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云际兮山麓,原离离兮芳菉。天风起兮樵歌,思幽人兮在谷。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八 金钱
子母钱成不用蚨,朝朝庭下见金夫。采来若也堪沽酒,道上人人醉欲扶。
新泉杂诗 其六
滴露泉边听玉声,万峰无籁昼琤琤。报时不用莲花漏,一息中涵万古情。
和荅乔司马
参赞堂高倚碧天,旧章新贺又今年。野情不问山深浅,春色争看雨后前。
梅柳云霞俱物候,江湖廊庙各诗篇。江南二月多游兴,独放清溪爱我船。
观东山草堂赋墨本
湖南刘是江东谢,千古清风两草堂。归去有词涯老在,人间漫许晋文章。
闻太师公谥文正
哀音到后又而今,节惠初闻出翰林。节载特操迁史笔,百年如见范公心。
东川有障龙门在,南斗无光壁宿沈。何地可追尼父诔,在天真若敬皇临。
宿池江 其一
秋热大可畏,舟行乘微风。岂不爱燕息,兴在临川东。
晚泊择所止,碧水连遥空。沙鸥解人意,来往如相从。
赠赵羽人
两地名山一羽衣,十年踪迹鹤同飞。丸中日月旋游度,坛上风雷泄化机。
仰视三垣何朗历,傍观五岳亦依稀。老夫久有游仙兴,何处春风共采薇。
观冯廷伯园池湖石
石丈新从湖上来,君家方筑水中台。君年风力谁能挽,万古云根我更培。
袍笏有时真合取,斧寻何处尚须裁。题名未敢轻拈笔,恐露精光逼斗台。
东山公书来问久无书舟中作书怅然有感
不上山翁书,非懒亦非傲。知我者谓谁,而不能一报。
平生观物心,未得从吾好。世途渺江湖,执简靡所告。
章水东北流,秋日波浩浩。惟有匡庐峰,万变犹古貌。
吾将作新图,用为识者道。
奉寄沈提学先生 其二
草堂白下几相寻,春燕秋鸿远竟沈。鲁国尚存周乐谱,吴歌还和楚人吟。
閒随酒榼山山胜,老向书檠夜夜深。他日一言君误矣,百年高谊独铭心。
寄俞国昌参政
都谏才名动六科,山东方岳亦峨峨。班违清切天还近,步入宽閒地更多。
几处残碑犹鸟迹,何年幻市不鲸波。文庄亦为军储出,关塞而今尚有歌。
警斋
林居事幽讨,长诵敬斋箴。客至论今古,时兴策励心。
钱元抑春日过访用文内翰韵 其一
旧隐归来已十年,风波回首几推迁。如闻野史新评在,勇退人今又姓钱。
谷日阴寒微雨寄友用前韵
春来何处去何之,江郭寒多意故迟。江亦有情争欲吐,草应无力暂如萎。
迎盘送菜吴人俗,拔剑弹琴杜老诗。最是三桥灯市近,与君先订上元期。
赠郴阳何都宪子元巡抚云南 其四 述太仆少卿事
马卿持节甸西东,騋牝长鸣起朔风。騋北群应逢伯乐,鲁坰才不颂僖公。
六师气溢腾骧外,万国灵扬驾驭中。老骥绝尘吾望在,肯容毛仲并论功。
红梅一首用涯翁壬申岁韵
红梅阑畔兴无涯,颇觉诗从去岁赊。贞白心肠元绝物,寻常颜色自成家。
品题合著孤山月,行辈休论二月花。剩取馀情与来岁,只今谁逊复谁誇。
雨中归自惠山得见素和我点易台诗用前韵
风雨西庵正倚楼,素翁书至似同游。十年海上人非远,何处山中事不幽。
竹蘖乍肥分仆送,松花将老托僧收。易台八首从头读,始信平生分已投。
新晴出郊之惠山
步出西郊见暮春,树头红尽绿初匀。上方下界无游女,北坞南冈有逸人。
山色倍增今雨碧,泉声转入近池真。竹根处处惊雷动,忠定祠前数箨鳞。
送顾台州
君从西南来,复向东南去。会稽望九疑,愁云蔽江渚。
禹穴阒无声,欲与神灵语。台州海冥冥,金城独高据。
双旌动文星,共识君来处。君来何所将,东风共时雨。
寄语台州人,君归愿无遽。
舟中和唐诗五首 其四 经废宝庆寺
山中留古寺,门对夕阳开。苓露松春长,鸦风鹤夜回。
佛龛尘伏鼠,僧榻雨封苔。解得真空意,荒凉未足哀。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见松子
陶节妇
徐太史薜荔园辞 其二 水鉴楼
题画寿周秉道
又明日作
屯田二首寄胡用晦 其二
海棠 其四
观松雪书渊明饮酒诗
坐燕居亭怀莫如山
伯川以生日诗来口占代柬
望云庵为林提学题用素翁韵 其一
得兰畹和章再用前韵
十六夜次前韵
奉怀素翁先生
次韵寿刘鸿胪
卢侍御师邵书来言黄州定惠院海棠今岁甚盛此花余十一年前补植也师 ...
米老拜石图
容春轩六咏 其四 晚秋圃
江雨来
立晓日山中与国臣弟饮泉上
送葛泉州
山中感事 其一
建昌分司古松
即席题扇
古琴为外舅题
海棠 其三
和陈玉溪得古刀歌
题石庵画竹
送秦思鲁
为文玉乞花有诗见谢次韵答之
点易台待月
素翁宿我山堂晨起奉呈二首 其二
别王演之
日夕坐泉亭用韵
哭李方伯惟诚用老杜哀李北海韵
赤壁图为王冬官题
云庄十石辞 其六 青野
双松图
晒书 其人
思萱为吴太学辂作
寄叶侍御一之
答冷别驾
题邹氏恒贞卷
春日观画于成汝从宅
新泉杂诗 其三
观泉巾
寄王推府
送周治中
云庄十石辞 其一 仰高
春庭八绝句 其二
送张东白先生赴南京太常
与顾氏昆季饮海天亭复至绣岭草堂
题竹送李司训
寄吴嗣业
送潘之达之遂安
待月 其一
有怀彭司马
宿梅洲
送过钲用夏方伯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