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孔嘉驿前江草新,送行偏感旧游人。骥才此地方堪展,凤德何民不可亲。
春雨桑麻无旷野,秋风黍稷有明神。烦君为吊康斋墓,十字题碑愧未真。
舟中和唐诗五首 其四 经废宝庆寺
山中留古寺,门对夕阳开。苓露松春长,鸦风鹤夜回。
佛龛尘伏鼠,僧榻雨封苔。解得真空意,荒凉未足哀。
谢朱巡按下问
梦忆泉声赋两知,赓歌先得一缄诗。雪山轻重公来去,河水清涟我病衰。
满地江湖容白发,可人风月负青藜。平生知己观风使,愿共山中折桂枝。
望云庵为林提学题用素翁韵 其二
黄河东绕太行深,云薄西峰日未沈。万里乾坤同一慨,北南行止两无心。
寿知微子七十
禅心僧腊共青山,几见游云去复还。纵是古希休便道,静中已透百年关。
慧山书院十五咏 其七 超然堂
梦中得嘉名,卅载乃斯宇。珍重病馀身,优游荷天予。
至亡女七儿墓
日无光兮风色寒,望儿坟兮心悲酸。坟有土兮土有棺,儿咫尺兮欲见难。
浇浇坟头酒易乾,纸成灰兮散漫漫。散漫漫,魂不返,清泪下兮盈酒
喻太安人七十
秋官郎中纯孝人,慈闱中有希龄亲。昔从北阙乞南省,板舆迎共金陵春。
春光媚人乡只尺,舆出都门指无锡。翟冠象服对诸孙,百有千年未终极。
山花有芳溪有鲜,野人时送来堂前。郎中东望拜南极,九峰青映沧溟天。
司寇所司彝典系,平反为仁断为义。郎中持此答慈闱,万古萱花一生意。
君不见西望瑶池降王母,画图今乃在人间。人间懿德不胜述,一览春风生笑颜。
雨中偶成
午听浪浪晚未休,萧然六月忽如秋。东曹吏散文书静,閒对阶除看水流。
舟中和唐诗五首 其三 岳阳晚景
木下秋风起,青山送雨归。日低真见落,云远不知飞。
江色烟中淡,鸿鸣渚外稀。倚阑情未极,寒气湿人衣。
登锡山退饮惠山方丈示同游诸君子
独觉登山病后难,山中气象笔曾干。镜光初动春湖绿,塔影犹含夜雨寒。
流水暗生禅榻听,飞花轻上舞衣看。兴馀更问西庵路,三里青松一径宽。
试曲水
正月已尽二月来,梅花半落杏初开。山中新作兰亭水,明日同人试一杯。
赠邹光懋
五月蠡溪新水生,菰蒲出水与堤平。望亭南望太湖白,溪上诗人无限情。
赠吴山乃
渊明酒以逃,陆羽乃茶癖。千载两高乃,同心不同迹。
山乃鸿渐流,有具随我适。采新试名泉,吾山屡为客。
水火自成功,居然得真液。细啜对山僧,永此风月夕。
山乃竹为垆,曾赏王友石。九原谁起之,邀君共坛席。
泉流茗复春,山乃眼长碧。我歌柴桑词,把酒一浮白。
夜坐怀刘用熙
慧山书院十五咏 其一 忠定祠
梁溪深十寻,湛岘高万武。我作李公祠,春秋荐牲酤。
匏翁东庄杂咏九首 其三 南港
南渡通西湖,晚多渔艇宿。人家深树中,青烟起茅屋。
闻歌 其一
久不闻山歌,南风五月多。牧童呼伴侣,吹笛下西坡。
游山不果用前韵自解兼寄宁庵
相逢应笑我痴顽,谁到宜兴不到山。谁兴更期三载后,题名真拟万峰间。
旧游随处皆成漫,胜槩平生未放閒。莫作寻常诗话道,有人天上正思还。
次韵寿刘鸿胪
望隆卿寺自郎曹,昼锦乡邦驻羽旄。昼十再看尧陛荚,寻常争赋汉宫桃。
江湖大观还龙窟,雨露新恩且凤毛。东阁先生题赠处,中吴回首德星高。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荅
遗书新刻千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千是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松风阁追次莫东川韵二首 其一
送陈原习巡蜀
怀山中草堂
山中感事 其一
寿九十翁杨守愚
山中遇莫如山
九月八日足许州旧句
建昌分司古松
钱元抑春日过访用文内翰韵 其二
与成与与新复至
有客赠传神张泽民
留别惟诚左辖
日夕坐泉亭用韵
送秦国瞻赴应天判
寄孙九峰司徒
连日在听松冗未有诗雨中补之
点易台八首答张侍御汝立 其四
有怀彭司马
蜂冢叹
山僧惠灯诵昔人诗因次其韵
寄余郡推鸿宾
用韵答王郡公
送黄司训致政还广西
望白鹿不克至
赠王古直二首 其二
山中送春三绝 其三
秋日谒张中丞庙有感
闻诏从侍养之请
文山为程达赋
题黄明甫扇
又用前韵寄林镇江
点易台待月
华生云惠我端石侑以诗用韵答之
寄题阁老费公至乐楼
龚守诚为山于水北庄诗以讯之用玉林韵
超然堂成二首 其二
春思集古四首 其二
赠董道卿三绝 其二
绣岭寿藏四景 其一 左石
读冯廷伯元始剩语三绝 其一
读冯廷伯元始剩语三绝 其三
山中漫成
西轩子岁暮东还
慧山书院十五咏 其五 静清深处
雨中自堠阳还冉泾
追次秦中斋先生韵赠潘玉林
斸笋
擒虎行
闻太师公谥文正
用前韵寄秦中丞
东山公书来问久无书舟中作书怅然有感
赤壁图歌次西涯先生韵为华生云作
夜坐复用韵寄与成
云庄十石辞 其七 碧山
赠传神吴芳远
春日登莫氏溪山清兴楼
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
生日避客山中客有过者作诗谢之时新作精舍之街赋以兴焉
谢冯佥宪惠文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