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四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四

明代 申佳允

轻烟晴日百年初,五色玄芝产玉除。学得长生丹已熟,蓬莱何事觅仙书。

诗人申佳允的古诗

寄祝杨春台同年

明代 申佳允

吾郡同年十七人,惟君与我情更亲。地分百里虽悬隔,梦寐周旋笑语频。

一日君来谒太守,留连萧寺三更酒。约予共作清源游,鸡黍相邀不置口。

长至才过践素盟,奚囊驴背到甘陵。款扉倒屣欢迎入,下榻挑灯意气横。

畅饮高歌几日夜,忽闻兵逼遵阳下。匆匆分袂整归鞭,半扰离忧半恐怕。

冬尽都门报解围,春光倏忽柳花飞。小窗偶坐翻年谱,二月知君诞降时。

不谓同年尔我独,同年同月伊为熟。只兹明媚仲春天,廿九为予君廿六。

选箑题诗代举觞,维祺首为祝高堂。兰芽蚤接琼林瑞,棣萼平分桂树香。

大物明年知唾手,南宫奋发仍黄耇。同飞愿得附青云,予亦因之而不朽。

传胪日马上口占

明代 申佳允

马逐香尘走帝邦,雪霜十载破萤窗。沙堤揽辔频回想,敢竞看花汎曲江。

怀卢邻虚

明代 申佳允

南浦春深汎鹢舟,烟光树色午桥头。吟魂幻作清漳梦,舄影双飞刻凤楼。

金选部郎丽兼

明代 申佳允

大雅推前辈,领袖群采先。翩翩皇华节,蹀

水平感赋

明代 申佳允

依然河上一舟横,去月茫茫此月平。回首风涛转眼定,凭虚一任自然行。

题卢邻虚别业 其三

明代 申佳允

刻凤主人山水癖,林塘卜筑解抛金。寥寥莫笑山光远,幽绝单消水一浔。

搏云吟 其四

明代 申佳允

波纹苔绣艳高春,青枣黄芽混沌人。笑破莲花踏秋雨,白茅双屐紫阳巾。

赠李聪峦 其一

明代 申佳允

赤羽朱旗映翠銮,风尘落魄旅情难。云霄敢负山涛鉴,霜雪休弹贡禹冠。

高馆疏灯悬夜雨,春沟红叶拂晴澜。青湘片玉千秋合,桂树怀人慰瘦栾。

游黄梁祠即景杂咏 其一

明代 申佳允

传来仙迹在仙祠,惹得痴人望更痴。一遇乔妆魔道士,几回呆盼授青磁。

王祁连先生书荐相士

明代 申佳允

有客楚中来,叩门投双鲤。为谁寄书邮,云是王夫子。

夫子令邯郸,四野歌乐只。风尘髫稚中,期予天下士。

发祥扁敝庐,母节扬闾里。感此覆载恩,而敢忘没齿。

凫飞入长安,天涯真尺咫。今春解组归,扼腕遭谗毁。

梦魂楚山遥,捧读胡不喜。大业勖千秋,低眉欲愧死。

叮咛寄书人,相士莫踰此。惭予骨气酸,握手怜相视。

贫更苦赠贻,无计充行李。东郭一相招,浊酒淡于水。

尺素悬斋头,如坐春风里。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十一

明代 申佳允

白玉仙童吹紫鸾,飞来次第落洺干。他年乱舞琼筵上,赢得吴姬笑眼看。

秋日有怀 其二

明代 申佳允

室迩宁分水,人遐似隔山。苍苔馀蔓草,谁与叩柴关。

同熊辉玉苏石公渡河感赋

明代 申佳允

檄传东海又横戈,浩浩洪流感慨多。我辈为情原似水,此心不共有如河。

悬旌一扫欃枪气,击剑争闻欸乃歌。无恙布帆春色老,扁舟酾酒问重过。

搏云吟 其十一

明代 申佳允

摩天霹雳石尤风,鱼静蛟潜澹碧空。脉脉净香焚柏叶,五湖烟雨恰相容。

赠张通政重光

明代 申佳允

霏微雪径掩莓苔,绿野烟花炤紫杯。皎月双枝今玉树,春风八座大银台。

赢输弈局青山老,醒醉禅锋白社开。泉石依然蓬岛在,蒲轮天上问盐梅。

搏云吟 其七

明代 申佳允

风云法界电雷书,俯仰苍渊碧玉除。甲子火流晴雨速,閒消静息验居诸。

元夕雨雪戏占 其四

明代 申佳允

烟火光残人渐少,归家箫鼓梦中闻。明朝收起新花钿,只到清明始上坟。

怀归 其十六

明代 申佳允

荒冢荆榛里,溪桥细雨天。浮名销白日,流水托朱弦。

尘满横戈地,云生落照边。猿鸣空谷外,凭吊亦跫然。

黄粱祠

明代 申佳允

钜鹿树殷腥,黄河碧涛死。蛇豕偪荒碧,鱼龙积断垝。

缥渺丛台月,春风炤鼋水。邯郸孤堞悬,黄粱野祠峙。

马影竞夕阳,鸟声沸{臼市}㞦。午移炊火新,秋合烟光紫。

醉醒蕉鹿场,真幻莺花市。天地划然回,荣枯率尔驶。

裋褐狎风尘,瓷枕认原委。稽首叩仙人,吾师注梦史。

白下再归倦焉卧病郡公枉顾衡门率尔赋谢 其二

明代 申佳允

瑞霭滹沱雨霁馀,藤萝三径枉高车。风流太守恩光剧,潦倒狂生礼法疏。

十里莲花窥制锦,孤城秋色映翻书。干旄孑孑林烟直,肯踏溪桥访钓鱼。

申佳允

申佳允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悯。有《申端悯公诗集》、《申端悯公文集》传世。► 15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