首 其四
青春速天机,时与赏心遇。闺草含碧滋,开花已匝树。
风帘入双燕,缅映石壁素。物我俱忘怀,愧无古人度。
日夕坐泉亭用韵
坐深秋日澹娱人,始信西神本有神。诗迈寻常知子久,酒开涓滴写吾真。
雷声渐鼓千峰雨,苗色将回七月春。瘗卷邱边话畴昔,江花江草几回新。
赠郴阳何都宪子元巡抚云南 其四 述太仆少卿事
马卿持节甸西东,騋牝长鸣起朔风。騋北群应逢伯乐,鲁坰才不颂僖公。
六师气溢腾骧外,万国灵扬驾驭中。老骥绝尘吾望在,肯容毛仲并论功。
奉寄东山先生
一杖两童子,朝出及暮归。野服取自适,不须制荷衣。
放鹤湖上山,钓鱼水中矶。花开复鸣鸟,相对各忘机。
小雨过海天亭前饮酒
山风吹雨霁,藉草对邻僧。回首淹留地,白云知几层。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送朱都事相之云南
费子美过锡病不能来遣其子来访且索诗遂赋以赠
书姚雪窗扇
为邹文谟题画赠刘古田
偶闻书香
夜热
待月 其一
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
咏梅花菊
萍乡虎
题王晋溪画兰
闻母舅南湖公讣
赠王古直二首 其二
得湛司成书
送秦古峰别驾用前韵
读冯廷伯元始剩语三绝 其二
观李剑州乐歌谱
题黄明甫扇
毁龙骨辞
送黄梦弼还江阴
立晓日山中与国臣弟饮泉上
寄夏德树用素翁见寄韵
松风阁次韵
除夕勋侄送红酒
辛丒下第还重过开利寺
奉次涯翁先生写真 其二
送东山公行边
龚守诚为山于水北庄诗以讯之用玉林韵
古琴为外舅题
思东为王世臣题
寿毛夫人
寄题石龙书院
谢人送菊
过昌山用欧阳圭斋韵
中秋日许东庐过我至晚乃固辞去口占一绝
兰畹尤翁以苏巾为贶奉谢
怡琴图为唐勉之赋 其一
都昌阻风用陈后山韵与诸生
分题黄鹤楼送少参丁元德赴湖南
闻歌 其二
次郑司马留别中朝诸老韵
哭李方伯惟诚用老杜哀李北海韵
感兴和李懋卿 其三
以蜜术问南沙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十 花源
夏日书事 其一
新泉杂诗 其四
春日奉次涯翁老师 其一
与王山长行精舍中
梦希翁
顾与成送犀带纻履受履还带
次杨仪部韵题陆章丘卷
松下作二首 其一
问彭明府之疾
奉次涯翁先生写真 其一
与顾氏昆季饮海天亭复至绣岭草堂
云庄十石辞 其六 青野
谢王郡公惠风折古柏用杜韵
尚书台纪梦次万晦之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