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诚上人试手游方二首 其二

诚上人试手游方二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迹要风蝉蜕壳,道愧泥龟六藏。面上唾痕莫拭,自然知见含香。

诗人释德洪的古诗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 ...

宋代 释德洪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坐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至海昏三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前身定是赤头璨,风帽自攲麻苧衣。久客琼崖看诗律,袖中藏得海山归。

郭伯成荣登

宋代 释德洪

快马东风走帝京,归来门巷绿阴成。顷知一第文章贵,能致三公衮冕荣。

子涉风波方箠探,我闲几砚觉尘生。赠诗谁似王摩诘,翰墨场中独策名。

次韵巽中见寄四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卧念高人最起予,时时想见秀眉疏。石门自古无佳句,寄语云山莫放渠。

大方寺送祖超然见道林方等禅师

宋代 释德洪

道林一身浑是德,别来遥知颔髭白。尚记山房夜语时,睡笑诃讥尽秋色。

黄龙开二甘露门,灵源方等真弟昆。道林真珠撒罗帐,昭默雾豹方埋文。

鹅王自应能择乳,飞黄颔得王良驭。东风吹散岳山云,道人明日当归去。

故人若问老垂垂,为言肘骨露麻衣。赤头已作齐眉雪,自提风帽海山归。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回雁峰前醉眼醒,卧看波影蘸空青。起来一笛春风晚,万里无云月满汀。

赠石头志庵主

宋代 释德洪

陜西道人最声价,自与老南相逼亚。常恐清尘补缀难,那知乃有如君者。

争传绝似馀杭标,十年梦想空飘飖。迩来衡岳祝融下,一见便令人意消。

道骨清闲神秀彻,湛湛光风磨霁月。高谈未了山日斜,篆烟已灭灰如雪。

平生安得情相似,可怜投分今如此。且作山中盛事传,我忘朴陋君忘年。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 其三 致爽亭

宋代 释德洪

亭中偶坐悠然见,不学王郎拄笏看。多谢秋山每倾倒,泼云秀色堕栏干。

郤子中赞

宋代 释德洪

师黄叔度以筑太平之基,追韩退之以策翰墨之勋。

故语妙如其浑厚,论高如其精神。超然挺特,华裾逸群。

富贵之气已如透花之春色,功名之志又如欲雨之层云。

秃巾折角,置之岩石亦不以为屈。长剑拄颐,图之凌烟亦不以为伸。

盖虚以阅世,不可得而疏亲也耶。

送子美友

宋代 释德洪

晓痕翠浪行将遍,掠面柔风初剪剪。梅颊欺寒底死香,柳眼窥烟皱未展。

相看感此故意长,欲别忍看春尚浅。离情恼人深造次,撩我小诗弄清婉。

肠断江头无语中,谢郎匹马嘶风远。

春词五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春到梅梢雪未知,横斜初见过墙枝。暗香愁绝无人问,一再风前月上时。

饯枯木成老赴南华之命

宋代 释德洪

正中妙叶如何会,罗仙隐身露衣带。罗蓉克家桐城孙,海上閒名闻至尊。

天书夜到道林宫,大钟横撞山

黄龙草堂清禅师赞

宋代 释德洪

黄觉晚子,死心季弟。住黄龙山,为十二世。青春无背面,空花有根蒂。

欲识晦堂背触拳,寒到黄河冻连底。

送凝上人

宋代 释德洪

我生风韵无尘埃,扬清激浊心不回。少年不忍混白黑,出言动辄为身灾。

突汀出岸水必拍,乔木颖林风必摧。乃知此世要不免,毁誉于吾何有哉。

君今欲脱此等忧,献君一策真良谋。人言白璧为石头,唯唯慎莫分劣优。

坐中亦复发一语,众将环视如仇雠。此策简截君牢收,饱食熟睡且随流。

泛然四海无不可,人将爱与君同游。

送稀上人还石门

宋代 释德洪

海昏石门在深谷,排闼千峰如触鹿。崛然独秀一峰高,自与千山作眉目。

曾学关西一味禅,众中杂遝多豪贤。如今此老成新塔,但有楼阁如当年。

道人今作石门客,须眉尚带芳鲜色。冷斋说我旧游处,梦魂夜渡脩江碧。

朝来秋声发舟树,羡君先我山中去。故人问我归何时,试令哦我送行诗。

湓江宿舟中

宋代 释德洪

琵琶亭下孤舟宿,夜静风清水四围。蝴蝶梦中江月白,芦花鸣笛钓船归。

季长尽室来长沙留一月乃还邵阳作是诗送之

宋代 释德洪

邵阳归去知几里,万顷斜阳渡湘水。一叶扁舟共看山,伯鸾德耀俱风味。

山中信宿不忍去,班草松间呼不起。波心月出卧不知,但爱松风吹醉耳。

朝来拾得浩荡春,雪英红雨纷桃李。大钟横撞山答响,遥知有寺藏层翠。

想见道人出迎客,犀颅戢戢三千指。王事得从方外乐,佳处迟留固其理。

何当更和宿山诗,要看云泉生逸气。

信师相别

宋代 释德洪

子昔送我日,出岫云无心。今我舍子行,穷猿瞑投林。

勿歌行路难,勿效儿女泣。处处得逢渠,千江共一月。

光上人送墨梅来求诗还乡

宋代 释德洪

南岳有云留不住,东归结伴过湘湄。解将疏影横斜句,不换垂珠的皪诗。

癯甚鸢肩寒入画,清哉鹤骨老难医。定知入岭风烟暮,正及追胥馈岁时。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92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